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创刊60年时,中国政治学界能成为概念、方法、理论和思想的生产者和出口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认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世界历史研究最深刻的变化,是实现了从翻译、编译以及一般性地介绍向深入、系统、独立研究的转变,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所体现的学术研究的精神力量和时代风范,对当代中国学术成长具有"根基"和"导向"的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教授探讨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我们不能在没有文化传统的空地上建设"和谐社会",而要吸收和利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唐凯麟教授探讨了财富伦理的基本内涵、发展历史及研究财富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当代意义,认为研究财富伦理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自发性所导致的道德缺陷,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从法治与人权的侧面对大学之道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办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统一的大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