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免寒凉,岁月还是漫长 黑晨光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生底色;心容万物;不惧寒凉]
  一直喜欢朴树这个嗓音澄澈干净的民谣歌手,不论歌词还是旋律,都带着大自然的味道,像雨水打落花瓣,连脚底都是芬芳,以及泥土的清香。2017年他发布新歌《清白之年》,歌词道:“此生多寒凉,此生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作为一个乐观的悲欢主义者,我一直认为悲凉是人生的底色,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听到这一句时,我的心不可抑制地颤抖了一下。
  多寒凉呢?
  像明朝的张岱,在“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待到年至五十,国破家亡,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之时,回首前半生的繁华靡丽,如梦般过眼皆空。前半生鲜衣怒马,所至处风景皆明媚,然后半生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僵卧破床辗转难眠之际,想起在他生命中出现的那些美姬绮罗轻抛的曼妙舞姿,想起那些花千树、星如雨的华灯烟火,想起那些与他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清梦甚惬的韵友……该是多么苍凉啊!
  还像易老的冯唐,难封的李广。也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陆放翁。更像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归来须发尽白,妻离子散的苏武,像被误解叛国,导致老母临终被戮、妻子并为的鲸鲵、自己“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的李陵……
  遠去的历史尚且如此,更别谈近在眼前的生活。尤其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诚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迷失在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都市丛林里,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跌进保健品推销员的“温情”陷阱中。所有人之间,都可以平白生出许多纠纷,一个人大可以因为心情欠佳对从磅礴大雨中赶来的外卖员破口大骂,患者家属也可以因为着急对医护工作者拳脚相加,研究生导师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扣住一个学生的前程……凡此种种,皆有社会与人生的寒凉色彩。
  过去顾城写诗道:“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而今人们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哭号:“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过去海子写诗道:“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而今人们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哭号:“人间不值得”。
  当我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被极大程度地满足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落差便无可避免地引发现代人与日俱增的焦虑,贫富间越来越大的差距又残忍且现实地刺痛着那些为了生存无比用力的人群。我们处于这个社会,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最初一文不名的盖茨比去参加舞会,在那里“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财富是怎样令青春和神秘永远常驻,体会到一身身华服如何让人保持清新靓丽,体会到黛西像白银一样耀眼,在穷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安然而高傲的活着。”
  不论是人翻滚起伏的欲望,还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群体焦虑。到底,都失去了人性的美好。而我们,只能缅怀那些逝去的、诗意的情怀。像余秀华写诗:“我们长泣。悲欢于落满尘垢的一生,寂寥,短暂。”所谓的苟且的生活中,也再无朴树歌里唱的,那个阳光洒在杨树上、风吹来闪银光的、温暖的春天。
  只要你细细去看,就会发现不论是布满风尘的历史,还是每天面对的生活,其实都有寒凉的底色。这世间谁没有寒凉的感悟呢?张爱玲在《留情》里写:“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若真要找出一个来,我想,是佛祖,《华严经》里有句话,说“佛观世法如光影”,世人种种不幸的际遇,在佛祖眼里可化为“世事无常”;世人种种痛苦的来源,在佛祖口里便是“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因为无情,所以万事万物都不入其心,便没有寒凉这一说。可对人来说,这情如何灭得?王阳明著《传习录》,有一段对话:“‘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见,因而有心,故而能容事与物,方才在主观的角度上。好在,我虽是个悲欢主义者,却也乐观。王国维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所以,当我们挣脱自身的束缚,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便能看到其本质,在众皆默然的时候有拈花一笑的灵性。在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才能去欣赏这世界的丑陋与美妙。才不至过分沉溺于世事,从而处处感到寒凉。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看起来似乎也是一种寒凉,但是,人生的路漫漫长长,寒凉是无法避免的。
  更要知道的是,人生虽难免寒凉,岁月却依旧是漫长的,即使一回首梅花落满了南山,即使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即使求而不得五蕴炽盛,都没关系。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你和我,都能嗅到雨水打落花瓣的芬芳、和空气中淡淡的泥土清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东莞各级政府仍普遍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行政效率不够高、政务不够公开、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与人民对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转变观念,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觀念;效率;政务公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转化,国内外形势也和过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处在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了解青年大学生自杀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等内部因素全面彻底地分析青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为青年大学生的自杀做好预防措施。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自杀;干预  近年來,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期刊
一、乡村振興怎么干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更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那么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1.人的因素。从理想上来说,农村的群众穷怕了,想振兴、想致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爆发式发展,人才共享开始成为一种新趋势,从更广的角度、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效率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得劳动力获取了新的谋生方式,企业也可以低成本解决人才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共享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担心信息泄露、渠道少、政策约束等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些问题,从人才共享的主体、实现渠道和制度里找出对策,建立一系列相关机制来推动人才共享。  关键
期刊
摘 要:当前,中西部地区入学贫困大学生在高校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其适应性及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对贫困生素质及能力特点、心理适应等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教育“供给侧”改革,采用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受助—自助—助人”三个过程的思想教育方法为主线,抓住学生开学、就业等关键时间点,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完善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制度和进行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助
期刊
[关键词:红豆;畸形;改造]  毕飞宇的《推拿》《青衣》和《雨天的棉花糖》让人读来感觉自己在现实中跌跌撞撞,探寻着这个世界。三位主人公都与所谓的“正常人”有些区别,算是“异化”的人物。《推拿》的主人公是一群残疾人,《青衣》的筱燕秋有着疯狂地对“嫦娥”的热爱,《雨天的棉花糖》中的红豆也是一个“畸形儿”,这些异常的人,与我们每个人一样,都生活在破碎的现实中,毕飞宇通过这些作品来探寻“他们”和“我们”在
期刊
摘 要: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关系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俄关系也倍受世人瞩目。本文拟就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的途径及前景问题分析21世纪中俄两国的新关系,尤其是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双方的立场及政策方针。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景  中俄两国在睦邻友好合作基础上建立新型国家关系之后,都表示反对武力政
期刊
[关键词:爱心;创新;《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原来以为我的余下的教学生涯应该与班主任无缘,做梦也没想到,在去年的九月,我当上了九(5)班的班主任。由于原来的班级底子好,所以我就用原来的模式去管理,学生问怎么办时,我都回答用原来的办法。可是教室的秩序,就是没有原来的好,学生的成绩较原来也有所下滑,这让我非常的着急。我与同事、同学交流,在百度上、图书馆里去寻找我想得到的方法,可是都没有得到理想的可
期刊
摘 要:扫地机器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款智能型家用电器,强大的功能和小巧的体积使其一经问世便受到市场的关注。人工智能是扫地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由此赋予了机器人自动完成区域范围内地面清洁的能力。借此,文章从扫地机器人的特点分析入手,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扫地机器人导航系统。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扫地机器人整体性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扫地机器人;人工智能;视觉;传感器  1 扫地机器人的特点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人们日益和关注的话题。当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崭露头角时,人们不禁开始思考艺术家这个职业是否也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Google推出一些列与艺术有关的软件以后,人工智能能否进行艺术创作有了很多的实际案列,但是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无论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是独一无二的水墨融合之佳作。是否人工智能技术真的可以取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