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沉淀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急于求成,但若无跬步千里、积土成山的努力和意识,光阴流逝,些许间一鼓作气的动力,再三而竭,不免会让人扼腕长叹。
央行文化的建设已经提了很多年,有了“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有了一些辅助性的活动,但如果要说央行文化已经形成气候,那是非常不妥当的。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文化必备的元素并没有真正的被凝聚起来。
一、核心价值理念不必过度诠释
“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具有央行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它代表了央行本身在内部凝聚一种不同于其他主体文化的价值要求,具有央行金融职能特色,也具有时代的气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学”与“德”二字上又有传承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韵味与点拨。这个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除了作为一种思想的主导和行动的源头外,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在一个和谐、统筹的范围内包容央行不同群体、不同层面上的文化意识,通过点滴的文化元素融合,形成一种文化的共融与共荣。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目的还没有达到。
在过往的央行文化研究中,大量的精力和笔墨为运用在剖析“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内涵上。在一通如此、这般以后,剩下的无非还是对这个核心价值理念的褒赞。这不免需要问一句:有这个必要吗?“好=好”,这样一个简单的等式需要如此反复的验证吗?当然,不能否认在核心价值理念提出的伊始,我们需要一种权威性的解读和认识,避免曲解和误读,但这个过程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在一种凝练的价值口号上进行过多的诠释和解读,本身就是在释放出两个极其负面的意味:一是这个核心价值理念过于深奥,需要大量的智慧来解释——可能有人在刻意拔高这种文化的层次,试图将其与较为通俗型的文化割裂开来。这种割裂本身就是在将文化由大众转向小众,转向一种类似精英文化的狭隘方向,也在减损核心价值理念本身蕴含的包容性;二是在众说纷纭之下,造成理念本身提出的初衷或基础含义被毫无意识的篡改,造成一种概念上的偷换现象,导致理念本身被更大的曲解和误读。“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究竟需要诠释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就是:央行人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品貌:要讲诚信、爱学习,崇尚民族传统与社会道德。十八字足矣,因为核心价值理念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一目了然间了解它,而非因为一团粉饰而看不清其中的真意。
二、孤立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是一个没有肢体的心脏
现在谈起央行文化,除了核心价值理念外,能够深入人心的东西很少,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文化本身的行程,应该是首先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其次应该有能够代表文化本身的作品,再来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各种思想的交锋与辩论中来沉淀文化的底蕴。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价值理念的框架下是空空如也的。当然,也可以用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事件来充斥这个框架,造成一种虚假的充盈。可是经过时间的淘涤后,很可能什么也剩不下。这也就是为何在平时如果询问干部职工对央行文化的看法,除了几句口号外,几乎都讲不出个所以然。
我们的央行文化建设现在只有一个孤立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是一个没有肢体的心脏。宽容点说:或许有几段发育不全的畸形肢体,但距离完整还是很遥远的。单纯的理念并不代表文化本身。如果儒家的文化只是孔子的一人之言,没有七十二弟子的追论、没有周游列国偶见小儿辩日的轶事,没有亚圣的再接再厉,儒家的硕果可能早在六国之年已经凋零了。道家如果没有老庄、没有《道德经》、《庄子》,只凭一句:“道法自然”的精辟论断,道家香火也早已熄灭,只怕后世女子出家就只能做女尼,而不是女冠了,那一头的青丝不免是要葬送的。哪怕就是如苹果、微软一般的企业文化,也是众多的员工在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所以,单凭一句或几句核心价值理念并不能说明央行文化的成长,或者说,需要的是一些更细节的东西。文化在包容与自己步调一致或不一致的文化元素——也就是文化的细节,不是像海绵吸水一般兼容并包,而是一种挑选式的吸收。鼎立起央行独有的文化需要的是一种包容下的审慎,而不是滥竽充数。
三、央行文化的氛围和情趣
文化需要一种氛围,一种刻意营造与潜移默化并存的氛围,央行文化也是一样的。其实,以央行的年轻人为例,大家早已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圈子,虽然有些非主流,但在很多时候也是潮流所向。2005年《魔兽世界》的游戏风靡一时,央行的青年干部职工很多都加入了这个游戏。一时见,魔兽文化充斥其间,也有了“名花流”、“斧头帮”、“岚之”等等的名号。魔兽之后是仿真枪野战游戏的流行,再之后则是很环保的自行车骑行。这些本只是娱乐项目,但在年轻朝气与流行元素的丰满下,形成了圈子不算太大的小众文化。小众文化也是文化,它的成长期很短,反之寿命也会减缩。央行文化则是一种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它应该具备一种在恒久长远中留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特质。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央行文化的主流氖围。实际上在当前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灌注“以人为本”理念的央行文化实则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因此在创建央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定了相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并不断地将创建中涌现出的优质元素提到了相应的文化层次,这对树立整个央行在金融领域的龙头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创建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创建,逐步形成一个内部特有的文化氛围,与前述相似,这种文化氛围要能够在保有一定高度的基础上,积极迎合央行干部职工的精神态度、人生价值、工作理想和道德判断,基于此,央行文化的创建才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常态性的系统工程。
