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历史沉淀下来的60多个应用系统,沙角C电厂的用户一度迷茫于系统丛林之中,信息资源也很难整合到一块,支撑企业的决策。通过EIP和EAI的建设,这种现象大为改观。
难以承受系统之众
较早起步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多如牛毛的应用系统搅得人们晕头转向,信息因为授权不及时、平台异构等原因不能及时送到员工手中。
这种情况对沙角C电厂来讲同样存在。早期,沙角C电厂上信息系统是基于业务需要实施建设的。1994年,为了实现工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部网络正式上线。1997年,基于建设世界先进发电厂的考量,引进了英国Q4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自动化。1998年~1999年,根据业务需要,一系列应用子系统上线。当2000年电厂通过MIS实用化验收时,沙角C电厂在线运行的应用系统已经超过60个。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不同厂商开发实施的系统,在给沙角C电厂各个部门不同用户带来便利之余,许多用户由于涉及到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也开始逐渐感受到应用上越来越吃力。
其一,电厂的用户发现PC桌面上图标越来越凌乱,需要记住的用户名与密码也越来越繁多。不仅如此,有时候用户甚至不知道应该登录哪个系统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二,系统与系统之间犹如天堑之隔,信息流通屡遇鸿沟,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的统一性、共享性、稳定性没有保证,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沙角C电厂综合部信息分部主任张琨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为了不同的业务需求,沙角电厂搭建起60多个应用系统,但是在对这些系统进行综合应用时,许多系统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考虑到建设与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中并重的两个方面,电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集成的应用界面,为企业的员工和客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
明辨痛点架构门户
为了尽快建成上述门户系统,沙角C电厂信息部门专门派人,广泛走访了同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如金融、电信等)在门户建设上取得成绩的企业。结合沙角C电厂信息利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自身门户系统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方面,沙角C电厂期望通过搭建企业信息门户,实现IT整合管理和对信息的综合应用。这主要包括对全厂586名信息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并集中授权;让终端用户能一次登录到所有被授权的系统上去;将各系统中的信息,以符合终端用户利用习惯的形式展现到终端用户面前。
另外,电厂需将各自独立的60多个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即将OA系统、信息网站、文档管理系统、运行系统等集成到统一的门户下。
为此,沙角C电厂重点考虑以下研发内容:基于计算机网络及相关应用技术建立(EIP);让企业员工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加强对电厂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通过应用软件集成(EAI),集成不同应用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统一的安全及认证体系。
这些研发内容提出的同时,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也就呈现出来。这些难点包括:集中化的用户管理、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内容管理系统、认证中心、统一的平台,统一的管理等。
明确研发需求与难点之后,沙角C电厂开始方案选型,先后对BEA、IBM、Oracle、Microsoft等提供商的方案进行安装、调试和比较。按照既定目标,电厂发现要实现跨平台门户服务,须能适应J2EE的开发环境。最终,沙角电厂选择了IBM WebSphere Portal Server IBM Workplace方案。
該项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7月份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到9月,门户开发、各子系统的集成、部门网络和Notes/Domino的集成应用等工作业已就绪。11月,旧系统完全停止运行,新的门户系统全面上线。
无处不在的体验
那么门户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不妨从几个应用场景中寻找答案。
场景一:办公室应需而设
沙角C电厂位于远离生活区的海边远郊,先前为了及时跟进工作进度,人们每天必须乘公司班车到几十里之外的厂区去,正襟危坐在PC前才能工作。“IT系统虽然改进了我们的工作,但似乎也将我们捆到厂办的电脑旁了”,沙角C电厂党委副书记龚伟不无感慨:“但自从新的门户上线后,我们的办公环境就灵活多了。”
场景二:高效监控车间
走进沙角C电厂的监控车间,会惊讶于工作人员的稀少、环境的安静有序,怀疑这是否真的是一个总装机组达1980 MW的火力发电厂。位于机组监控台前的工作人员介绍:“厂内的门户上线后,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快速登录到包括设备管理、燃料管理、运行状况跟踪系统等在内的所有系统,这样,节省大量的人力。”
场景三:从容汇报工作
以往迷失于系统丛林的抓狂经历,至今让许多员工记忆忧新。那时为了准备工作汇报,员工们成天辗转在各个应用系统上寻找数据。在新的门户系统中,各系统中采集的数据,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厂领导面前。过去一周、甚至一月才能生成的报表,现在每天都能看到,而且真正实现了“无纸化”作业。
