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草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原环境,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草原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草原当前的现状加以了解,明确危害草原建设和保护的限制性因素,结合灾害的成因展开技术上和理论借鉴上,实现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措施的研究。促使草原建设更加的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合理、科学的利用草场资源。
关键词:草原建设;病虫害防治;措施;资源
草原资源属于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牧草是牲畜得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进步,草原资源也愈加显出不足的趋势。过度放牧、草原的置之不理行为、火灾、病虫害的侵害都对草原带来极大的损伤。畜牧业在新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中,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草场资源问题也更为的显著。为了挽救草原资源的现状,需要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促使草原生态得以良性循环发展。
一、草原当前的现状
1.过度放牧,草畜矛盾。在内蒙古地区的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相对往年来说草地对于牲畜的承载力大幅度的下降,全年牲畜以二十多万只羊为单位。长期保持牲畜放牧对于草地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草地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种植、畜牧量的控制。因此为了有利缓解草畜之间的矛盾,针对其发生的根源进行整治是非常重要的。
2.鼠虫灾害。全年发生的鼠虫灾害覆盖面积在十五万公顷,由此造成牧草的损失在二十万吨。在所覆盖的面积当中受到灾害最为严重的面积为一万公顷。长期对鼠虫灾害置之不理就会对草原带来不可修復的损伤。
3.草地营养匮乏。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现今的农牧民对于草地建设和保护的意识还未形成,更遑论是对其展开肥料的投入了。草原的形成大多是“天生天养”的模式催发的,长久以来进行的放牧和病虫害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治。再加上草场营养的不足会对牧草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延缓,在数量上就满足不了农牧民的日常放牧所需。
4.生态环境的恶化。草原生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旦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就会对牧草的生长带来极大的阻碍。同时,草原的生态也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毁坏。草原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很难做到有机的恢复。多年来,虽然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最后收到的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为了降低草原对于外在环境因素的感知,最大限度的促使自我恢复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气候干燥、降雨较少、过度放牧等方面的因素是制约其发展和恢复的关键问题。生态链中生物本身的多样性遭受破坏,致使小范围的生态链产生缺失。草原水资源以及水位的较少加剧了水土流程的进程,草地的渗水能力有所削弱。沙尘暴天气对于草地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渍化。
二、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大建设投入。推行以草定畜、封山禁牧的模式,在政策改革中严格考察实际的情况,根据发展的现状有针对的展开舍饲圈养等惠民政策。在农牧民的观念中传统的模式就是依靠放牧,通过新兴技术的引进转变重牧轻草的观念。在草原建设当中引进优良品质的草种,种植上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促使农牧民具有积极的人工种草、草地改良、暖棚建设的热情。在草原建设当中的资金需要充足的储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草原建设和保护关注度,促使相关人员有更多的工作热情。
2.预防鼠虫病害。鼠虫病害是导致草原生态失衡非常关键的因素,关于其防治的策略必须根据草原发展实际情况和所处时期展开有针对的整治。建立鼠虫病害防治的专门小组,以时间为一个参考点进行应急预案的防治检测。并且防治预案的制定必须要落实到个人,创建完善的指挥应急机制。在农药的处理和使用上,也要采取适度的态度,要坚决抵制具有高残留性质的农药。对动物的滥捕滥杀行为要采取抵制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物链的缺失。鼠虫过度繁殖对草原带来一定的侵害,可以通过推行牧鸡的方式进行防治和管理。
3.加大执法力度。《草原法》、《草原保护条例》文件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保护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正确的法律手段进行违规行为的整治。尤其是乱垦滥挖、破坏草原等行为,按照违法的情节针对个人以及单位做到严肃查处。在日常工作当中秉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态度,在工作站中明确各部门、个人的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好业务之间的关系。草原的监管部门要切实结合现今发展的实际情况,借助法制手段展开草原建设和保护,最大限度的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加强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设。大力的发展草原产业建设,增加草原监测预警机制,创建草原灾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关于灾害预警、防治以及应急机制要进行综合的衡量。在草原范围内划分火险区域,如:高火险区、中火险区、低火险区。通过对草原区域的绘制明确火险分布示意图,针对防火区的实际分布展开草原的防火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草场的防鼠防虫预测体系,努力做好防止工作,从根源上避免经济损失。
5.监管草原承包责任制。通过在草原范围内建立新式的经济体制,工作站的管理就是监管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发展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将“管、建、用”和“责、权、利”有机的融合,促使草地的运行管理得以稳定的发展。增加草畜平衡管理机制,给与草原足够的时间、空间得以休养生息。通过草原建设的良性循环利用,促使生产力有所提升,有效提升新式机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旦发现机制执行上存在缺失,要针对管理过程中的隐患问题展开治理。在草原承包上保证工作扎实、持久安定,促使农牧民可以握有稳定的心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草原是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今的草原逐渐呈现各种各式的问题。通过对目前的草原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参照国内外的技术手段加以整治。从根本上转变农牧民的意识,促使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措施得以顺利的开展。通过对执法力度的加强提升草场的自动化监控效能,促使草原建设和保护向着积极、稳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草原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J].草原与草业,2019,31(01):1-3.
