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感悟 深刻体会 文思泉涌
“感”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与外界事物产生沟通的一种能力。接触到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叫“感受”,对外界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叫做“感悟”。人们对事物有了感受之后而生感悟,把有了感受和感悟的事物写下来,就是文章。这样的文章才会认识独特,语言清新,立意高远。正所谓有感而发,妙笔生花。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斗争中,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被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北国风光”,思绪万千,欣然命笔,写下了《沁园春(雪》一词,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在战争年代被敌人围困于梅山二十余日,在“虑不得脱”的形势下写下了《梅岭三章》,立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誓言,抒发了“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崇高理想。一代文豪苏轼在沙湖道中遭遇风雨,却以超然的心境去感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情趣,于是便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可见,作者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仔细观察,细心感觉,深刻体会,才会有独特的感悟,才会写出惊世之作,才能留下千古绝唱。
“感悟”,感知在先,领悟在后。要想写出好文章,心须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的能力。
首先,你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置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去,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微小与宏大,真善美与假恶丑。用一双猎奇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的亮点,这样就会有无限的感觉产生,就会在各种奇思妙想中,启动我们的灵感和智慧,文思泉涌。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擅长写山水游记,他在《小石潭记》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表面写鱼,实则写水,这水何等的清澈,何等的透明啊!再加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鱼群,更把这小小的石潭写得妙趣横生。想当年柳宗元如果不被贬为永州司马,哪有闲情去游历永州?又哪来《小石潭记》这篇美文流传后世?
其次,感觉事物要仔细观察。不但要用眼睛,还要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从视觉、味觉、嗅觉到触觉等方面去细细感受,写出文章来才会自然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在《春》一文之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嗅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听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触摸着你”——触觉。作者调动了全身的感觉器官,全身心地去感受春天,因此抓住了春天的景物特征,描绘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画卷。
再有,就是对观察到的事物要经过自己的特殊感受进行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升华,挖掘出事物的深刻意义来,这就叫“感悟”。所谓“感悟”,不是“一叶知秋”的简单理解,而是“滴水见日”的深刻思考。张爱玲在《谁赶走了鸟类》一文的结尾写道:“鸟声渐远,渐远的何止是鸟声呢?”,不但给读者留下思考,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保护环境是事关人类存亡的重大主题。所以,能从极其常见和枯燥的事物中感受领悟到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趋向就是“感悟”,就是高层次的感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活就是蔚蓝的天空和浩瀚的海洋,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吧!这样我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感受,升华了无穷无尽的感悟,用我们生花之妙笔,描绘出更加美好的人生画卷。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感”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与外界事物产生沟通的一种能力。接触到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叫“感受”,对外界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叫做“感悟”。人们对事物有了感受之后而生感悟,把有了感受和感悟的事物写下来,就是文章。这样的文章才会认识独特,语言清新,立意高远。正所谓有感而发,妙笔生花。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斗争中,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被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北国风光”,思绪万千,欣然命笔,写下了《沁园春(雪》一词,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在战争年代被敌人围困于梅山二十余日,在“虑不得脱”的形势下写下了《梅岭三章》,立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誓言,抒发了“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崇高理想。一代文豪苏轼在沙湖道中遭遇风雨,却以超然的心境去感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情趣,于是便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可见,作者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仔细观察,细心感觉,深刻体会,才会有独特的感悟,才会写出惊世之作,才能留下千古绝唱。
“感悟”,感知在先,领悟在后。要想写出好文章,心须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的能力。
首先,你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置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去,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微小与宏大,真善美与假恶丑。用一双猎奇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的亮点,这样就会有无限的感觉产生,就会在各种奇思妙想中,启动我们的灵感和智慧,文思泉涌。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擅长写山水游记,他在《小石潭记》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表面写鱼,实则写水,这水何等的清澈,何等的透明啊!再加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鱼群,更把这小小的石潭写得妙趣横生。想当年柳宗元如果不被贬为永州司马,哪有闲情去游历永州?又哪来《小石潭记》这篇美文流传后世?
其次,感觉事物要仔细观察。不但要用眼睛,还要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从视觉、味觉、嗅觉到触觉等方面去细细感受,写出文章来才会自然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在《春》一文之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嗅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听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触摸着你”——触觉。作者调动了全身的感觉器官,全身心地去感受春天,因此抓住了春天的景物特征,描绘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画卷。
再有,就是对观察到的事物要经过自己的特殊感受进行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升华,挖掘出事物的深刻意义来,这就叫“感悟”。所谓“感悟”,不是“一叶知秋”的简单理解,而是“滴水见日”的深刻思考。张爱玲在《谁赶走了鸟类》一文的结尾写道:“鸟声渐远,渐远的何止是鸟声呢?”,不但给读者留下思考,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保护环境是事关人类存亡的重大主题。所以,能从极其常见和枯燥的事物中感受领悟到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趋向就是“感悟”,就是高层次的感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活就是蔚蓝的天空和浩瀚的海洋,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吧!这样我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感受,升华了无穷无尽的感悟,用我们生花之妙笔,描绘出更加美好的人生画卷。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