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困境以及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人才流动性过快的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两者发展的只针对研发人才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完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内容,提高订单培养层次,推动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的改革,更好地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小微企业;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52-01
目前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企、中型民企的技术或管理岗位,小部分毕业生去了小微企业,但是由于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造成他们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再流向更好的单位。这就造成小微企业研发团队成员更换过勤,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小微企业自身向更高技术层次的发展。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学时较少,一般只有两年,第三年就会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他们的专业学习时间不长,专业技术能力相对欠缺。小微企业也不愿意招聘高职学历层次的学生从事产品研发,只希望招聘高职学生从事一线岗位。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学生却不满足于一线岗位,他们更多的是想从事产品研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这就造成目前小微企业的招聘困境。
小微企业想要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以弱胜强,就必须构建一支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而这恰恰需要高职院校的配合。双方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共同探讨面对研发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种区别于以往只针对一线岗位的专为研发人才开发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一、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用工资源,缩短了高职生的就业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高职学生中拥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学生对参与一线岗位的订单培养不感兴趣,而他们竞聘大型国企、中型民企研发岗位却力不从心,所以有必要探索一条适合他们就业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实施新型订单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中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同时又具有较高追求的学生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层次,打破了目前高职院校简单粗糙的只针对一线岗位的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建立起针对研发人才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完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内容,提高订单培养层次,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的改革,更好地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
该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将有效消除小微企业研发人员的流失现象,解决研发团队不稳定的难题。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将得到加强,技术短板的后顾之忧将得到解决,也促使他们走出创业“死亡之谷”的困境。
二、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一)问题原因调查
通过调查本市及周边小微企业研发部门的历年人员结构,观察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的能力与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小微企业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找到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能力不足的原因。在分析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的对策措施,构建完善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历程和经验,为高职院校针对地方小微企业进行研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个案进行研究,对其与高职院校合作实施研发人才培养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校企合作贯彻实施
以笔者所在单位為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近几年一直积极推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对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具有详细的政策支持,与企业一起进行了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所以具有一定的经验,也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同时我院与包括徐州在内的多家省内企业均有一定的科研合作,目前正在积极创建 “四年制”的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的高职班级。学院前期已经走访地方多家小微企业,探讨共同培养机电类专业研发人才事宜,并达成共识,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更早接触科研项目,为今后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如果一味地追求简单粗糙的一线岗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而忽略较高层次的研发人才的“订单”培养模式,就会造成高职教育只注重职业教育的属性,而忽视高等教育的属性,其培养出来的毕业学生就业必然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通过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深化合作,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组班,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及完善教学计划制订,并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项目,最终将为高职院校服务小微企业,培养专业研发人才,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苗晓娜.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13(7):101-102.
[2]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某高职院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小微企业;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52-01
目前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企、中型民企的技术或管理岗位,小部分毕业生去了小微企业,但是由于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造成他们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再流向更好的单位。这就造成小微企业研发团队成员更换过勤,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小微企业自身向更高技术层次的发展。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学时较少,一般只有两年,第三年就会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他们的专业学习时间不长,专业技术能力相对欠缺。小微企业也不愿意招聘高职学历层次的学生从事产品研发,只希望招聘高职学生从事一线岗位。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学生却不满足于一线岗位,他们更多的是想从事产品研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这就造成目前小微企业的招聘困境。
小微企业想要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以弱胜强,就必须构建一支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而这恰恰需要高职院校的配合。双方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共同探讨面对研发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种区别于以往只针对一线岗位的专为研发人才开发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一、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用工资源,缩短了高职生的就业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高职学生中拥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学生对参与一线岗位的订单培养不感兴趣,而他们竞聘大型国企、中型民企研发岗位却力不从心,所以有必要探索一条适合他们就业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实施新型订单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中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同时又具有较高追求的学生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层次,打破了目前高职院校简单粗糙的只针对一线岗位的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建立起针对研发人才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完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内容,提高订单培养层次,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的改革,更好地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
该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将有效消除小微企业研发人员的流失现象,解决研发团队不稳定的难题。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将得到加强,技术短板的后顾之忧将得到解决,也促使他们走出创业“死亡之谷”的困境。
二、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一)问题原因调查
通过调查本市及周边小微企业研发部门的历年人员结构,观察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的能力与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小微企业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找到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能力不足的原因。在分析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为小微企业培养研发人才的对策措施,构建完善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历程和经验,为高职院校针对地方小微企业进行研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个案进行研究,对其与高职院校合作实施研发人才培养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校企合作贯彻实施
以笔者所在单位為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近几年一直积极推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对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具有详细的政策支持,与企业一起进行了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所以具有一定的经验,也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同时我院与包括徐州在内的多家省内企业均有一定的科研合作,目前正在积极创建 “四年制”的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设计专业方向的高职班级。学院前期已经走访地方多家小微企业,探讨共同培养机电类专业研发人才事宜,并达成共识,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更早接触科研项目,为今后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如果一味地追求简单粗糙的一线岗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而忽略较高层次的研发人才的“订单”培养模式,就会造成高职教育只注重职业教育的属性,而忽视高等教育的属性,其培养出来的毕业学生就业必然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通过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深化合作,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组班,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及完善教学计划制订,并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项目,最终将为高职院校服务小微企业,培养专业研发人才,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苗晓娜.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13(7):101-102.
[2]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某高职院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