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百年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百年文化建设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和内容,即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并且形成了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革命与改革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文化建设围绕中心工作来进行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哈尔滨未来文化发展的现实启示就是要不断加强文化的制度建设,不断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哈尔滨;文化建设;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7-0082-03
  哈尔滨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代依据不同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哈尔滨市的文化建设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百年文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基本经验,探寻文化发展规律,为未来哈尔滨市的文化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文化建设的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化建设的历程(1923—1949)
  哈尔滨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1923年中国共产党哈尔滨支部就已经成立,是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党组织建立后积极领导革命文化的建设,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政党文化,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来进行。这一时期的文化阵地主要是创办了一系列刊物进行革命宣传和革命斗争。先后创办《哈尔滨通讯社》《东北早报》《哈尔滨日报》等报纸杂志,积极宣传革命的思想,同时还成立了哈尔滨青年学院,一方面提高进步青年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宣传革命思想,对当时的革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创建左翼文化人活动场地;利用报纸副刊,占领文化阵地,创作了大量的具有进步倾向以及抗日的文化作品,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与国民党争夺舆论阵地,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松江新报》,同时《哈尔滨日报》也创刊出版,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刊登毛泽东的著作等,这些报纸杂志是党在革命时期的主要文化阵地,在哈尔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1949—1977)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市同全国一样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首先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在党内外五百万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中宣传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1957年,毛泽东同志又号召全党学习辩证法,并在广大干部中推荐唯物辩证法,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哈尔滨市贯彻国家的文化建设的方针,在全市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活动,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指导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如1961年开启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历程,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音乐人才。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1978—2011)
  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市紧跟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994年,哈尔滨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哈尔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文化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适合哈尔滨实际的文化发展模式。首先,就是在顶层设计上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发展的方向。2007年哈尔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批准了哈尔滨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8年实施了文化体制改革,把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实行剥离,进行“网台分离”;图书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演出院团实施重组合并、新华书店整体并归省出版社。经过改革,使得哈尔滨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提炼出了哈尔滨市的城市精神“开放包容、時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城市精神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的发展离不开哈尔滨城市精神的滋养和哺育。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2012—)
  进入新时代,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面对文化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变化,党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哈尔滨市也积极制定了文化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文化产业GDP贡献率6%的目标,并且已经实现。其次,继续以深化体制改革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哈尔滨与国家发展相同步,深化文化事业改革,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小组,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分别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称号,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哈尔滨还免费对外开放了几家公共文化场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并制定了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化的标准。最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制定了哈尔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在“4+4”重点产业体系中,把特色文化与旅游作为哈尔滨市的重点发展产业。在哈尔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哈尔滨百年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哈尔滨百年文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了哈尔滨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了革命文化的建设,建立文化发展的阵地包括报纸杂志的媒体、文艺团体、培养党在理论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骨干人才等等,堅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占领文化阵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教育、引导、鼓舞人民大众,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斗争,同时制定一系列办报方针和文化宣传策略,在哈尔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哈尔滨市的文化建设,这时的文化建设主要是对旧有的文化进行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哈尔滨在哈尔滨市委的领导之下,谋划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包括哈尔滨市文化体制改革、哈尔滨市城市精神的提炼、哈尔滨市文化兴市战略的提出等等,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都是以党代会文件的形式发布的。哈尔滨百年文化的发展根本遵循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根本,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在探寻救国的道路,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虽然在不同程度动摇了旧的制度,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无论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文化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保证了哈尔滨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哈尔滨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百年历史贯穿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文化的发展依靠人民、文化的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尔滨市革命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之下,充分发挥进步知识分子的作用,办报办刊宣传革命思想,进步的革命作家创作文艺作品、撰写革命文章,党制定正确的文化政策,团结进步的知识分子,占领文化阵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做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市在党的领导之下,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激发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力,为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文化作为人民的基本权益,此后区分了文化的基本需求和多样化的需求。把读书、看报、鉴赏文艺作品作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并作为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哈尔滨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了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2006年开辟了“哈尔滨讲坛”,公益性的免费讲座,讲座内容根据群众的需求,既有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又有历史文化、科普知识,做到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雅俗共赏,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在文化建设上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
  (四)坚持革命与改革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哈尔滨市百年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革命与改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占据文化领域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市的文化制度与经济制度一样,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文化单位都是事业单位,这样的体制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文化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体制没有充分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造力,同时也没有极大释放文化的生产力,制约了文化的充分发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文化体制也逐步进行了改革。哈尔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2002年,这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文化体制内部局部的零星的改革。第二阶段为2002年至2013年,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分类进行改革。这次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但这次改革在性质上仍然是文化体制内部的改革。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更加深入,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注重了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把文化体制改革放到整个体制改革中进行,哈尔滨市成立了多部门联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小组,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充分满足哈尔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出台了多个指导意见和文化产业政策,极大地发展了文化产业。可见哈尔滨市百年文化发展的动力是革命与改革。
  (五)坚持文化建设围绕中心工作来进行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并且为政治经济服务。因此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为中心工作服务,而中心工作又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尔滨市的中心工作就是进行暴力革命,文化建设就是围绕这个革命任务来进行和开展的。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心工作就是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文化建设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加强了执政文化的建设,但在实践中主要强调了文化的政治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文化发展的范式就是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强调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体量加大、速度加快,文化建设服务于人民的社会功能日显突出,文化甚至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工作的服务功能渗透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
  (一)不断加强文化的制度建设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文化建设的历史,总结文化发展的经验,文化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着重大的作用。把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制度化,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文化功能和作用科学、精准地发挥和实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其中也包括文化制度。重点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制度、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制度等。哈尔滨市也逐渐制定符合实际的文化制度。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未来哈尔滨市文化的发展还要不断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优势。
  (二)不断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党领导哈尔滨文化建设的百年历史,就是一个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文化创新是指:社会文化生产、交流、传播等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现有的文化依据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以及文化实践活动的特征,进行新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文化的创新包括:文化理论、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文化建设的路径等。党领导哈尔滨百年文化理论的创新,从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文化体制的创新是从革命文化建设的制度到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文化政策的创新,文化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时代对文化领域所制定的一些规范、制度、原则和要求等,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任务不同文化的方针也是不同的。哈尔滨市百年文化发展在文化政策上依据不同时代不同的任务不断地创新发展,可以说,文化的创新是哈尔滨百年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其他文献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党的理论宣传也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本文对《学理论》在党的理论宣传中的历史进行梳理,主要从创刊时期的理论宣传、改革开放时期的理论宣传、转
立党立国、强党强国,中国共产党起身于国势颓微之际、建国于民族危亡之秋,舍生取义、砥柱中流,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架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2020年12月25日,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团省委机关三楼会议室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董成,团省委副书记孙亮、夏天出席会议。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团省委组织部、学校部、少年部、权益和社会联络部相关同志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团省委副书记孙亮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关于调整黑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议事范围的工作汇报。根据工作
期刊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4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首要原则。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深入阐释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要义,可以明确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应当时刻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与各方面,才能确保法治落地并深入民心。更进一步说,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互衔接,以双轨制的规范体系作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底,是诠释其法理正当性的关键所在。
源远流长的春节民俗,表达了人们祈求吉祥安康的美好向往,具有增添节日魅力、沟通情感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rn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即一年的第一天.但在民间,
期刊
桑木桌上放一块案板,抹上菜油,四周用木框固定好,盛入滚热的炒米糖,用木板或空酒瓶使劲来回滚平、压实.磨得锋利的菜刀也抹上菜油,等到糖半冷不热的时候,祖父拿出模子,横三刀
期刊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要求,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坚实理论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紧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