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管理学基本理论,结合自身学业管理实际,依次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层面分析了现存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分配、有效整合组织内外相关资源的动态创造性活动。[1]管理学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它的理论对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指为了实现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步骤和内容。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何地做、谁去做和怎么做等。我在实施计划职能时的薄弱点是“怎么做”。
“怎么做”指制定实施计划的步骤。对于完成作业这种常规性和超短期计划,我可以制定出比较好的完成步骤,但对于中长期计划(如职业规划),我却缺乏明确的目标。
(一)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由于计划过程中的前两个环节做得不好:
第一,没有正确地估量机会。估量机会是计划工作的起点,需分析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指自身条件。我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充分,没有弄清以后想做什么。外部条件指环境因素,包括考研和就业环境。平时我对这方面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第二,目标不清。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可努力的方向,更别提计划的具体步骤了。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应将确定目标放在第一位,而要把估量机会作为计划工作的起点,认真分析内外部条件。
(二)对策选择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要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自己;同时关注宏观环境,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目标。
从计划职能出发,确定目标并制定方案;为保证实施方案和实现目标,要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以运用。这时就要运用到组织职能。
二、组织
组织是指管理者根據既定目标合理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在学业管理中,组织职能的体现就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分配。这是我较薄弱的一点。
(一)原因分析
组织职能具体可分为对工作任务的组合与协调。
任务的组合指组织任务顺序及规划时间,也就是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安排。时间管理很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需要管理者以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我来说,任务组合做得不好是因为作业排序不当,没有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完成最重要的作业;同时也缺乏时间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任务的协调就是化解时间冲突,进行重新组合规划的过程。生活中难免有突发情况,这时就需要对组合好的任务进行协调。比如临时接到通知开会,本来需要在该时段完成的作业就要挪到其他时间完成。这不但需要灵活运用时间,更需要保留余量,以应对紧急情况。
(二)对策选择
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将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第一时间应该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务;然后再将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因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投资这类事务可以得到很大的回报;人们经常沉迷于不重要但紧急的琐事,而这些事就需要筛选着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自然放在最后,甚至可以考虑不做。根据四象限法可以划分出学习任务的类型,再进行排序,把最适于学习的时间优先排给重要且紧急的任务,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长期目标),剩下的两类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取舍。
组织的灵活性很高,我还要根据时间管理方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探索学业组织管理。
完成组织职能后,管理者就要调动成员的意志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此时,领导职能得到运用。
三、领导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成功的领导。领导行为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充分发挥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的一系列活动,激励是其最重要的作用。领导的效果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因素决定;在自身管理中,领导者就与被领导者合二为一。我总是不能百分百地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懈怠。
(一)原因分析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是激励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导致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通常指学习环境等外在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通常与学习内容本身相联系。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激励因素上。
激励因素即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如个人的成就感和胜任感、努力得到认可和赞誉、学习的挑战和兴趣等。有时候,学习没积极性是因为对该学科没有兴趣;有时是因为看不到努力的成果,觉得离成功还很遥远。
(二)对策选择
激励因素是核心问题,它的满足可以直接激发积极性。首先,可以丰富学习内容,选修一些非本专业但又感兴趣的课程,体验不同学科的乐趣和挑战性。其次,要看到并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加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动力。最终,也要灵活运用外在激励,如奖励自己放松半日。激励具有时效性,所以要通过观察自己未满足的需求而持续进行激励。
实施好领导职能可以使组织活力最大化,高效地实现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控制职能也必不可少。管理者要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际工作进行衡量,并及时纠正偏差。
四、控制
控制是指管理者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的过程。[2]控制活动可以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还可以检验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下一步的调整行动提供依据,进而保证目标的有效实现。按照位置点的不同,控制分为前馈、同期和反馈控制。我在学业管理方面很少用到前馈控制,往往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才发现问题并尝试修正。从控制指标方面看,我的指标也较为单一,基本以成绩为主。
(一)原因分析
前馈控制需要搜集信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理想状态下,前馈控制比同期和反馈控制更为有效,但这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现实中,预测某一课程的学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往往很难,因为初学者对课程不太了解,通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识别困难。其次,人有惰性。问题出现后再解决比事先预测问题要更简单,针对性也更突出。因此,我较少运用前馈控制。
成绩是老师广泛采用的考核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便于横向比较且容易测量。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几乎就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所以我也习惯性地将它当成了我的主要控制指标。
(二)对策选择
首先,提高前馈控制的占比。采取预防措施比发生问题后再寻求解决方案更有效。具体到行动上,我可以预习课程,提前发现难点,有重点地听课,避免上课时一头雾水。