[2]依法保护草原
关键词:草原建设;病虫害防治;措施;资源
草原资源属于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牧草是牲畜得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进步,草原资源也愈加显出不足的趋势。过度放牧、草原的置之不理行为、火灾、病虫害的侵害都对草原带来极大的损伤。畜牧业在新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中,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草场资源问题也更为的显著。为了挽救草原资源的现状,需要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促使草原生态得以良性循环发展。
一、草原当前的现状
1.过度放牧,草畜矛盾。在内蒙古地区的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相对往年来说草地对于牲畜的承载力大幅度的下降,全年牲畜以二十多万只羊为单位。长期保持牲畜放牧对于草地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草地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种植、畜牧量的控制。因此为了有利缓解草畜之间的矛盾,针对其发生的根源进行整治是非常重要的。
2.鼠虫灾害。全年发生的鼠虫灾害覆盖面积在十五万公顷,由此造成牧草的损失在二十万吨。在所覆盖的面积当中受到灾害最为严重的面积为一万公顷。长期对鼠虫灾害置之不理就会对草原带来不可修復的损伤。
3.草地营养匮乏。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现今的农牧民对于草地建设和保护的意识还未形成,更遑论是对其展开肥料的投入了。草原的形成大多是“天生天养”的模式催发的,长久以来进行的放牧和病虫害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治。再加上草场营养的不足会对牧草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延缓,在数量上就满足不了农牧民的日常放牧所需。
4.生态环境的恶化。草原生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旦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就会对牧草的生长带来极大的阻碍。同时,草原的生态也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毁坏。草原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很难做到有机的恢复。多年来,虽然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最后收到的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为了降低草原对于外在环境因素的感知,最大限度的促使自我恢复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气候干燥、降雨较少、过度放牧等方面的因素是制约其发展和恢复的关键问题。生态链中生物本身的多样性遭受破坏,致使小范围的生态链产生缺失。草原水资源以及水位的较少加剧了水土流程的进程,草地的渗水能力有所削弱。沙尘暴天气对于草地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渍化。
二、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大建设投入。推行以草定畜、封山禁牧的模式,在政策改革中严格考察实际的情况,根据发展的现状有针对的展开舍饲圈养等惠民政策。在农牧民的观念中传统的模式就是依靠放牧,通过新兴技术的引进转变重牧轻草的观念。在草原建设当中引进优良品质的草种,种植上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促使农牧民具有积极的人工种草、草地改良、暖棚建设的热情。在草原建设当中的资金需要充足的储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草原建设和保护关注度,促使相关人员有更多的工作热情。
2.预防鼠虫病害。鼠虫病害是导致草原生态失衡非常关键的因素,关于其防治的策略必须根据草原发展实际情况和所处时期展开有针对的整治。建立鼠虫病害防治的专门小组,以时间为一个参考点进行应急预案的防治检测。并且防治预案的制定必须要落实到个人,创建完善的指挥应急机制。在农药的处理和使用上,也要采取适度的态度,要坚决抵制具有高残留性质的农药。对动物的滥捕滥杀行为要采取抵制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物链的缺失。鼠虫过度繁殖对草原带来一定的侵害,可以通过推行牧鸡的方式进行防治和管理。
3.加大执法力度。《草原法》、《草原保护条例》文件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保护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正确的法律手段进行违规行为的整治。尤其是乱垦滥挖、破坏草原等行为,按照违法的情节针对个人以及单位做到严肃查处。在日常工作当中秉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态度,在工作站中明确各部门、个人的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好业务之间的关系。草原的监管部门要切实结合现今发展的实际情况,借助法制手段展开草原建设和保护,最大限度的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加强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设。大力的发展草原产业建设,增加草原监测预警机制,创建草原灾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关于灾害预警、防治以及应急机制要进行综合的衡量。在草原范围内划分火险区域,如:高火险区、中火险区、低火险区。通过对草原区域的绘制明确火险分布示意图,针对防火区的实际分布展开草原的防火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草场的防鼠防虫预测体系,努力做好防止工作,从根源上避免经济损失。
5.监管草原承包责任制。通过在草原范围内建立新式的经济体制,工作站的管理就是监管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发展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将“管、建、用”和“责、权、利”有机的融合,促使草地的运行管理得以稳定的发展。增加草畜平衡管理机制,给与草原足够的时间、空间得以休养生息。通过草原建设的良性循环利用,促使生产力有所提升,有效提升新式机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旦发现机制执行上存在缺失,要针对管理过程中的隐患问题展开治理。在草原承包上保证工作扎实、持久安定,促使农牧民可以握有稳定的心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草原是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今的草原逐渐呈现各种各式的问题。通过对目前的草原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参照国内外的技术手段加以整治。从根本上转变农牧民的意识,促使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措施得以顺利的开展。通过对执法力度的加强提升草场的自动化监控效能,促使草原建设和保护向着积极、稳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草原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J].草原与草业,2019,31(01):1-3.
[2]依法保护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