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节录)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古今词人的作品当中,传诵之广、之久,影响之大、之深,大概再没有能和上面抄录的这首《满江红》词相提并论的了。历来相传,都以为这首词是南宋名将岳飞所作。
  
  否认岳飞为此词作者
  的几个论点和论据
  
  自从这首《满江红》词为世人传诵以来,直到本世纪的30年代为止,从来没有人对此词是否为岳飞所作提出过疑问。到30年代末,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印行,其中有辨证四库馆臣对明人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提要的一篇,首次断言徐阶收入《岳武穆遗文》的这首《满江红》词并非岳飞所作。
  余先生的意见,应当说是具有一定的分量的。因此,此论一出为学术界的很多人所接受,夏承焘先生即其中的一人。夏先生在1961年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除接受余先生的论断外,还进一步作出新的论断,不只以为“这首《满江红》词不是岳飞之作”,而是“出于明代人之手”,而且以为其真实作者“可能会是王越(明代)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余嘉锡先生所不曾提出而为夏承焘先生所反复加以论辩的,是这首词中的"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他所举出的疑点是:
  1.以地理常识说,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上京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境,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河套大将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地区。
  2.南宋人实指宋金边塞的,多用兴元(汉中)之北的大散关,(陆游诗:“铁骑秋风大散关”、“大散关头又一秋”等等),从来没有人用贺兰山的。因为贺兰山在那时是属西夏国境的兴庆府,假使金人攻西夏,可以说“踏破贺兰山缺”,南宋人是决不会这样说的……
  3.明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是鞑靼族。鞑靼入居河套,骚扰东北、西北,从中叶一直纠缠到明亡……
  4.元人杂剧有《宋大将岳飞精忠》一本,四折都是岳飞一人唱,而没有一句引用这首《满江红》。第一折“寄生草”云“堪恨这腥膻丑陋契丹人,我学取那管夷吾直杀过阴山道。”云“阴山”而不云“贺兰山”。那时若已见到这首《满江红》,岂会放过不用?可见在元代还不曾流传这首《满江红》。既然贺兰山是明代的汉族与鞑靼族互相争夺的主要地点,而王越又是曾在贺兰山战胜鞑靼的主将,所以,夏先生便又进而推论说,《满江红》这首词,若非王越所作,便是他幕府中的某个文士所作的。
  5.王越是明代边防名将,贺兰之捷时,已七十多岁。他是中过进士的文人,积战功至大将。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立战功和不幸的政治遭遇,在当时士大夫中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满江红》里点出“贺兰山”一辞,也许与此有关。猜想这首词的作者是参与这场斗争或对这场斗争有强烈感受的人,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对上述疑难诸问题的解答
  
