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广泛采用的手段为:教师根据模块话题预设一个情境,学生模仿情境中的角色,在假设的情境中套用本模块的重点语言格式。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能够实现语言输入—使用语言—生成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但是不能充分满足“出于学习者自发的需求,利用语言媒介进行真实交流,以达到交换信息的目的”,致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产生偏移。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为:从自身需求出发生成情境,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交换信息、分享观点、比较依据、达成结论等探究目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出于索取、比较、求助、质疑等需求,自发地进行真实性的、多向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实现学习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教学情境的生成性、探究依据的真实性、学生参与的自发性,促使师生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教与学,从而实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体现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多边互动。
教材分析
以外研版英语教材,初三下册中的课文“Module 4 Unit2 Looking cool”为例,笔者尝试通过有效提问,促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实性、多边性课堂互动。本模块的话题是服装与时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突显文章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关性,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文章的背景,以学生的普遍性观点为提问的情境支持,从学生个性化的因素出发设问,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动起来”,实现真实的呼应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阅读课文前,老师对全班进行两个小调查:着装现状和消费习惯。通过提问:What logos are there on your trainers? What helps you choose the clothes you like?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使学生关注自身,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品牌热度的兴趣。调查学生着装影响因素,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提升。提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个性化的因素出发设问,以体现普遍性的调查结论为下面提出问题服务。
(二)根据以上两项调查结果,教师提出以下四个问题,使学生的关注点从个体化的主观想法转向课文中的客观内容,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的顺利承接,实现了学生与文本阅读之间的真实互动。
1.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are more comfortable?
2.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make you look cooler?
3.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make you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4.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these questions in the context?
(三)根据以上问题的学生反馈,教师提出三个追问:
1. Are designer clothes better-made?
2. Why are designer clothes popular?
3. How to spend money better on clothes?
在这节课中,阅读文本之前,教师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探讨,与老师交流,分享并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的思辨意识,使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集中交流实现“求同存异”。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进行了真实有效的多边互动。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学习者的内在需求,通过提出生活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真实的调查结果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生活化的再改造,生成利于探究的“新文本”,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辨行为。
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文本之间的多边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思维过程,使真实的互动成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为:从自身需求出发生成情境,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交换信息、分享观点、比较依据、达成结论等探究目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出于索取、比较、求助、质疑等需求,自发地进行真实性的、多向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实现学习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教学情境的生成性、探究依据的真实性、学生参与的自发性,促使师生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教与学,从而实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体现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多边互动。
教材分析
以外研版英语教材,初三下册中的课文“Module 4 Unit2 Looking cool”为例,笔者尝试通过有效提问,促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实性、多边性课堂互动。本模块的话题是服装与时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突显文章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关性,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文章的背景,以学生的普遍性观点为提问的情境支持,从学生个性化的因素出发设问,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动起来”,实现真实的呼应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阅读课文前,老师对全班进行两个小调查:着装现状和消费习惯。通过提问:What logos are there on your trainers? What helps you choose the clothes you like?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使学生关注自身,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品牌热度的兴趣。调查学生着装影响因素,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提升。提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个性化的因素出发设问,以体现普遍性的调查结论为下面提出问题服务。
(二)根据以上两项调查结果,教师提出以下四个问题,使学生的关注点从个体化的主观想法转向课文中的客观内容,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的顺利承接,实现了学生与文本阅读之间的真实互动。
1.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are more comfortable?
2.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make you look cooler?
3.Do you think designer clothes make you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4.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these questions in the context?
(三)根据以上问题的学生反馈,教师提出三个追问:
1. Are designer clothes better-made?
2. Why are designer clothes popular?
3. How to spend money better on clothes?
在这节课中,阅读文本之前,教师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探讨,与老师交流,分享并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的思辨意识,使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集中交流实现“求同存异”。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进行了真实有效的多边互动。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学习者的内在需求,通过提出生活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真实的调查结果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生活化的再改造,生成利于探究的“新文本”,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辨行为。
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文本之间的多边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思维过程,使真实的互动成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