其次,使控制指标多元化。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体系不仅衡量企业的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内部运营过程等非财务指标。相似地,我也不应将成绩作为单一指标,还应该关注思辨力、创新力等方面,力求实现学业控制的多元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职能的执行乃至目标的实现。[3]因此,每项职能都应得到重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继续运用管理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赵丽芬,刘小元.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关键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分配、有效整合组织内外相关资源的动态创造性活动。[1]管理学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它的理论对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指为了实现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步骤和内容。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何地做、谁去做和怎么做等。我在实施计划职能时的薄弱点是“怎么做”。
“怎么做”指制定实施计划的步骤。对于完成作业这种常规性和超短期计划,我可以制定出比较好的完成步骤,但对于中长期计划(如职业规划),我却缺乏明确的目标。
(一)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由于计划过程中的前两个环节做得不好:
第一,没有正确地估量机会。估量机会是计划工作的起点,需分析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指自身条件。我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充分,没有弄清以后想做什么。外部条件指环境因素,包括考研和就业环境。平时我对这方面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第二,目标不清。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可努力的方向,更别提计划的具体步骤了。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应将确定目标放在第一位,而要把估量机会作为计划工作的起点,认真分析内外部条件。
(二)对策选择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要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自己;同时关注宏观环境,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目标。
从计划职能出发,确定目标并制定方案;为保证实施方案和实现目标,要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以运用。这时就要运用到组织职能。
二、组织
组织是指管理者根據既定目标合理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在学业管理中,组织职能的体现就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分配。这是我较薄弱的一点。
(一)原因分析
组织职能具体可分为对工作任务的组合与协调。
任务的组合指组织任务顺序及规划时间,也就是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安排。时间管理很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需要管理者以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我来说,任务组合做得不好是因为作业排序不当,没有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完成最重要的作业;同时也缺乏时间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任务的协调就是化解时间冲突,进行重新组合规划的过程。生活中难免有突发情况,这时就需要对组合好的任务进行协调。比如临时接到通知开会,本来需要在该时段完成的作业就要挪到其他时间完成。这不但需要灵活运用时间,更需要保留余量,以应对紧急情况。
(二)对策选择
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将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第一时间应该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务;然后再将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因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投资这类事务可以得到很大的回报;人们经常沉迷于不重要但紧急的琐事,而这些事就需要筛选着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自然放在最后,甚至可以考虑不做。根据四象限法可以划分出学习任务的类型,再进行排序,把最适于学习的时间优先排给重要且紧急的任务,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长期目标),剩下的两类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取舍。
组织的灵活性很高,我还要根据时间管理方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探索学业组织管理。
完成组织职能后,管理者就要调动成员的意志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此时,领导职能得到运用。
三、领导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成功的领导。领导行为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充分发挥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的一系列活动,激励是其最重要的作用。领导的效果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因素决定;在自身管理中,领导者就与被领导者合二为一。我总是不能百分百地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懈怠。
(一)原因分析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是激励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导致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通常指学习环境等外在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通常与学习内容本身相联系。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激励因素上。
激励因素即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如个人的成就感和胜任感、努力得到认可和赞誉、学习的挑战和兴趣等。有时候,学习没积极性是因为对该学科没有兴趣;有时是因为看不到努力的成果,觉得离成功还很遥远。
(二)对策选择
激励因素是核心问题,它的满足可以直接激发积极性。首先,可以丰富学习内容,选修一些非本专业但又感兴趣的课程,体验不同学科的乐趣和挑战性。其次,要看到并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加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动力。最终,也要灵活运用外在激励,如奖励自己放松半日。激励具有时效性,所以要通过观察自己未满足的需求而持续进行激励。
实施好领导职能可以使组织活力最大化,高效地实现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控制职能也必不可少。管理者要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际工作进行衡量,并及时纠正偏差。
四、控制
控制是指管理者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的过程。[2]控制活动可以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还可以检验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下一步的调整行动提供依据,进而保证目标的有效实现。按照位置点的不同,控制分为前馈、同期和反馈控制。我在学业管理方面很少用到前馈控制,往往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才发现问题并尝试修正。从控制指标方面看,我的指标也较为单一,基本以成绩为主。
(一)原因分析
前馈控制需要搜集信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理想状态下,前馈控制比同期和反馈控制更为有效,但这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现实中,预测某一课程的学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往往很难,因为初学者对课程不太了解,通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识别困难。其次,人有惰性。问题出现后再解决比事先预测问题要更简单,针对性也更突出。因此,我较少运用前馈控制。
成绩是老师广泛采用的考核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便于横向比较且容易测量。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几乎就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所以我也习惯性地将它当成了我的主要控制指标。
(二)对策选择
首先,提高前馈控制的占比。采取预防措施比发生问题后再寻求解决方案更有效。具体到行动上,我可以预习课程,提前发现难点,有重点地听课,避免上课时一头雾水。
其次,使控制指标多元化。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体系不仅衡量企业的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内部运营过程等非财务指标。相似地,我也不应将成绩作为单一指标,还应该关注思辨力、创新力等方面,力求实现学业控制的多元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职能的执行乃至目标的实现。[3]因此,每项职能都应得到重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继续运用管理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赵丽芬,刘小元.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