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的选择既是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又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现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科和时事本身的特点来看,两者具有相似性,均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科学性、社会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多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在课前三分钟通过时事快讯、时事点评等形式导入课程,建立学生和课程之间的有效连接,帮助学生熟悉、内化相关的知识点。
二、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要突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德育功能。要使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形成相应正确的价值观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通过材料的选择,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价值观的形成。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把素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拥护党的领导》的教学中,如果遵循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很可能会出现认知困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首先播放国外拍摄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纪录片生动、清楚地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讨论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党在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上述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通过采用播放网络视频的形式,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也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2)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知识建构;(3)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三、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表明:“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材料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具有关键性作用,具体体现在:(1)辅助学生理解枯燥、单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2)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有趣的教学材料,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3)通过引入适当的材料来说明相应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联想、分析、判断、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如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教学中,笔者以西游记故事为载体,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西游记内容的简单描述;西游记主要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及其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思考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作团队等问题。
上述教学设计,由于选用了学生喜爱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上甚至出现了学生引经据典进行争论的场面,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这堂课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另外,通过课堂中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四、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就容易流于虚空。
如笔者在《自立自强》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上述理论。笔者首先通过视频呈现了无臂钢琴师刘伟身残志坚,带着一双隐形的翅膀,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的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如:刘伟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自强的优秀品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刘伟身上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由于上述材料来源于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都为之动容、流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笔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让学生对该案例有了更加完整、全面的认识。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另一方面更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引领作用。
五、小结
教学素材的选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笔者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從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巢昌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冷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29).
(责任编辑袁妮)
一、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科和时事本身的特点来看,两者具有相似性,均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科学性、社会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多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在课前三分钟通过时事快讯、时事点评等形式导入课程,建立学生和课程之间的有效连接,帮助学生熟悉、内化相关的知识点。
二、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要突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德育功能。要使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形成相应正确的价值观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通过材料的选择,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价值观的形成。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把素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拥护党的领导》的教学中,如果遵循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很可能会出现认知困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首先播放国外拍摄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纪录片生动、清楚地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讨论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党在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上述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通过采用播放网络视频的形式,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也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2)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知识建构;(3)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三、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表明:“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材料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具有关键性作用,具体体现在:(1)辅助学生理解枯燥、单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2)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有趣的教学材料,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3)通过引入适当的材料来说明相应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联想、分析、判断、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如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教学中,笔者以西游记故事为载体,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西游记内容的简单描述;西游记主要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及其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思考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作团队等问题。
上述教学设计,由于选用了学生喜爱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上甚至出现了学生引经据典进行争论的场面,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这堂课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另外,通过课堂中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四、素材选择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就容易流于虚空。
如笔者在《自立自强》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上述理论。笔者首先通过视频呈现了无臂钢琴师刘伟身残志坚,带着一双隐形的翅膀,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的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如:刘伟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自强的优秀品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刘伟身上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由于上述材料来源于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都为之动容、流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笔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让学生对该案例有了更加完整、全面的认识。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另一方面更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引领作用。
五、小结
教学素材的选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笔者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從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巢昌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冷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29).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