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关键性时期,恰巧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较为低迷的时期。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做出相应措施来顺应大时代的潮流,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课程内容 课堂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67
语文学科往往能够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纵横千年,博大精深,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同时,初中语文正是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内涵的关键性时期。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以及课堂形式的限制,常规的初中语文课堂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再加上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进行初中语文的课堂改革刻不容缓。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科技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积极运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完成许多传统课堂中不能体现的一些教学过程,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言和图像加以结合,进行某篇文章或者诗歌的解读。相比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形式,给初中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会接触到比小学更为繁多和复杂的课程,大部分学生会对新设的课程感到好奇甚至不知所措,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便开始忽略语文课程的学习,开始产生错误的听课导向,认为语文课程枯燥而乏味。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老师应该尽量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的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就是视频、音频的片段播放,例如,老师在讲解《骆驼祥子》这一部分的课文时,就可以利用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祥子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或者,老师可以在学习某些诗歌时,采用播放朗诵音频的方式来诱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朗诵潜力与欣赏能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与《背影》,这两篇文章用情极深,很容易打动学生,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些现代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一种享受语文所带来的乐趣的境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形式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课堂走神与睡觉的现象。我们教师就是要抓住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好奇心理,大力推进初中语文学科的改革步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率。
二、扩大课程教学的资源,丰富课程文化的内容
由于考试内容的限制,以及考试压力的制约,初中语文的课本中往往只是对某篇长篇小说进行片段的节选,或者是对某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选择性引用。因此,初中语文课本中往往文学知识比较零碎,学生对于某些文学知识的理解层次不深,了解的范围也不够宽广,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同时,初中语文作为整个中学语文的关键性时期,既对小学语文进行了补充拓展,也为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奠定了文学基础,属于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生涯中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培养文学涵养和文学兴趣的黄金时期。
因此,老师需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帮助学生在应付考试之余,能够真正学到文学知识。例如,我们在初中语文的课本中学到杜甫的《石壕吏》时,课本上会提到杜甫是“诗圣”,提到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这时,老师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补充。例如将“诗圣”这一称号加以延伸,告诉学生史称“诗仙”的人是李白,补充到王维史称“诗佛”,李贺被称为“诗鬼”。再比如,在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时候,课本上常常会对欧阳修加以注释,提到欧阳修号为“六一居士”,这时,老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其他作者的号加以总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等等。
除了采取联想与总结的方式扩大教学课程的内容,老师还可以在进行课文讲解的同时对作者以及文章发生的背景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我们初中时学到的《孔乙己》这篇文章,老师可以在讲解课本上的部分选段的同时,补充《孔乙己》全文中其他的重要情节,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孔乙己形象特点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老师可以在《孔乙己》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孔乙己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文中的模样。最后,老师需要对作者鲁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到鲁迅为何弃医从文,讲到鲁迅的文字特点,讲到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特点往往能够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在日后再读到这位作者的文章时,能够更加迅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导
在传统的课堂形式中,往往是采用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宣讲,而学生只是坐在凳子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的传统课堂形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使得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能够高度集中,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常常出现走神、开小差的不良现象。因此,初中老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还要结合初中学生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变革。
例如,老师可以在背诵诗歌的形式上加以创新,采取比赛加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老师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布置几首需要背诵的诗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过,并且依次进行检查。背过一首诗就给学生加一分,获得分数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获得分数较少的学生必须得到处罚。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合理地安排时间,除此之外,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将某些相对简单的课程交由学生来讲。老师可以提前安排好授课的学生,让主讲学生提前准备课堂内容,然后拿出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来给学生上课,老师坐在讲台下听,并且老师要利用课堂最后剩下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总结,并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估。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授课内容中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对老师日后的教学方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总之,初中语文的改革必须要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问题上去,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课程内容 课堂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67
语文学科往往能够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纵横千年,博大精深,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同时,初中语文正是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内涵的关键性时期。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以及课堂形式的限制,常规的初中语文课堂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再加上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进行初中语文的课堂改革刻不容缓。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科技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积极运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完成许多传统课堂中不能体现的一些教学过程,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言和图像加以结合,进行某篇文章或者诗歌的解读。相比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形式,给初中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会接触到比小学更为繁多和复杂的课程,大部分学生会对新设的课程感到好奇甚至不知所措,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便开始忽略语文课程的学习,开始产生错误的听课导向,认为语文课程枯燥而乏味。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老师应该尽量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的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就是视频、音频的片段播放,例如,老师在讲解《骆驼祥子》这一部分的课文时,就可以利用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祥子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或者,老师可以在学习某些诗歌时,采用播放朗诵音频的方式来诱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朗诵潜力与欣赏能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与《背影》,这两篇文章用情极深,很容易打动学生,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些现代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一种享受语文所带来的乐趣的境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形式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课堂走神与睡觉的现象。我们教师就是要抓住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好奇心理,大力推进初中语文学科的改革步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率。
二、扩大课程教学的资源,丰富课程文化的内容
由于考试内容的限制,以及考试压力的制约,初中语文的课本中往往只是对某篇长篇小说进行片段的节选,或者是对某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选择性引用。因此,初中语文课本中往往文学知识比较零碎,学生对于某些文学知识的理解层次不深,了解的范围也不够宽广,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同时,初中语文作为整个中学语文的关键性时期,既对小学语文进行了补充拓展,也为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奠定了文学基础,属于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生涯中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培养文学涵养和文学兴趣的黄金时期。
因此,老师需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帮助学生在应付考试之余,能够真正学到文学知识。例如,我们在初中语文的课本中学到杜甫的《石壕吏》时,课本上会提到杜甫是“诗圣”,提到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这时,老师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补充。例如将“诗圣”这一称号加以延伸,告诉学生史称“诗仙”的人是李白,补充到王维史称“诗佛”,李贺被称为“诗鬼”。再比如,在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时候,课本上常常会对欧阳修加以注释,提到欧阳修号为“六一居士”,这时,老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其他作者的号加以总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等等。
除了采取联想与总结的方式扩大教学课程的内容,老师还可以在进行课文讲解的同时对作者以及文章发生的背景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我们初中时学到的《孔乙己》这篇文章,老师可以在讲解课本上的部分选段的同时,补充《孔乙己》全文中其他的重要情节,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孔乙己形象特点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老师可以在《孔乙己》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孔乙己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文中的模样。最后,老师需要对作者鲁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到鲁迅为何弃医从文,讲到鲁迅的文字特点,讲到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特点往往能够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在日后再读到这位作者的文章时,能够更加迅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导
在传统的课堂形式中,往往是采用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宣讲,而学生只是坐在凳子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的传统课堂形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使得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能够高度集中,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常常出现走神、开小差的不良现象。因此,初中老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还要结合初中学生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变革。
例如,老师可以在背诵诗歌的形式上加以创新,采取比赛加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老师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布置几首需要背诵的诗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过,并且依次进行检查。背过一首诗就给学生加一分,获得分数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获得分数较少的学生必须得到处罚。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合理地安排时间,除此之外,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将某些相对简单的课程交由学生来讲。老师可以提前安排好授课的学生,让主讲学生提前准备课堂内容,然后拿出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来给学生上课,老师坐在讲台下听,并且老师要利用课堂最后剩下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总结,并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估。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授课内容中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对老师日后的教学方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总之,初中语文的改革必须要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问题上去,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