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物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高校的整体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物教育仍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大学生物教学的发展,亟待教师解决。基于此,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物教师,从发现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习作业法三方面出发,展开了大学生物的多样化教学探索,获取了真实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 大学生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0-01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一员,虽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但是由于还不完善,尚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大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应忽视学生的这一本质身份,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体会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接下来,本文就围绕发现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习作业法展开大学生物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一、发现探究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发现探究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学习“病毒”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病毒的相关资料,了解病毒的类型与致病机制,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病毒感染的疾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查阅了大量的病毒资料,并通过阅读分析,初步汇总了病毒的类型与常见疾病,同时,对于不同资料之间出现的明显不同或是相反的内容,学生借助网络筛选信息、翻找他人发表的论文等形式,进行了思考与辨别,将存在争议的地方单独标了出来,与周围人共同探讨,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加深了对病毒是非细胞的生命体;病毒是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 病毒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等内容的印象,初步探索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明确了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方式、特征等。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搜集资料,初步建立了病毒的学习框架,在笔者讲授病毒知识时,能够迅速跟上笔者的教学步伐,与笔者共同探讨在翻阅资料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了生物的学习水平,顺利掌握了“病毒”的基础知识。
二、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法,可以树立学生团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绿体和光合色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合作绘制该部分内容的介绍手册,使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掌握叶绿体和光合色素的相关内容,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很快就与周围小伙伴投身到知识搜集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网上筛选、翻阅图书等方式,汇总了大量的叶绿体和光合色素的知识,为手册的制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部分人合作研究葉绿体部分,另一部分人合作探索光合色素,最后统一汇总整理。学生在叶绿体的手册介绍部分,展示了叶绿体的发育、形态及分布;基本结构;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等主要内容,同时,学生为了增加手册的趣味性与直观性,还制作了叶绿体的结构图片;在制作光合色素的介绍手册中,学生展示了光合色素的结构和性质;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光合色素的作用原理。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学生没有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而是引经据典,借助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合作沟通的有效性,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采用合作交流法,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三、实习作业法——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实习作业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自身的不足、挖掘学习潜力、巩固课堂所学,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1.概述细菌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
2.细菌质粒的类型及概念、意义
3.细菌毒力岛
4.自然条件下,细菌基因转移的主要方式及机理
学生跟随笔者的教学步伐完成了课堂学习后,又围绕笔者布置的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整理了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诸如细菌与遗传的基本概念、质粒分为接合性质粒和非接合性质粒、毒力岛概念等,熟悉了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这样,笔者通过实习作业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二次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了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总之,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发现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地融入生物学习的课堂,感受生物的点滴魅力,掌握生物学习的真谛,同时,还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进进,李永涛,孙媛媛,彭玉.大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8(08):78-79.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 大学生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0-01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一员,虽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但是由于还不完善,尚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大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应忽视学生的这一本质身份,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体会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接下来,本文就围绕发现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习作业法展开大学生物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一、发现探究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发现探究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学习“病毒”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病毒的相关资料,了解病毒的类型与致病机制,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病毒感染的疾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查阅了大量的病毒资料,并通过阅读分析,初步汇总了病毒的类型与常见疾病,同时,对于不同资料之间出现的明显不同或是相反的内容,学生借助网络筛选信息、翻找他人发表的论文等形式,进行了思考与辨别,将存在争议的地方单独标了出来,与周围人共同探讨,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加深了对病毒是非细胞的生命体;病毒是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 病毒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等内容的印象,初步探索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明确了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方式、特征等。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搜集资料,初步建立了病毒的学习框架,在笔者讲授病毒知识时,能够迅速跟上笔者的教学步伐,与笔者共同探讨在翻阅资料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了生物的学习水平,顺利掌握了“病毒”的基础知识。
二、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法,可以树立学生团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绿体和光合色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合作绘制该部分内容的介绍手册,使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掌握叶绿体和光合色素的相关内容,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很快就与周围小伙伴投身到知识搜集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网上筛选、翻阅图书等方式,汇总了大量的叶绿体和光合色素的知识,为手册的制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部分人合作研究葉绿体部分,另一部分人合作探索光合色素,最后统一汇总整理。学生在叶绿体的手册介绍部分,展示了叶绿体的发育、形态及分布;基本结构;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等主要内容,同时,学生为了增加手册的趣味性与直观性,还制作了叶绿体的结构图片;在制作光合色素的介绍手册中,学生展示了光合色素的结构和性质;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光合色素的作用原理。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学生没有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而是引经据典,借助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合作沟通的有效性,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采用合作交流法,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三、实习作业法——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实习作业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自身的不足、挖掘学习潜力、巩固课堂所学,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1.概述细菌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
2.细菌质粒的类型及概念、意义
3.细菌毒力岛
4.自然条件下,细菌基因转移的主要方式及机理
学生跟随笔者的教学步伐完成了课堂学习后,又围绕笔者布置的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整理了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诸如细菌与遗传的基本概念、质粒分为接合性质粒和非接合性质粒、毒力岛概念等,熟悉了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这样,笔者通过实习作业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二次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了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总之,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发现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地融入生物学习的课堂,感受生物的点滴魅力,掌握生物学习的真谛,同时,还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进进,李永涛,孙媛媛,彭玉.大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8(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