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具体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简要阐述师生如何建立多向交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多向交往 教学法
一、建立多向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把课堂当做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把教学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因此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探索一种积极、多向而有效的教学交往,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将成为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显著增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下滑,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中考都没有参加就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甚至产生恐惧感。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学生既听不懂又讲不出,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甚至连学过的课文也没有几个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更少,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学过的句型不太会运用,听说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哑巴”英语产生。据统计,41%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最困难,认为词汇困难的学生占39%,与最困难的听说只相差2%,远远超过语法结构。对于写作,学生的弱点更是一目了然、清晰可见。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想自己的课堂冷场,就得想办法与学生互动,建立多向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向交往的优越性和建立这种交往的可能性
(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传授和接收的单线联系,叫单向交往;保持师生间的往返联系,叫双向交往;学生之间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多向交往的教学效果最好。多向交往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层性: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纵向联系因多向交往而充分显示、动员和活跃起来。学生既接受教师的知识信息,又接受同学的知识信息,从而不断进行自身学习的反馈联系。2.自主性:多向交往是适应发展能力的需要而出现的。它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品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侧重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超前学、扩大学、创造性地学。3.求异性:在课堂上的交往,我们应较少致力于知识的传递,而应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一种多向交往的教学方式,它采用的方法体系是创造性讨论式教学法。课堂上可根据需要采用启发讨论式、答疑式、自由讨论式、小组讨论式、全班讨论式、师生讨论式等方式。总之,要提倡以学生为主多角度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4.情趣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向交往使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处处尊重学生,学生的肯定性需要得到满足。在课堂上,同学间为达到学习目的也在进行着不断的交流,通过合作,同学间的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良好的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这对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突出的表现为交往的形式。课堂教学交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材,从而掌握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但在现今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交往形式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就是知识的灌输也往往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多向的交往,这种交往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教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仅要形成反馈回路,还要允许并促进学生间彼此交往,相互学习。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是辅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建立这样的课堂教学交往是可能的。因为,第一,教材设计新颖,重视基础,选材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时代感强,容易唤起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反复交流,从而可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第二,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第三,英语本身是互相交往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它所训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交往的基本能力。
三、以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巧记单词,构造知识网络。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根本。但是一直有很多学生反映记单词太枯燥了,刚记得一下子又忘了,没意思,记不住。这样当然就不可能学好英语,新授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课堂效率更不会有保障。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音标把单词试读一遍,并试着分析单词的构词法或者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打开思路,不再是生硬地记忆一个单独的词或短语,而是连点成线、集线成面,构建起知识网络,这样单词的学习不但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且获得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新单词disability时,展开分析与联想,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得出:able-ability-disability,这样对这个新词的理解記忆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另外还可以拓展:unable-enable-disable-disabled-the disabled,构建起由able组成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网络。再比如学习independent一词时,学生很容易地看出depend,由此推出:depend-dependent-dependence,反义词:independent-independence,甚至还可以联想到depend的用法:depend on(doing),It depends,Depend on it,这样就把depend一词的相关知识都解决了。 (二)自由会话。
在中职课本的对话课中,都有让学生根据情景自编对话的活动。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每学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境,自编一个新的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还可以采用引述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把对话变成一篇叙述性的短文。例如,在教学Weather这一单元的对话时,可以让学生“A”、“B”相互问答,采用引述的形式组成另一个对话:
A:What did Alice and Frad talk about?
B:They talked about the weather.
A: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B:It was very cold,but quite sunny outside.
A:Was it Sunday?
B:Yes,it is.
A:What is the temperature going to be?
B:It is going to be much colder.
A:What would they do?
B:…
对话虽然很短,但练习了的学生可提高以对话内容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英语短文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变学生等着老师给他们讲解课文、介绍语言点的思维定势。小组成员一般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对短文的理解和语言点的掌握,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起来,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织集体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果,而应设法引导,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小组之间交流,也就是全班一起交流讨论,解决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帮助大家理清文章脉络,圈出重点和关键词句等,掌握全文。
四、建立多向有效课堂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算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心灵相通。以往过多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和控制作用,但过于强调的后果会导致师生交往的消极。正确的做法是,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在师生合作中共同控制课堂。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攻克英语词汇关。
(二)注意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动力。
情感是人的通性,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和厚爱,以真切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就会以爱的心理真心接受你,接受教学内容,出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如:一个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提醒等。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乃至智慧的迸发,都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饱含激情,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津津有味和充满信心,讲课时以冲动般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激情感动,从而愿意听老师讲课,积极融入课堂活动。
(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调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那么课堂交往就会流于形式。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跃跃欲试地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给予锻炼的机会;当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学生有信心、感兴趣,才能逐步建立良好的课堂交往,学好英语。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疑难问题的不断出现与不断解决中发展的。教师的提问是一种课堂策略,采用外部手段控制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把这种策略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从而达到将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的目的,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相互问答和学生与教师互问互答的模式,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响亮提问。当然,由于中职生基础差,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手把手的引导。这点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用指令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提问,把what,why,where,when,how等有利于提问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发问、相互讨论。
课堂举行提问竞赛。在上阅读课时,笔者时常会使用这种方法:把全班同学分组,让学生就阅读内容提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都能得分。这样的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及时评比,班级呈现出好学、勤思的好学风。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实践教学,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教学交往,避免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单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我们应该积极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课堂交往下,营造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自然地、不断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語听说读写能力,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赵联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
[4]史秀琴,马海燕.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言文化教育论坛.
