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并未实行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我院在2018年7月-2018年12月实行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实施前后臨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当中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无菌物品供应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能够体现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因此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内部质量管理,对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几率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此次研究过程中具体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当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并未实行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我院在2018年7月-2018年12月实行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在这个时间段内工作人员并未出现变化,包含消毒员两名,全部是男性,护理人员20名,全部是女性,年龄为24-50岁,平均年龄为(36.50±0.45)岁。
  1.2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2.1强化人员培训
  随着法制观念的不断推广,医患在责任划分方面变得越来越清楚,这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实行明确的责任制度与物品的可追溯制度是较大的压力,也是动力。这不但需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而且需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经过培训,了解国家法律规范,谨记各种制度。掌握好消毒物品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的所有内容,按照科学的态度加强程序管理,从而真正贯彻落实质量改进管理。
  1.2.2完善科室制度,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要从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工作特点出发,建立起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门与医院的规定展开。做好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不达标的物品禁止发放到临床科室当中[1]
  1.2.3强化质量改进措施,临床监控
  消毒供应中心建立质控小组,负责对每个科室提供质量监管,保证一周最少一次交叉性检查工作,在每月月末展开一次对监督管理工作效果的总结与汇报,在此过程中,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针对性监督控制临床科室利用无菌物品的消毒情况,针对高危住院人群来讲,要配合临床科室提供严密监督,定期检查细菌培养情况,按照实际情况展开反馈和处置。另外,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质量改进不只是要对消毒供应中心内部工作人员展开,还要对其他部门展开管理。
  例如手术器械,在应用后要立即展开更换和消毒。针对任何一种器械,都要提供及时的检查和专业护理。无菌物品的存储要严格根据规章制度展开,将其存放到无菌储藏室当中去[2]。针对器械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专业人员的指示展开,通过有关培训掌握好设备性能与维护方法等。对纱布这种使用量大的物品来讲,要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从而大大降低浪费出现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实施前后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来进行数据分析,应用P<0.05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前后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每一名护理工作人员都要主动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根据规章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从而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与此同时,通过适当的监督管理机制,重视监督工作细节,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要立即处理,从而彻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可持续改进的工作质量[3]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P<0.05)。
  总而言之,医院感染管理当中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无菌物品供应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71-172.
  [2]刘晓.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70+173.
  [3]王霞.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59-2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分析研究联合用药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疾病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接受治疗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9月范围内且符合此次实验研究标准的小儿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中的随机数字法将参与此次实践研究的88名患儿进行合理分配,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44名小儿心肌炎患儿采用黄芪联合磷酸肌酸钠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44名小儿心肌炎患儿应用常规性的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基础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栓塞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静脉栓塞,1例完全栓塞,3例不完全栓塞,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45%
期刊
现如今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疗组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以及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留置针分为哪几种?  型号可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也就是直型和Y型;规格有:0.7mmx14mm(24Gx0.56)、0.7mmx19mm(24Gx0.75)、0.9mmx19mm(22Gx0.75)、0.9mmx25mm(22Gx1.00)、1.1mmx30mm(20Gx1.16)、1
期刊
摘要:本文选择在门诊药房退药的119个病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由部门进行审核、控制、评估的119个病例进行对比,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质量风险管理在门诊药房退药环节的应用。通过将两组病例的质量风险管理进行对比,能够知道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药品再利用率,将医疗纠纷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门诊药房;退药环节;应用  在应用药品时,秉持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但这也不代表完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老年脑梗死失能患者呼吸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0.78±4.5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时间4周。对比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和日常生活能力(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效果,探究中医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对对照组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6.7%,对比
期刊
摘要: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护理工作量大且烦琐,新生儿住院期间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安全是产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查阅文献后就以下产科新生儿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关键词:安全;产科;新生儿  1.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问题  1.1新生儿坠床、摔伤  1.2新生儿低血糖  1.3新生儿被盗、被骗  1.4母婴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呛奶、窒息、感染。  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的药物治疗当中,将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给予分析组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 目的:研究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实施西替利嗪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选择时间为2018.2.22-2019.2.23,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择例数分为2组,50例/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1例、IL-6:(61.54±5.24)g/L、IL-10:(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市民超重肥胖分布情况,以及伴随的高血压、高脂血症。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大数据管理平台,收集2016年8月到2019年7月所有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共包含参与体检的市民34637例,描述肥胖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并对其高血压情况、高脂血症情况进行分组探讨。通过统计分析,描述其健康状况。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肥胖概率明显高于女性。X2=1944.326,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