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共收治48名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显效38例 (79.2% ),有效7例(14.6% ),无效3例(6.2% ),总有效率93.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 综合疗法;肝肾亏虚;强直性脊柱炎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60—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部分患者可累及外周关节和内脏器官[1]。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于严重功能障碍,我国的发病率约为 0. 26%[2]。笔者自2012~2013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48例A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4年修订的AS纽约临床研究标准[3]。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16 ~ 46岁,平均(24.3±0.4)岁;病程4月~22年,平均(6.1±0.3)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药物 中医辨证施治,给予汤药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方药组成为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当归15g、川芎12g、生地黄8g、熟地黄8g、赤芍药12g、白芍药12g、肉桂10g、茯苓10g、杜仲20g、川牛膝15g、党参12g、甘草9g,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兩次分别空腹温服。7周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
1.2.2 针刺疗法 患者俯卧,分别以针灸针刺患者脊柱两侧背腧穴,留针20分钟,每天一次,2周为1个疗程。
1.2.3 熏蒸疗法 利用熏蒸机,患者头部露在机器外,身体仰卧在机器内,操作者加热药液进行治疗,药物以苏木、威灵仙、白芷、元胡、伸筋草、透骨草为主加减。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为1疗程。
1.2.4 督灸 患者俯卧,医者将切好并扎过孔的姜片均匀的放在患者的脊柱上,然后在姜片上放置适量的艾绒并点燃,每次督灸30分钟,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单个或多个关节肿痛、颈肩痛、晨僵时间、骶髂关节痛、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枕墙距、Schober试验、“4”字试验、以及C—反应蛋白、血沉、HLA—B27等。
2.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拟订。显效: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C—反应蛋白、血沉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或降低;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相关指标均无改善。
2.3 治疗结果
2.3.1 临床疗效 本组48例,显效38例 (79.2% ),有效7例(14.6% ),无效3例(6.2% ),总有效率93.8%。
2.3.2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主要体征变化比较,见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其中很可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外伤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病,且外伤、劳损及受凉可能诱发本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痹”、“骨痹”、 “脊痹”范畴,发病与肝肾亏虚有较大的关系,且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肾,肾虚邪侵,经络痹阻,气血不行,关节筋骨失养,渐至骨松筋挛,关节变形,不得屈伸而发病。现代名老中医焦树德形象地称之为“大偻”[5]。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方中桑寄生、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养血和血,茯苓、党参补益正气,调理和中。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熏蒸可以松解关节,减轻粘连;督灸可以温通肾阳。
临床观察表明,本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uddy S,Harris E D Jr,Sledge CB,et a1.Kellie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M].6th edition.Beijing:Health Science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1039—1054.
[2] 娄玉钤. 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 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04.
[3] Vandedinden SJ,Valkenburg HA,Cats A.Evaluatie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g spondglitis:a propodal for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36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5] 魏宏剑.浅谈焦树德的学术思想[J].中医药导报,2006:12(1):18—19.
【关键词】 综合疗法;肝肾亏虚;强直性脊柱炎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60—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部分患者可累及外周关节和内脏器官[1]。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于严重功能障碍,我国的发病率约为 0. 26%[2]。笔者自2012~2013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48例A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4年修订的AS纽约临床研究标准[3]。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16 ~ 46岁,平均(24.3±0.4)岁;病程4月~22年,平均(6.1±0.3)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药物 中医辨证施治,给予汤药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方药组成为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当归15g、川芎12g、生地黄8g、熟地黄8g、赤芍药12g、白芍药12g、肉桂10g、茯苓10g、杜仲20g、川牛膝15g、党参12g、甘草9g,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兩次分别空腹温服。7周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
1.2.2 针刺疗法 患者俯卧,分别以针灸针刺患者脊柱两侧背腧穴,留针20分钟,每天一次,2周为1个疗程。
1.2.3 熏蒸疗法 利用熏蒸机,患者头部露在机器外,身体仰卧在机器内,操作者加热药液进行治疗,药物以苏木、威灵仙、白芷、元胡、伸筋草、透骨草为主加减。每天1次,每次30分钟,7为1疗程。
1.2.4 督灸 患者俯卧,医者将切好并扎过孔的姜片均匀的放在患者的脊柱上,然后在姜片上放置适量的艾绒并点燃,每次督灸30分钟,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单个或多个关节肿痛、颈肩痛、晨僵时间、骶髂关节痛、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枕墙距、Schober试验、“4”字试验、以及C—反应蛋白、血沉、HLA—B27等。
2.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拟订。显效: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C—反应蛋白、血沉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或降低;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相关指标均无改善。
2.3 治疗结果
2.3.1 临床疗效 本组48例,显效38例 (79.2% ),有效7例(14.6% ),无效3例(6.2% ),总有效率93.8%。
2.3.2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主要体征变化比较,见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其中很可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外伤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病,且外伤、劳损及受凉可能诱发本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痹”、“骨痹”、 “脊痹”范畴,发病与肝肾亏虚有较大的关系,且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肾,肾虚邪侵,经络痹阻,气血不行,关节筋骨失养,渐至骨松筋挛,关节变形,不得屈伸而发病。现代名老中医焦树德形象地称之为“大偻”[5]。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方中桑寄生、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养血和血,茯苓、党参补益正气,调理和中。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熏蒸可以松解关节,减轻粘连;督灸可以温通肾阳。
临床观察表明,本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uddy S,Harris E D Jr,Sledge CB,et a1.Kellie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M].6th edition.Beijing:Health Science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1039—1054.
[2] 娄玉钤. 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 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04.
[3] Vandedinden SJ,Valkenburg HA,Cats A.Evaluatie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g spondglitis:a propodal for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36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5] 魏宏剑.浅谈焦树德的学术思想[J].中医药导报,2006:1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