  能不能因为《满江红》中“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就可以断定它是明代的具有文武全才的王越一类人所作的呢?
  1.《满江红》词后半阕点出的贺兰山与匈奴,全是泛说、泛指,不应当过分拘泥于贺兰山的位置所在。因为,既然把斗争对象称作匈奴,则不但在河套地区的贺兰山可以入词,就连阴山以及更西边的祁连山也同样可用。似不应因此而责备作者“方向乖背”。
  2.在夏先生的《考辨》文中,曾据北宋释文莹的《湘山续录》而引录了姚嗣宗在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驿壁题诗云:“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然而,众所周知,南宋人诗词之脱意或摩拟北宋人诗词语句者,实不乏其例。姚嗣宗诗在北宋后期既已广泛流传,则南宋初年的岳飞,把此诗首句变换为“踏破贺兰山缺”而写入其《满江红》词中,这岂不也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体吗?
   3.南宋人诗中以大散关作为宋、金边界的,虽确实有之,但那些诗全都是宋、金订立了“和约”,把东起淮水中游、西至大散关划作两国分界线以后所赋写的,而宋金“和约”却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才订立的。在此以前,南宋人万万不会把大散关实指为宋金分界,自然更不能要求岳飞在填写《满江红》词时就率先这样做。夏先生所举陆游诸诗,更皆为宋金“讲和”二三十年以后所作,不能用来作证。
  4.专就“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孤立地进行推敲,是大有问题的。因为,此句之上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诸句,如只就“贺兰山”句而断言其为明人所作,则势非把“靖康耻”云云断定为“泛说”或“泛指”不可。但是,亡国惨祸是何等严重事件,而容得词人信手拈来,对明朝时事进行暗射、比拟耶!土木之变虽是明王朝一次灾难性事件,但不久明英宗即被放回,何得与“犹未雪”的“靖康耻”相比拟呢?
  5.《满江红》词前半阕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与岳飞的生平事功十分吻合。若把此词作者定为王越,而且定为贺兰山捷后所作,那就必须把“三十功名”改为“七十功名”才行。因为,当取得贺兰山后之捷时,王越已经七十余岁了。而且“八千里路”之句也与王越行踪不符。若谓此词乃其幕府文士之作,则两句更全无着落了。
  6.元人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中之不曾引用《满江红》词中语句,这似乎只能怪这本杂剧作者之所见不广,而不应再作过多的推论。
  7.王越在弘治十一年取得的贺兰山后之捷,诚然“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但是,王越在取得了这第一回胜仗之后,由他自己或其幕府文士把这次战功纪录下来,则直接敷陈其事,亦犹勒功燕然,事极平常,本不存在什么犯嫌疑、犯忌讳的事,无所用其顾避,为什么竟要牵扯到北宋的亡国,并要嫁名于岳飞呢?这显然是很难解说的。
  8.如果说,此词虽为王越或其幕府文人所作,但当其写作之初,本即要托名于岳飞,因而,此词中的“三十功名”、“八千里路”诸语固都切合于岳飞身世,即其后半阕中语句,除“壮志”、“笑谈”二句外,也全都是实写而非用来影附明朝的时事、政局的,这也同样很难解说。因为,不论王越或其幕府文士,都了然于岳家军抗金的主攻方向及其所悬拟的进军路线,是要经由河朔而“直捣黄龙”,怎么会硬把不在这条行军线上的贺兰山填写进来呢?若出自不明悉贺兰山方位之人犹有可说,王越及其幕府文士则必定能避开“当时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而不应故意露出这一破绽,留与后人作为辨伪的证物和根据的。
  以上观点,可以把余、夏两位先生所提疑点祛除。我的结论是:该词只能出于民族英雄岳飞之手,而不是王越或其他明人所作。
  (本文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1907-1998)于1981年9月20日所撰《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的节录,标题和文字均有改动。)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探讨由大肠杆菌制备的新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二价疫苗的剂量、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矿井通风技术主要用于保障矿井内部空气流通,调节矿井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重,是矿井开采安全施工的保障.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矿井通风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进行分析,优化矿井通风应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也是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在HCV感染过程中,伴随着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干扰素刺激基因(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在蒋介石被扣押期间,一度想到了死,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美龄、两儿蒋经国和蒋纬国与全国国民三份遗嘱。  蒋介写给宋美龄和两子的遗嘱,有四点重要内容:其一,因他自己的原因而遭拘押,致使宋美龄为他担忧,深切自责;其二,他已准备死,决不向张学良投降;其三,希望他死后,宋美龄善待断绝音信近十年、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和在德国柏林的蒋纬国,要她“视如己出”。其四
干扰素诱导性跨膜蛋白3( IFITM3)是一种限制因子,它能阻止通过酸性内涵体进入途径的大多数病毒进入细胞内。在人类和小鼠中, IFITM3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
“风禾尽起,志望千里”依托中国国情,立足中国风电市场优势资源,凭借先进管理理念和优秀人才的强势加盟。演绎一个由小到大、从弱变强,飞跃式发展道路。 “Wind Wo do ever
近几年,英国的一些零售商的销售额不断下降,股票纷纷暴跌.但是,贝斯伦敦公司的马克·韦罗纳却是一个幸运儿.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大体积混凝土能够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较为便利的施工条件,但是自身容易受温度的影响,施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