难以承受系统之众
较早起步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多如牛毛的应用系统搅得人们晕头转向,信息因为授权不及时、平台异构等原因不能及时送到员工手中。
这种情况对沙角C电厂来讲同样存在。早期,沙角C电厂上信息系统是基于业务需要实施建设的。1994年,为了实现工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部网络正式上线。1997年,基于建设世界先进发电厂的考量,引进了英国Q4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自动化。1998年~1999年,根据业务需要,一系列应用子系统上线。当2000年电厂通过MIS实用化验收时,沙角C电厂在线运行的应用系统已经超过60个。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不同厂商开发实施的系统,在给沙角C电厂各个部门不同用户带来便利之余,许多用户由于涉及到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也开始逐渐感受到应用上越来越吃力。
其一,电厂的用户发现PC桌面上图标越来越凌乱,需要记住的用户名与密码也越来越繁多。不仅如此,有时候用户甚至不知道应该登录哪个系统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二,系统与系统之间犹如天堑之隔,信息流通屡遇鸿沟,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的统一性、共享性、稳定性没有保证,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沙角C电厂综合部信息分部主任张琨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为了不同的业务需求,沙角电厂搭建起60多个应用系统,但是在对这些系统进行综合应用时,许多系统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考虑到建设与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中并重的两个方面,电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集成的应用界面,为企业的员工和客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
明辨痛点架构门户
为了尽快建成上述门户系统,沙角C电厂信息部门专门派人,广泛走访了同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如金融、电信等)在门户建设上取得成绩的企业。结合沙角C电厂信息利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自身门户系统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方面,沙角C电厂期望通过搭建企业信息门户,实现IT整合管理和对信息的综合应用。这主要包括对全厂586名信息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并集中授权;让终端用户能一次登录到所有被授权的系统上去;将各系统中的信息,以符合终端用户利用习惯的形式展现到终端用户面前。
另外,电厂需将各自独立的60多个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即将OA系统、信息网站、文档管理系统、运行系统等集成到统一的门户下。
为此,沙角C电厂重点考虑以下研发内容:基于计算机网络及相关应用技术建立(EIP);让企业员工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加强对电厂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通过应用软件集成(EAI),集成不同应用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统一的安全及认证体系。
这些研发内容提出的同时,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也就呈现出来。这些难点包括:集中化的用户管理、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内容管理系统、认证中心、统一的平台,统一的管理等。
明确研发需求与难点之后,沙角C电厂开始方案选型,先后对BEA、IBM、Oracle、Microsoft等提供商的方案进行安装、调试和比较。按照既定目标,电厂发现要实现跨平台门户服务,须能适应J2EE的开发环境。最终,沙角电厂选择了IBM WebSphere Portal Server IBM Workplace方案。
該项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7月份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到9月,门户开发、各子系统的集成、部门网络和Notes/Domino的集成应用等工作业已就绪。11月,旧系统完全停止运行,新的门户系统全面上线。
无处不在的体验
那么门户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不妨从几个应用场景中寻找答案。
场景一:办公室应需而设
沙角C电厂位于远离生活区的海边远郊,先前为了及时跟进工作进度,人们每天必须乘公司班车到几十里之外的厂区去,正襟危坐在PC前才能工作。“IT系统虽然改进了我们的工作,但似乎也将我们捆到厂办的电脑旁了”,沙角C电厂党委副书记龚伟不无感慨:“但自从新的门户上线后,我们的办公环境就灵活多了。”
场景二:高效监控车间
走进沙角C电厂的监控车间,会惊讶于工作人员的稀少、环境的安静有序,怀疑这是否真的是一个总装机组达1980 MW的火力发电厂。位于机组监控台前的工作人员介绍:“厂内的门户上线后,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快速登录到包括设备管理、燃料管理、运行状况跟踪系统等在内的所有系统,这样,节省大量的人力。”
场景三:从容汇报工作
以往迷失于系统丛林的抓狂经历,至今让许多员工记忆忧新。那时为了准备工作汇报,员工们成天辗转在各个应用系统上寻找数据。在新的门户系统中,各系统中采集的数据,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厂领导面前。过去一周、甚至一月才能生成的报表,现在每天都能看到,而且真正实现了“无纸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