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武汉市监测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6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析2017-2019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武汉市2017-2019年50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数据,按要求采集粪便/肛拭样本做病原学检测.结果 武汉市2017-2019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884例,采集样本1025例,采样率为54.41%,阳性检出108例,检出率为10.54%.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9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3.51%)和沙门氏菌(2.44%),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84例监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03,不同年龄分布中,≥60岁病例数占比最高(34.08%),其次为20~29岁(17.99%)和30~39岁(17.57%);5~8月病例报告最多,6~7月达高峰,8月以后病例报告数逐渐减少;不同职业人群分布中,离退休人员占比最高(38.75%),其次为干部职员(21.92%)和工人(9.13%);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为主,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为腹泻1872例(99.36%)、腹痛912例(48.41%)、恶心415例(22.03%),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167例(8.86%)和口渴113例(6.00%);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5.21%),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0%)和未知食品(16.99%),可疑暴露食品的主要场所为家庭(71.97%),其次为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8.01%)和宾馆饭店(6.00%).结论 武汉市2017-2019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60岁和20~39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主要为离退休人员和干部职员,多伴消化系统症状,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场所为家庭和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报告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性及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细菌性肝脓肿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脓肿穿刺脓液或血培养标
目的 调查临床重复使用内镜的生物膜污染情况,检测一元过氧乙酸对内镜污染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方法检测2019年8-10月临床200例次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8(IL-8)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胆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