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就业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因此,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旨在通过创新创业来提升整体就业率。本文在通过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研究来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旨在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项政策和举措遭受了许多阻碍,如:创新创业相关师资的缺乏、学校不够重视、学生思想思想意识较为陈旧。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相关教育和培养工作进行研究,消除这些阻碍因素,真正让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和创新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整体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一些职位无人应征,这主要是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职位的要求。所以说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的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别。从此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够较大得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升整体就业率。创业在实质上来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创业更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时机成熟时,一举而发进行创业。这样,不但自己能就业,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就业。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低水平性
我国针对于大学身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且整体的培养水平较为低下,还不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学校对于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校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同时在学校和社会上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的气氛和环境。我国大学偏学术轻能力,教育模式比较封闭,大学生和社会接触不多,安于现状,普遍缺乏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冒险精神,而且我国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和创业项目层次较低,发展前景不好。
(三)我国创新创业师资的缺乏
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起步整体较晚,因此我国大学进行创新创业的师资缺乏,而且老师的创业能力不高,有的老师进行的只是理论的讲解,并没有进行实践性的工作,大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老师甚至都没有进行过创新和创业项目。师资的不足和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创新是创业的源动力。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否则创新思维只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大学生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为熟练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进行相关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否则就只能是之上谈兵,不能够在创新和创业的路上走下去。同时还需要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摒弃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以考试为主要考察方式的教学模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二)扩大师资队伍提升整体素质
我国进行创新创业的老师较少、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学校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应当注重老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老师的整体创新和创业素质替身了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向社会,通过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外出学习考察、参与企业的科研以及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同时,可以外聘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学校担任老师,身体力行地为大学生讲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建立相应的淘汰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依然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理论学习上面,仅仅是理论学习,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际能力,因此,只有通过一些创业和创业讲座、创新和创业比赛来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并对学生的创业的创新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工作。同时制定相对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中途休学进行创业,并对他们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给予特殊的指导与帮助,解除这些学生的后顾之忧。
结语:我国大学在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工作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这就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制度进行修正,给予大学生相关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同时要注重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和创业中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大学生成为主动的就业者,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旨在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项政策和举措遭受了许多阻碍,如:创新创业相关师资的缺乏、学校不够重视、学生思想思想意识较为陈旧。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相关教育和培养工作进行研究,消除这些阻碍因素,真正让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和创新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整体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一些职位无人应征,这主要是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职位的要求。所以说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的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别。从此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够较大得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升整体就业率。创业在实质上来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创业更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时机成熟时,一举而发进行创业。这样,不但自己能就业,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就业。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低水平性
我国针对于大学身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且整体的培养水平较为低下,还不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学校对于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校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同时在学校和社会上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的气氛和环境。我国大学偏学术轻能力,教育模式比较封闭,大学生和社会接触不多,安于现状,普遍缺乏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冒险精神,而且我国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和创业项目层次较低,发展前景不好。
(三)我国创新创业师资的缺乏
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起步整体较晚,因此我国大学进行创新创业的师资缺乏,而且老师的创业能力不高,有的老师进行的只是理论的讲解,并没有进行实践性的工作,大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老师甚至都没有进行过创新和创业项目。师资的不足和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创新是创业的源动力。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否则创新思维只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大学生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为熟练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进行相关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否则就只能是之上谈兵,不能够在创新和创业的路上走下去。同时还需要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摒弃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以考试为主要考察方式的教学模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二)扩大师资队伍提升整体素质
我国进行创新创业的老师较少、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学校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应当注重老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老师的整体创新和创业素质替身了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向社会,通过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外出学习考察、参与企业的科研以及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同时,可以外聘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学校担任老师,身体力行地为大学生讲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建立相应的淘汰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依然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理论学习上面,仅仅是理论学习,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际能力,因此,只有通过一些创业和创业讲座、创新和创业比赛来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并对学生的创业的创新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工作。同时制定相对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中途休学进行创业,并对他们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给予特殊的指导与帮助,解除这些学生的后顾之忧。
结语:我国大学在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工作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这就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制度进行修正,给予大学生相关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同时要注重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和创业中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大学生成为主动的就业者,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