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红外线测温仪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对测温方法进行细化和改进,提高变电站内红外测温的效率及准备性。
关键词 红外测温;日常普测
中图分类号 TN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097-01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器制造水平日益提高,该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在设备带电的状态下,发现运行设备的过热型缺陷,为电力生产构筑一道安全防护网,而且具有直观便捷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
在变电站红外应用中,如何优化红外成像仪相关参数设置、测温点选取以及后期红外图像及数据处理,已达到更迅速、更准确发现设备过热缺陷目的
1 红外测温仪的特点及常用参数
1.1 红外测温仪的特点
测温范围广,非接触式测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但由于受被测对象的发射率影响,几乎不可能测到被测对象真实温度,只能通过对发射率的调整测得其表面温度。
1.2 红外测温仪的常用参数(以Fluke Ti25型红外测温仪为例)
1)热图像范围调整。范围选项主要是调整红外图像在不同温度对应的图像颜色,方便更直观的寻找热点,调整范围为-10℃~-250℃。对应不同的测温要求,可在此区间内选择合适的图像显示范围。如图1。
2)发射率调整。辐射率是一个物体相对黑体辐射能力大小的物理量,首先,与物体的材料形状、表面粗糙度、凹凸度等有关,其次还与测试的方向有关。不同材料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射率的选择参DLT664-2008附录。
2 日常测温方法探究
2.1 测温目的
日常测温是日常运行巡视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一些明显的缺陷,检查对象为电流致热型设备,如隔离开关动静触头等。
发现问题后,转入精确测温。
2.2 测温技巧交流
介于日常测温的目的,我们对其测温的环境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是日常范围为全站设备,测温点多,工作强度高,测温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1)热图像范围选择。在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定性中,正常设备之间的温差一般不大于10 k,所以在选取热像范围时,我们一般以环境温度为或者正常小电流设备温度为基准,将热像范围选择在以此基准向上10 k,向下10 k。这样就形成范围为20 k的等温线,对应不同的温度,在测温仪面板上会有不同的颜色。
这张为吕梁500 kV变电站5053-2隔离开关发热照片,当时环境温度为10度,两张照片都形成了从0度-20度热像等温线,我们在做日常检测时,不需要再一个一个自己核对设备温度具体数值,只需在图像中观察无橘黄色、红色的图像,就可确认本测温间隔无发热设备。这种热像范围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测温效率。
2)发射率选择。在日常测温时,重点是对比同类设备在热图像中的颜色,发射率选取0.9即可,当发现发热设备后,再将进行热点精确测温,这时需要将发射率调整至与该设备相符合的发射率,并进行红外成像。
3)应用同类对比法,提高测温的效率和准确率。所谓同类对比法,指在一个红外成像中,将同类的接头设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是否有过热现象。发现过热图像后,再拉近距离,针对设备进行精确测温。
同类对比法的优点:
1)可以在一个图像中比较最多12个接头,大大提高测温效率。
2)同类对比法只需比较图像中一类设备的热像颜色变比,无需对每个设备进行温度比较,使红外测温更直观话。
3)同类对比重点为比较一类设备或某一设备和周围相邻设备的热图像变比,对发射率、背景温度及环境温湿度选项无需严格要求,同时,改变背景温度、发射率选项,会对图像对比灵敏度有修正,如室外温度-15℃时,一般范围选择为-19℃--10℃,并将发射率调整为0.85或者0.8,已方便图像更明显的对比。
同类比较法的缺点:
1)要求运行人员有较高的测温经验,对红外正常图谱有深入认识,可以迅速判断设备发热异常。
2)对红外测温仪精度要求较高,越高的精度一次可测得的设备越多,图像对比越明显。
3)因为光线反射容易照成误判,必须闭灯或者在无太阳的傍晚进行。
3 结束语
红外技术的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对于红外技术在变电站内的应用,也一步步在发展。说到底,红外测温方法的研究,最终还是落在经验积累上,需要我们对不同设备在不同的电流负荷、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进行测温,深入探讨其红外图像,并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发现测温技巧,真正让红外技术为变电设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曾强,舒芳誉,李清华.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误差分析[J].2007.
[2]张钦.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及检定数据处理方法探讨[J].2008.
