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探讨了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并通过单独依靠CTA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研究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帮助。
【机 构】
: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并通过单独依靠CTA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研究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解析不同格拉斯哥评分(GCS)的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sTBI患者入院时的GCS将病人血清样本分为GCS 3~4分组、GCS 5~6分组、GCS 7~8分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sELDI)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Cluster 3.0分析软件制作分层聚类图谱,结合统计学数据解析sELDI蛋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改良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500例,其中包括双侧三叉神经痛8例及家族性三叉神经痛5例.年龄26~91岁,平均65.3岁.疼痛持续时间为8个月-38年,平均7.4年.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及已经产生并发症者.多数患者在本次治疗前曾接受过其他外科治疗,其中包括微血管减压手术(MVD)36例,
胶质瘤赖以生存的大量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脑血管,其内皮屏障功能不完善,但大多化疗药物仍不能通过肿瘤血管,在瘤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所以提出血-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
患者 男,46岁.因突发性头痛伴昏迷1 h入院.查体:神志中至深昏迷,右侧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 mm,光反应存在.颈项强直,强刺痛后四肢微屈,右下肢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右额叶脑内血肿伴大量右额颞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明显左偏.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否认有头部外伤史.入院后急诊气管插管在全麻下行右额颞大骨瓣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约60 ml,脑压明显下降后,术中探查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13例脑脊液成分异常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68岁,平均48岁,病史3周-2个月.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积水2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瘤颈夹闭+去骨瓣减压+硬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术后并发腩积水3例,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再辅以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2例,弥漫性轴索损
我们对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和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宁得朗)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脑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资料.7例采取显微手术治疗,1例出血破入脑室系统采取双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结果 8例经影像学及手术确诊为静脉畸形,其中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随访2-6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4例恢复日常生活工作,3例有不同程度恢复,但遗留神经功能缺损,1例加重(卧床).结论 静脉畸形MRI、DS
一、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患侧肩下垫枕,头部转向健侧,使钻孔点位于头部最高点.先将一根一次性输液器剪去金属静脉穿刺针,另外一端交台下巡回护士接500ml生理盐水瓶,暂时关紧滴速调节器备用.采用单孔冲洗、引流,切开硬脑膜在暗红色液化血肿喷出时将已准备好的输液器细管插入血肿腔后部,打开滴速调节开关,调节滴速,使液体从骨孔持续流出。
我的老师赵以成教授,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他去世时享年66岁,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是100岁.从1952年我进入天津医学院神经外科开始,赵以成就是我的老师,1954年12月,卫生部邀请前苏联神经外科专家阿鲁秋诺夫和赵以成在北京医学院附院共同培训中国神经外科医生。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对颅骨缺损面积较大、部位特殊、塑形有一定难度的5例病人利用计算机进行颅骨修补材料三维塑形,治疗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