首先,我们需要一群愿意付出的先驱,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士。央行文化需要由年轻的一代在老一辈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鼎立起央行文化的脊梁。央行的年轻人应该作为央行文化创建的主要动力,发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统一到央行文化的大旗下,充实央行文化的血液;其次,我们需要一本具有号召性的期刊,一本新锐的文化杂志。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编订一本能够及时反映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央行文化脉搏的杂志。杂志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纸质或是电子杂志。第三,我们需要一颗文化的硕果,要形成一本具有央行特色的集结型的著作。根据央行文化的特有的成绩,我们需要及时编订一本能够反映央行文化全貌的专著,作为一种思想导引,进一步扩大央行文化的影响力。
央行的文化需要百花齐放的氛围。百花齐放的氛围需要创新。创建上有所创新,就要敢想敢为,要敢于挑战现有的创建套路,要敢于对陈规陋习说“不”,要敢于吸收新鲜事物,要敢于打破现有的创建格局,发掘新的创建渠道,为创建供氧送水。同时,在把握创新实质的基础上,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走人误区。首先,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贸然、躁进。创新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在其特有的根性上依旧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创新的路上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从基础的素材出发为实际行动铺垫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要从全局的部署出发为实际行动的后果找准富有理性的立场;要从以人为本的实质出发为实际行动注入足够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理念。其次,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搞“什锦杂烩”。文化的创建是一个极富有文化色彩,能够展现精神文明核心,具有较高格调的工程。这种性质也就要求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进入文化领域的必须是经过挑选的、具有代表性和央行风采的特质,从而坚决防止那种假借“百花齐放”名声,暗自搞“什锦杂烩”的偷懒伎俩。第三,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走人哗众取宠的怪圈。文化创建其根本在于促进央行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成为经济、金融运行真正的护航者和把舵人。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贴近实际工作、贴近实际形势、贴近央行职能,切忌在创新中杂乱地纳人一些低俗的社会文化元素,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央行文化的建设已经提了很多年,有了“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有了一些辅助性的活动,但如果要说央行文化已经形成气候,那是非常不妥当的。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文化必备的元素并没有真正的被凝聚起来。
一、核心价值理念不必过度诠释
“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具有央行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它代表了央行本身在内部凝聚一种不同于其他主体文化的价值要求,具有央行金融职能特色,也具有时代的气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学”与“德”二字上又有传承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韵味与点拨。这个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除了作为一种思想的主导和行动的源头外,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在一个和谐、统筹的范围内包容央行不同群体、不同层面上的文化意识,通过点滴的文化元素融合,形成一种文化的共融与共荣。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目的还没有达到。
在过往的央行文化研究中,大量的精力和笔墨为运用在剖析“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的内涵上。在一通如此、这般以后,剩下的无非还是对这个核心价值理念的褒赞。这不免需要问一句:有这个必要吗?“好=好”,这样一个简单的等式需要如此反复的验证吗?当然,不能否认在核心价值理念提出的伊始,我们需要一种权威性的解读和认识,避免曲解和误读,但这个过程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在一种凝练的价值口号上进行过多的诠释和解读,本身就是在释放出两个极其负面的意味:一是这个核心价值理念过于深奥,需要大量的智慧来解释——可能有人在刻意拔高这种文化的层次,试图将其与较为通俗型的文化割裂开来。这种割裂本身就是在将文化由大众转向小众,转向一种类似精英文化的狭隘方向,也在减损核心价值理念本身蕴含的包容性;二是在众说纷纭之下,造成理念本身提出的初衷或基础含义被毫无意识的篡改,造成一种概念上的偷换现象,导致理念本身被更大的曲解和误读。“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究竟需要诠释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就是:央行人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品貌:要讲诚信、爱学习,崇尚民族传统与社会道德。十八字足矣,因为核心价值理念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一目了然间了解它,而非因为一团粉饰而看不清其中的真意。
二、孤立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是一个没有肢体的心脏
