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在蔓延,弥漫了寥廓的天宇,蒙蔽了悲凄的残月,覆盖了聒噪的江水,吞噬了孤独的行舟,笼罩了忧伤的我。
就这样分开了吗?杨柳的摆动是为我挥泪送行吗?此情此景好似梦里云烟,缥缈虚幻,可是,眼前的你为何哭得这样伤心?我的心里又怎么充溢着忧伤、愁绪?
兰舟上老翁不停地催促使得雨后的风景更加凄清落寞。是啊,就这样分开了!远处的江水在召唤这条船,他乡的河岸扯动我的心弦。走吧,就这样走吧,我不忍再看你挂着泪痕的脸。也许时间会用灰尘遮掩这段离伤。
船橹的“笃笃”声冲碎了平静的水面,也划开了你我共同的世界。我注定要怀着破碎的快乐去他乡羁旅,而你也注定要守着浓郁的愁绪把我思念,从此,两地相隔;从此,孤独寂寞;从此,胸腔里满是碎片;从此……
想此次一别,去得很远很远。在那遥远千里的行程中,还有数不尽的风雨烟波,眼前暮霭沉沉,远处的江南楚天也晦暗空阔,茫茫无边。脚下一只孤舟,舟下秋水茫茫,水波冲击船舷,船舷牵动我的心,它让我知道,你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纵使极目远眺,也只能望到一江愁水和阴暗低沉的天空,即使心爱的人依然站在江边流泪,即使我想为你拭去泪水,即使……一切都成了虚空,我只能用思念来沉积忧伤。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是伤心离别,更不堪忍受的是你我竟分别在这冷落萧疏的清秋时节!分别的情景像萌生在心底的阴影,紧紧地束缚着我的灵魂,让我沉溺在铺天盖地的愁绪里,无力自拔。
无情雨洒下离人泪,离人泪化作分离苦。
那一阵无情雨终于消散,但是唯一能让心灵得到慰藉的太阳在云消雨散后竭力地抛出最后一抹惨淡的霓虹,竟也随着云雨一同下山去了,秋风似乎不满这种愁绪的氛围,吹着湿淋淋的衣衫把寒冷逼进骨子里,紧紧裹着内心的阴冷,然而,骨子里的寒冷可以暖和过来,而心里的阴冷却久久不肯散去。
柳树在风中挥舞着苍凉的枝条,酝酿出一支离伤的舞;鸣蝉用凄切奏响了我们的离曲,高柳乱蝉嘶!
京城帐中的饯别宴上,酒至唇边终是无心思饮咽,一怀愁绪积结在胸间,难以倾吐舒遣。待到长亭送别之时,虽满心恋恋不舍,平素多言的我竟也只能与你紧紧地拉着手,泪眼望着泪眼,心中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半句,全噎在喉间。我多希望时间停住,让我为你拭去脸上的泪水,为你补上薄妆,然而上天终不会可怜多情人,船橹还是过早地摇来了他乡的羁旅生活。那一刻,杨柳摇摆得厉害,涟漪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我站在远行的船上,望着你的纸伞落入江中;望着你的手帕飘向天空,可是,我无能为力,也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泪水融入江中,让它们代我守望,你,我割舍不下的心魂……
船还在行进,把我带到更远的地方,洞穿瞳孔的等待,满眼茫然的夜色昭示着重逢的艰辛。
也许我该休息一下了,连日的风雨让我身心疲惫,真不知我的沉沉愁醉今夜将在何处醒来,恐怕只会在杨柳依依的河岸上,感受着晓风冷冷,看着那一弯让人心痛的残月倒悬。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没有你的陪伴,纵使有良辰美景,玉盘珍馐。纵使我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趣,又与何人共赏,与何人倾诉?
江水寂,寒蝉鸣,秋风萧瑟,杨柳依依;
佳人泣,离人悲,兰舟行早,言语凄凄。
哀歌起,舟行疾,晓风残月,相思遥寄;
眼望穿,心肠断,夜色苍茫,芳踪难觅。
一曲《雨霖铃》道尽了多情人的分离苦,有道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愿天下有情人终生相守!
(指导教师 宋亚荣)
【点评】
作者以饱醮情感的笔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文章很好地把握了《雨霖铃》低沉而伤感的离别基调,无论是即将离别时阵雨乍停,蝉声凄切的落寞画面,是离别时“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压抑气氛,还是别后晓风寒,残月冷的凄清景象,无不衬托出作者内心愁思之沉重绵长,离情别绪跃然纸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撑,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表达,再深沉的情感也难以言说。作者以诗歌般优美的语言写景抒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如:“江水寂,寒蝉鸣,秋风萧瑟,杨柳依依”等等,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
同时,作者于文中融进了丰富的想象,使文章颇具画面感和细节之美。如:“……望着你的纸伞落入江中;望着你的手帕飘向天空,可是,我无能为力”一句中的“纸伞”和“手帕”这两个细节。
当然,文章也有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
文章第五段写了“此次一别”之后的情形,第十段又写到了京城帐中的饯别宴,思路不是很明晰。写作时,可以特别使用一些时间词来凸显层次,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展开,还可以根据情感的变化组织文字。
另外,文章的写景不够细腻,情感抒发不够委婉。如果少一些直抒胸臆的语句,多借助景物描写、神态描绘和心理刻画来传情达意,也许会更多一层含蓄蕴藉之美。
(陈立军)
点评人简介
陈立军,湖南岳阳岳化一中语文教师。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的教态,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共享语文学习的乐趣。重视教研教改。有论文六十余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世界》《新作文》等报刊上。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投稿,指导学生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多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辅导学生发表习作一百多篇。一生追求:甘洒青春育桃李,情寄蓓蕾写春秋。
就这样分开了吗?杨柳的摆动是为我挥泪送行吗?此情此景好似梦里云烟,缥缈虚幻,可是,眼前的你为何哭得这样伤心?我的心里又怎么充溢着忧伤、愁绪?
