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塑料是直径<5 mm的塑料物质,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综述微塑料的危害、污染现状及组成来源、在食品和化工产品中的赋存现状,并着重探讨化工产品及环境中微塑料的防控.微塑料对生物体具有直接危害,同时在环境中释放塑料添加剂,并吸附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微塑料在水、大气及土壤中普遍存在,在海洋、河流及大气中的迁移作用较强.微塑料按照来源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化工产品是初生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其含有的微塑料采用禁用、使用替代物质、调整添加
【机 构】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610199;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是直径<5 mm的塑料物质,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综述微塑料的危害、污染现状及组成来源、在食品和化工产品中的赋存现状,并着重探讨化工产品及环境中微塑料的防控.微塑料对生物体具有直接危害,同时在环境中释放塑料添加剂,并吸附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微塑料在水、大气及土壤中普遍存在,在海洋、河流及大气中的迁移作用较强.微塑料按照来源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化工产品是初生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其含有的微塑料采用禁用、使用替代物质、调整添加量等方式控制,也可以通过产品替代控制使用.根据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可组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治理技术,重点使用包含酶、微生物或二者组合的生物修复技术对散布于水和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治理.目前,角质酶和Ideonella sakaiensis201-F6菌可以有效降解聚酯类塑料,而对于聚烯烃类及其他塑料,现有微生物及酶的降解效率低,降解机制尚不清楚.检测方法、分布特征、使用情况及防控方案将是应对化工产品中微塑料问题的研究重点;实现常温下有效降解芳香族聚酯类塑料,发掘能有效降解聚烯烃类塑料的微生物和酶,解析相关的分子机制,将是生物修复微塑料的研究方向;保证生物修复技术的安全性是其应用的前提.
其他文献
利用声发射技术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梁四点弯曲分级加载和素混凝土梁四点弯曲连续加载过程进行了监测,旨在探寻试验过程中声发射幅值、能量、振铃计数及声发射ba值的变化规律,为预测混凝土梁的损伤破坏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b值,ba值更能反映两种梁内部裂纹的萌发、扩展情况;当梁即将发生严重损伤时,相应的ba值连续下降,并在损伤时刻达到极小值;在钢筋混凝土梁分级加载的三个阶段中,ba值在Kaiser效应和载荷保持阶段上升,而在有效加载阶段呈下降趋势;素混凝土梁连续加载条件下,ba值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平稳、
为解决沥青路面常用的厂拌热再生技术存在掺量低,且容易发生早期病害(尤其是开裂病害)等问题,通过将玄武岩纤维掺入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来提高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利用率,并改善其路用性能.单轴贯入试验、理想开裂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RAP掺量可由30%提高至50%,且综合路用性能更优.将玄武岩纤维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密码子偏好性研究有利于了解基因表达特征、探索遗传进化规律及为分子育种提供依据.综合运用Perl语言和CodonW 1.4.2、SPSS 23.0等软件,系统分析3种木薯基因组的编码基因序列,从而得出密码子使用特征并明确影响密码子使用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3种木薯基因组的密码子在使用模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总碱基组成在3种木薯中差异较小,都是A/T含量较高,而G/C含量较低,且均偏好使用A/T结尾;通过RSCU(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值比较分析发现,3种木薯有27个共同的偏好密码子,其中以A/T结尾的密码子
全球变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过快的温度增幅对于植物生理、植被分布、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有机物矿化和物质循环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全球变暖的相关研究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野外增温实验是研究全球变暖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研究区地理环境、植被类型特征和研究目标的不同,增温实验中根据增温设备增温效果及实验需求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类型,对于空气增温、植被增温和土壤增温,在不同研究中各种设备的适用性有所差异.本文总体将增温装置归纳为减少太阳辐射能量耗散的被动增温和依赖电力进行能量输入的主动
抗菌活性筛选表明变绿毛壳霉(Chaetomium virescens CIB608)大米固态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为阐明抗菌活性物质基础,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C-18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以及核磁共振、质谱及液质联谱波谱分析手段对该菌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和鉴定,并采用管碟法对部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变绿毛壳霉次级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共分离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7-methoxy-eugenitol(1
土壤反硝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氮气(N2)、一氧化氮(NO)、氧化亚氮(N2O)等气体的过程,是氮循环中重要的过程之一.反硝化的中间产物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中从土壤中释放的量占地球总排放量的70%.反硝化作用主要由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ar)、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一氧化氮还原酶(nitric oxide reductase,No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itrous oxide
分析大型浅水湖泊藻类模型参数敏感性时空特征,可以提高模型率定效率和模拟精度,还可通过模型参数时空敏感性认识藻类生理特点的时空变化.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EFDC),构建滇池藻类模型,选取13个藻类模型参数对计算网格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基于K-means聚类法对网格聚类,分析参数在4个时期的空间敏感性特征及其时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月份参数敏感性在空间上被聚为2类,呈现南北分布,其差异主要由藻类最大生长速率(PMc)及低温限制参数(
声音通讯是蛙类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但在环境噪声等压力的驱动下,一些蛙类进化出了视觉、化学和多模等通讯方式.噪声在影响信号产生、传递以及接收和处理的同时,也促进了蛙类性信号的复杂性进化.综述了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以及蛙类的适应策略.(1)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噪声不仅会遮蔽声音信号,阻碍个体对特定信号的追踪与识别,还会造成交叉感官干扰,影响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和多模信息;(2)蛙类应对噪声干扰的适应策略:蛙类通过调整空间位置,确保鸣声与噪声在空间上分离;通过调整时域、频域和振幅等鸣声特征,获得较高信噪比;
锤头型适体酶目前已广泛用于基因表达调控,为了维持锤头型核酶高效自剪切的Loop Ⅰ和Loop Ⅱ之间的三级结构互作,现有的锤头型适体酶都是基于其stem Ⅲ或stem Ⅰ发展而来.为增加锤头型适体酶的多样性和通用性,探索基于stem Ⅱ的锤头型适体酶,通过理性设计基于stem Ⅱ的锤头型适体酶的链接体,基于毒蛋白基因ibsC报告体系,结合宿主的生长推测锤头型适体酶响应小分子调控的情况.设计了10种不同长度、不同碱基互补配对程度的链接体.其中7种链接体对应的锤头型适体酶无法发生自剪切;2种可以发生自剪切,但
The multimode fiber[MMF]has great potential to transmit high-resolution images with less invasive methods in endoscopy due to its large number of spatial modes and small core diameter.However,spatial modes crosstalk will inevitably occur in MMFs,which 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