现在谈起央行文化,除了核心价值理念外,能够深入人心的东西很少,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文化本身的行程,应该是首先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其次应该有能够代表文化本身的作品,再来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各种思想的交锋与辩论中来沉淀文化的底蕴。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价值理念的框架下是空空如也的。当然,也可以用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事件来充斥这个框架,造成一种虚假的充盈。可是经过时间的淘涤后,很可能什么也剩不下。这也就是为何在平时如果询问干部职工对央行文化的看法,除了几句口号外,几乎都讲不出个所以然。
我们的央行文化建设现在只有一个孤立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是一个没有肢体的心脏。宽容点说:或许有几段发育不全的畸形肢体,但距离完整还是很遥远的。单纯的理念并不代表文化本身。如果儒家的文化只是孔子的一人之言,没有七十二弟子的追论、没有周游列国偶见小儿辩日的轶事,没有亚圣的再接再厉,儒家的硕果可能早在六国之年已经凋零了。道家如果没有老庄、没有《道德经》、《庄子》,只凭一句:“道法自然”的精辟论断,道家香火也早已熄灭,只怕后世女子出家就只能做女尼,而不是女冠了,那一头的青丝不免是要葬送的。哪怕就是如苹果、微软一般的企业文化,也是众多的员工在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所以,单凭一句或几句核心价值理念并不能说明央行文化的成长,或者说,需要的是一些更细节的东西。文化在包容与自己步调一致或不一致的文化元素——也就是文化的细节,不是像海绵吸水一般兼容并包,而是一种挑选式的吸收。鼎立起央行独有的文化需要的是一种包容下的审慎,而不是滥竽充数。
三、央行文化的氛围和情趣
文化需要一种氛围,一种刻意营造与潜移默化并存的氛围,央行文化也是一样的。其实,以央行的年轻人为例,大家早已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圈子,虽然有些非主流,但在很多时候也是潮流所向。2005年《魔兽世界》的游戏风靡一时,央行的青年干部职工很多都加入了这个游戏。一时见,魔兽文化充斥其间,也有了“名花流”、“斧头帮”、“岚之”等等的名号。魔兽之后是仿真枪野战游戏的流行,再之后则是很环保的自行车骑行。这些本只是娱乐项目,但在年轻朝气与流行元素的丰满下,形成了圈子不算太大的小众文化。小众文化也是文化,它的成长期很短,反之寿命也会减缩。央行文化则是一种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它应该具备一种在恒久长远中留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特质。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央行文化的主流氖围。实际上在当前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灌注“以人为本”理念的央行文化实则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因此在创建央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定了相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并不断地将创建中涌现出的优质元素提到了相应的文化层次,这对树立整个央行在金融领域的龙头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创建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创建,逐步形成一个内部特有的文化氛围,与前述相似,这种文化氛围要能够在保有一定高度的基础上,积极迎合央行干部职工的精神态度、人生价值、工作理想和道德判断,基于此,央行文化的创建才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常态性的系统工程。
首先,我们需要一群愿意付出的先驱,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士。央行文化需要由年轻的一代在老一辈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鼎立起央行文化的脊梁。央行的年轻人应该作为央行文化创建的主要动力,发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统一到央行文化的大旗下,充实央行文化的血液;其次,我们需要一本具有号召性的期刊,一本新锐的文化杂志。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编订一本能够及时反映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央行文化脉搏的杂志。杂志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纸质或是电子杂志。第三,我们需要一颗文化的硕果,要形成一本具有央行特色的集结型的著作。根据央行文化的特有的成绩,我们需要及时编订一本能够反映央行文化全貌的专著,作为一种思想导引,进一步扩大央行文化的影响力。
央行的文化需要百花齐放的氛围。百花齐放的氛围需要创新。创建上有所创新,就要敢想敢为,要敢于挑战现有的创建套路,要敢于对陈规陋习说“不”,要敢于吸收新鲜事物,要敢于打破现有的创建格局,发掘新的创建渠道,为创建供氧送水。同时,在把握创新实质的基础上,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走人误区。首先,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贸然、躁进。创新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在其特有的根性上依旧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创新的路上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从基础的素材出发为实际行动铺垫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要从全局的部署出发为实际行动的后果找准富有理性的立场;要从以人为本的实质出发为实际行动注入足够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理念。其次,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搞“什锦杂烩”。文化的创建是一个极富有文化色彩,能够展现精神文明核心,具有较高格调的工程。这种性质也就要求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进入文化领域的必须是经过挑选的、具有代表性和央行风采的特质,从而坚决防止那种假借“百花齐放”名声,暗自搞“什锦杂烩”的偷懒伎俩。第三,要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走人哗众取宠的怪圈。文化创建其根本在于促进央行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成为经济、金融运行真正的护航者和把舵人。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贴近实际工作、贴近实际形势、贴近央行职能,切忌在创新中杂乱地纳人一些低俗的社会文化元素,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严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