[3]曾强,舒芳誉,李清华.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应用[J].2007.
[4]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M].
关键词 红外测温;日常普测
中图分类号 TN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097-01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器制造水平日益提高,该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在设备带电的状态下,发现运行设备的过热型缺陷,为电力生产构筑一道安全防护网,而且具有直观便捷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
在变电站红外应用中,如何优化红外成像仪相关参数设置、测温点选取以及后期红外图像及数据处理,已达到更迅速、更准确发现设备过热缺陷目的
1 红外测温仪的特点及常用参数
1.1 红外测温仪的特点
测温范围广,非接触式测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但由于受被测对象的发射率影响,几乎不可能测到被测对象真实温度,只能通过对发射率的调整测得其表面温度。
1.2 红外测温仪的常用参数(以Fluke Ti25型红外测温仪为例)
1)热图像范围调整。范围选项主要是调整红外图像在不同温度对应的图像颜色,方便更直观的寻找热点,调整范围为-10℃~-250℃。对应不同的测温要求,可在此区间内选择合适的图像显示范围。如图1。
2)发射率调整。辐射率是一个物体相对黑体辐射能力大小的物理量,首先,与物体的材料形状、表面粗糙度、凹凸度等有关,其次还与测试的方向有关。不同材料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射率的选择参DLT664-2008附录。
2 日常测温方法探究
2.1 测温目的
日常测温是日常运行巡视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一些明显的缺陷,检查对象为电流致热型设备,如隔离开关动静触头等。
发现问题后,转入精确测温。
2.2 测温技巧交流
介于日常测温的目的,我们对其测温的环境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是日常范围为全站设备,测温点多,工作强度高,测温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1)热图像范围选择。在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定性中,正常设备之间的温差一般不大于10 k,所以在选取热像范围时,我们一般以环境温度为或者正常小电流设备温度为基准,将热像范围选择在以此基准向上10 k,向下10 k。这样就形成范围为20 k的等温线,对应不同的温度,在测温仪面板上会有不同的颜色。
这张为吕梁500 kV变电站5053-2隔离开关发热照片,当时环境温度为10度,两张照片都形成了从0度-20度热像等温线,我们在做日常检测时,不需要再一个一个自己核对设备温度具体数值,只需在图像中观察无橘黄色、红色的图像,就可确认本测温间隔无发热设备。这种热像范围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测温效率。
2)发射率选择。在日常测温时,重点是对比同类设备在热图像中的颜色,发射率选取0.9即可,当发现发热设备后,再将进行热点精确测温,这时需要将发射率调整至与该设备相符合的发射率,并进行红外成像。
3)应用同类对比法,提高测温的效率和准确率。所谓同类对比法,指在一个红外成像中,将同类的接头设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是否有过热现象。发现过热图像后,再拉近距离,针对设备进行精确测温。
同类对比法的优点:
1)可以在一个图像中比较最多12个接头,大大提高测温效率。
2)同类对比法只需比较图像中一类设备的热像颜色变比,无需对每个设备进行温度比较,使红外测温更直观话。
3)同类对比重点为比较一类设备或某一设备和周围相邻设备的热图像变比,对发射率、背景温度及环境温湿度选项无需严格要求,同时,改变背景温度、发射率选项,会对图像对比灵敏度有修正,如室外温度-15℃时,一般范围选择为-19℃--10℃,并将发射率调整为0.85或者0.8,已方便图像更明显的对比。
同类比较法的缺点:
1)要求运行人员有较高的测温经验,对红外正常图谱有深入认识,可以迅速判断设备发热异常。
2)对红外测温仪精度要求较高,越高的精度一次可测得的设备越多,图像对比越明显。
3)因为光线反射容易照成误判,必须闭灯或者在无太阳的傍晚进行。
3 结束语
红外技术的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对于红外技术在变电站内的应用,也一步步在发展。说到底,红外测温方法的研究,最终还是落在经验积累上,需要我们对不同设备在不同的电流负荷、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进行测温,深入探讨其红外图像,并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发现测温技巧,真正让红外技术为变电设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曾强,舒芳誉,李清华.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误差分析[J].2007.
[2]张钦.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及检定数据处理方法探讨[J].2008.
[3]曾强,舒芳誉,李清华.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应用[J].2007.
[4]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