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的过程,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教会学生去掌握应用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一步,其间要不断运用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是很多语文教师颇为关注的事情。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有很多弊端,如用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知过程的特殊规律。
二、读练相结合,提高提高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真正扎实有效。
三、以问道导读,体悟片段中心
理解的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理解性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坚持教师的“导”,避免“独白篡位”,纠正“读误”,补充“读漏”。理解是一个过程。清代的法式善诗云:“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读书四首》)。就是说读书像培植树木,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有置于“空山”的广阔环境中,经过“日来月往”,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踊跃加入到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研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体协作的能力。
五、区别好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避免采取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做法,紧紧围绕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从根本上让学生乐于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是很多语文教师颇为关注的事情。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有很多弊端,如用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知过程的特殊规律。
二、读练相结合,提高提高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真正扎实有效。
三、以问道导读,体悟片段中心
理解的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理解性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坚持教师的“导”,避免“独白篡位”,纠正“读误”,补充“读漏”。理解是一个过程。清代的法式善诗云:“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读书四首》)。就是说读书像培植树木,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有置于“空山”的广阔环境中,经过“日来月往”,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踊跃加入到了小组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研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体协作的能力。
五、区别好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避免采取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做法,紧紧围绕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从根本上让学生乐于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