兰舟上老翁不停地催促使得雨后的风景更加凄清落寞。是啊,就这样分开了!远处的江水在召唤这条船,他乡的河岸扯动我的心弦。走吧,就这样走吧,我不忍再看你挂着泪痕的脸。也许时间会用灰尘遮掩这段离伤。
船橹的“笃笃”声冲碎了平静的水面,也划开了你我共同的世界。我注定要怀着破碎的快乐去他乡羁旅,而你也注定要守着浓郁的愁绪把我思念,从此,两地相隔;从此,孤独寂寞;从此,胸腔里满是碎片;从此……
想此次一别,去得很远很远。在那遥远千里的行程中,还有数不尽的风雨烟波,眼前暮霭沉沉,远处的江南楚天也晦暗空阔,茫茫无边。脚下一只孤舟,舟下秋水茫茫,水波冲击船舷,船舷牵动我的心,它让我知道,你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纵使极目远眺,也只能望到一江愁水和阴暗低沉的天空,即使心爱的人依然站在江边流泪,即使我想为你拭去泪水,即使……一切都成了虚空,我只能用思念来沉积忧伤。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是伤心离别,更不堪忍受的是你我竟分别在这冷落萧疏的清秋时节!分别的情景像萌生在心底的阴影,紧紧地束缚着我的灵魂,让我沉溺在铺天盖地的愁绪里,无力自拔。
无情雨洒下离人泪,离人泪化作分离苦。
那一阵无情雨终于消散,但是唯一能让心灵得到慰藉的太阳在云消雨散后竭力地抛出最后一抹惨淡的霓虹,竟也随着云雨一同下山去了,秋风似乎不满这种愁绪的氛围,吹着湿淋淋的衣衫把寒冷逼进骨子里,紧紧裹着内心的阴冷,然而,骨子里的寒冷可以暖和过来,而心里的阴冷却久久不肯散去。
柳树在风中挥舞着苍凉的枝条,酝酿出一支离伤的舞;鸣蝉用凄切奏响了我们的离曲,高柳乱蝉嘶!
京城帐中的饯别宴上,酒至唇边终是无心思饮咽,一怀愁绪积结在胸间,难以倾吐舒遣。待到长亭送别之时,虽满心恋恋不舍,平素多言的我竟也只能与你紧紧地拉着手,泪眼望着泪眼,心中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半句,全噎在喉间。我多希望时间停住,让我为你拭去脸上的泪水,为你补上薄妆,然而上天终不会可怜多情人,船橹还是过早地摇来了他乡的羁旅生活。那一刻,杨柳摇摆得厉害,涟漪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我站在远行的船上,望着你的纸伞落入江中;望着你的手帕飘向天空,可是,我无能为力,也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泪水融入江中,让它们代我守望,你,我割舍不下的心魂……
船还在行进,把我带到更远的地方,洞穿瞳孔的等待,满眼茫然的夜色昭示着重逢的艰辛。
也许我该休息一下了,连日的风雨让我身心疲惫,真不知我的沉沉愁醉今夜将在何处醒来,恐怕只会在杨柳依依的河岸上,感受着晓风冷冷,看着那一弯让人心痛的残月倒悬。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没有你的陪伴,纵使有良辰美景,玉盘珍馐。纵使我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趣,又与何人共赏,与何人倾诉?
江水寂,寒蝉鸣,秋风萧瑟,杨柳依依;
佳人泣,离人悲,兰舟行早,言语凄凄。
哀歌起,舟行疾,晓风残月,相思遥寄;
眼望穿,心肠断,夜色苍茫,芳踪难觅。
一曲《雨霖铃》道尽了多情人的分离苦,有道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愿天下有情人终生相守!
(指导教师 宋亚荣)
【点评】
作者以饱醮情感的笔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文章很好地把握了《雨霖铃》低沉而伤感的离别基调,无论是即将离别时阵雨乍停,蝉声凄切的落寞画面,是离别时“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的压抑气氛,还是别后晓风寒,残月冷的凄清景象,无不衬托出作者内心愁思之沉重绵长,离情别绪跃然纸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撑,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表达,再深沉的情感也难以言说。作者以诗歌般优美的语言写景抒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如:“江水寂,寒蝉鸣,秋风萧瑟,杨柳依依”等等,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
同时,作者于文中融进了丰富的想象,使文章颇具画面感和细节之美。如:“……望着你的纸伞落入江中;望着你的手帕飘向天空,可是,我无能为力”一句中的“纸伞”和“手帕”这两个细节。
当然,文章也有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
文章第五段写了“此次一别”之后的情形,第十段又写到了京城帐中的饯别宴,思路不是很明晰。写作时,可以特别使用一些时间词来凸显层次,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展开,还可以根据情感的变化组织文字。
另外,文章的写景不够细腻,情感抒发不够委婉。如果少一些直抒胸臆的语句,多借助景物描写、神态描绘和心理刻画来传情达意,也许会更多一层含蓄蕴藉之美。
(陈立军)
点评人简介
陈立军,湖南岳阳岳化一中语文教师。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的教态,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共享语文学习的乐趣。重视教研教改。有论文六十余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世界》《新作文》等报刊上。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投稿,指导学生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多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辅导学生发表习作一百多篇。一生追求:甘洒青春育桃李,情寄蓓蕾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