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从机械设计专业或机械制造专业发展而来的,以机械制造过程或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培养过程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笔者主要就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作一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地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持续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到大中型品种乃至成套设备或大系统。电子技术在机械产品上的应用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并且品种不断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享受。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层次上向复合集成、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能力定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他们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现场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知识结构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具有所需的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社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具体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人机对话能力、英语会话与阅读能力、意志品德、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开展活动的组织能力、团结共事的协作能力、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2)基础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具体包括机械制造、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三项基础能力。
(3)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不足
加入WTO后,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现代化,这将使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受到影响。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其教学体系还未完全转移到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来,而且在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未有较大突破,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未能充分体现。
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机电现代化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大都归于高职教育。为了高速度、高质量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应当联合起来,促进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加强联合,协调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从事机电一体化教育及生产开发的单位很多,并且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划。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应联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采用一年制短训班、两年制班、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四年制本科班,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企业用人单位可以为教学部门提供教学使用设备,教学部门为企业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互惠互利。
2.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1)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并大力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中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2)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3)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大“双师型”师资比例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石室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
4.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在课时数量上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以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和各专业特色课程,均按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统一要求配齐实验实训设备。校内应建立多个实验实训室,不仅要提供教学实验实训,还应对学生进行电工上岗证培训和中级证培训。
(2)校外实训基地。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学中,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知,高职机电一体化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这就要求从事研究、管理高职机电一体化教育的人员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完善内部环境,高质量发展机电一体化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优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地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持续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到大中型品种乃至成套设备或大系统。电子技术在机械产品上的应用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并且品种不断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享受。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层次上向复合集成、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能力定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他们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现场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知识结构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具有所需的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社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具体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人机对话能力、英语会话与阅读能力、意志品德、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开展活动的组织能力、团结共事的协作能力、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2)基础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具体包括机械制造、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三项基础能力。
(3)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不足
加入WTO后,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现代化,这将使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受到影响。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其教学体系还未完全转移到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来,而且在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未有较大突破,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未能充分体现。
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机电现代化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大都归于高职教育。为了高速度、高质量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应当联合起来,促进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加强联合,协调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从事机电一体化教育及生产开发的单位很多,并且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划。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应联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采用一年制短训班、两年制班、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四年制本科班,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企业用人单位可以为教学部门提供教学使用设备,教学部门为企业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互惠互利。
2.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1)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并大力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中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2)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3)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大“双师型”师资比例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石室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
4.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在课时数量上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以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和各专业特色课程,均按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统一要求配齐实验实训设备。校内应建立多个实验实训室,不仅要提供教学实验实训,还应对学生进行电工上岗证培训和中级证培训。
(2)校外实训基地。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学中,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知,高职机电一体化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这就要求从事研究、管理高职机电一体化教育的人员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完善内部环境,高质量发展机电一体化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优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