[5]李伟建.论交互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9.8.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多向交往 教学法
一、建立多向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把课堂当做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把教学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因此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探索一种积极、多向而有效的教学交往,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将成为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显著增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下滑,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中考都没有参加就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甚至产生恐惧感。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学生既听不懂又讲不出,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甚至连学过的课文也没有几个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更少,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学过的句型不太会运用,听说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哑巴”英语产生。据统计,41%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最困难,认为词汇困难的学生占39%,与最困难的听说只相差2%,远远超过语法结构。对于写作,学生的弱点更是一目了然、清晰可见。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想自己的课堂冷场,就得想办法与学生互动,建立多向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向交往的优越性和建立这种交往的可能性
(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传授和接收的单线联系,叫单向交往;保持师生间的往返联系,叫双向交往;学生之间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多向交往的教学效果最好。多向交往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层性: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纵向联系因多向交往而充分显示、动员和活跃起来。学生既接受教师的知识信息,又接受同学的知识信息,从而不断进行自身学习的反馈联系。2.自主性:多向交往是适应发展能力的需要而出现的。它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品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侧重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超前学、扩大学、创造性地学。3.求异性:在课堂上的交往,我们应较少致力于知识的传递,而应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一种多向交往的教学方式,它采用的方法体系是创造性讨论式教学法。课堂上可根据需要采用启发讨论式、答疑式、自由讨论式、小组讨论式、全班讨论式、师生讨论式等方式。总之,要提倡以学生为主多角度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4.情趣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向交往使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处处尊重学生,学生的肯定性需要得到满足。在课堂上,同学间为达到学习目的也在进行着不断的交流,通过合作,同学间的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良好的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这对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突出的表现为交往的形式。课堂教学交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材,从而掌握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但在现今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交往形式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就是知识的灌输也往往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多向的交往,这种交往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教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仅要形成反馈回路,还要允许并促进学生间彼此交往,相互学习。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是辅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建立这样的课堂教学交往是可能的。因为,第一,教材设计新颖,重视基础,选材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时代感强,容易唤起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反复交流,从而可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第二,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第三,英语本身是互相交往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它所训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交往的基本能力。
三、以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巧记单词,构造知识网络。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根本。但是一直有很多学生反映记单词太枯燥了,刚记得一下子又忘了,没意思,记不住。这样当然就不可能学好英语,新授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课堂效率更不会有保障。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音标把单词试读一遍,并试着分析单词的构词法或者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打开思路,不再是生硬地记忆一个单独的词或短语,而是连点成线、集线成面,构建起知识网络,这样单词的学习不但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且获得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新单词disability时,展开分析与联想,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得出:able-ability-disability,这样对这个新词的理解記忆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另外还可以拓展:unable-enable-disable-disabled-the disabled,构建起由able组成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网络。再比如学习independent一词时,学生很容易地看出depend,由此推出:depend-dependent-dependence,反义词:independent-independence,甚至还可以联想到depend的用法:depend on(doing),It depends,Depend on it,这样就把depend一词的相关知识都解决了。 (二)自由会话。
在中职课本的对话课中,都有让学生根据情景自编对话的活动。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每学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境,自编一个新的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还可以采用引述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把对话变成一篇叙述性的短文。例如,在教学Weather这一单元的对话时,可以让学生“A”、“B”相互问答,采用引述的形式组成另一个对话:
A:What did Alice and Frad talk about?
B:They talked about the weather.
A: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B:It was very cold,but quite sunny outside.
A:Was it Sunday?
B:Yes,it is.
A:What is the temperature going to be?
B:It is going to be much colder.
A:What would they do?
B:…
对话虽然很短,但练习了的学生可提高以对话内容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英语短文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变学生等着老师给他们讲解课文、介绍语言点的思维定势。小组成员一般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对短文的理解和语言点的掌握,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起来,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织集体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果,而应设法引导,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小组之间交流,也就是全班一起交流讨论,解决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帮助大家理清文章脉络,圈出重点和关键词句等,掌握全文。
四、建立多向有效课堂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算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心灵相通。以往过多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和控制作用,但过于强调的后果会导致师生交往的消极。正确的做法是,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在师生合作中共同控制课堂。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攻克英语词汇关。
(二)注意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动力。
情感是人的通性,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和厚爱,以真切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就会以爱的心理真心接受你,接受教学内容,出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如:一个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提醒等。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乃至智慧的迸发,都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饱含激情,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津津有味和充满信心,讲课时以冲动般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激情感动,从而愿意听老师讲课,积极融入课堂活动。
(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调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那么课堂交往就会流于形式。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跃跃欲试地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给予锻炼的机会;当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学生有信心、感兴趣,才能逐步建立良好的课堂交往,学好英语。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疑难问题的不断出现与不断解决中发展的。教师的提问是一种课堂策略,采用外部手段控制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把这种策略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从而达到将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的目的,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相互问答和学生与教师互问互答的模式,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响亮提问。当然,由于中职生基础差,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手把手的引导。这点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用指令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提问,把what,why,where,when,how等有利于提问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发问、相互讨论。
课堂举行提问竞赛。在上阅读课时,笔者时常会使用这种方法:把全班同学分组,让学生就阅读内容提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都能得分。这样的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及时评比,班级呈现出好学、勤思的好学风。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实践教学,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教学交往,避免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单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我们应该积极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课堂交往下,营造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自然地、不断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語听说读写能力,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赵联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
[4]史秀琴,马海燕.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言文化教育论坛.
[5]李伟建.论交互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