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67-01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自然的、自主的,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生俱来”,表现为学习方式的自然、自主、自觉、自由等儿童化特质。
1自然
数学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儿童的本能、兴趣、需要、梦想、游戏、探索……
都应在这个“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展开、生长。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对生活的不断发现、认识、实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儿童生命中充满生长力的部分。例如一位教师在和孩子们学习《线的认识》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大家头脑中有没有一条美丽的线,能把这条美丽的线画下来吗?
(学生画,老师展示学生作品,明确:线有曲有直,曲线可以拉成直线。)
师:我们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师:能说说生活中有什么线吗?
生:书本的一条边、电线、铁轨、笔直的公路、毛线、地平线……(老师重点演示“书本的一条边”)。
师:你发现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吗?
生: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有直的、有弯的……
师:谁来说说你心目中最长的线和最短的线?
生:最长的线长得看不到头,最短的线能看到头。
生:最短的线一定能看到头吗?
生:就是很短很短的线也一定能看到头,可以通过放大镜、显微镜来看。
师:同学们说的短的线都可以比较,因为有尽头;最长的线都无法比较,因为没有尽头。将生活中的线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
师生交流整理:线的两端都能看到头,线的一端能看到头、一端看不到头,线的两端都看不到头。“线的模型”就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生成了。
2自觉
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成长的根本状态是儿童作为成长主体内在展开的活动过程。因为“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上的东西,而是活动本身具有的东西”(杜威)。数学学习是儿童的自觉意识不断被刺激、唤醒的过程,儿童逐渐形成数学自觉——思想敏捷、方法恰当、思想丰富。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是这样和学生共同成长的。
教师先为学生提供长度分别为15厘米、13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首尾相连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拿出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15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操作后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问:“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认为:“那根15厘米的小棒太长了。”教师马上为他们换上一根1厘米的小棒,结果还是围不成三角形。此时,学生纳闷:“究竟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呢?”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在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的5根小棒中,任意选出3根小棒摆一摆、围一围,看看哪3根小棒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哪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并作记录。学生有了经历,有了体验,并开始思考:不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为什么不能?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为什么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3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的参与,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觉的思考中深刻起来。3自由
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数学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享受着自由,享受着积极的精神体验。“游戏——可应用于儿童一切的活动,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自主自发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罗恩菲德)。儿童喜欢数学,是因为快乐和自由。请看下面一位老师的片段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又好又快地把你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请准备好纸和笔。
师:前面走来一只鸭和一只鹅,请把它们画下来(学生画图)。
师:我选了2幅作品(如图1、图2),谁又好又快地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生:我认为图1好,比较写实。
生:我认为图2好,简洁、更快。
师:同学们倾向于哪种观点呢?
生:美术课用图1,数学课用图2。
师:来了一个人,请把他画下来(学生画简笔画的人),教师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发现这幅画有什么特点吗?
生:画成了简洁的简笔画了。
师:好样的,我们来点更难的。现在来了一样东西,请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图,教师展示2幅作品,如图3、图4)。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认为图4比较好。因为图3只提供一种可能,是狗,而教师并没有确切地说来的是狗。图4有多种可能,如可能是饼、盘子、月亮等。
生:图3是在画东西,图4是在表示东西。
师:太棒了!我们最后再来一次。前面来了一样新东西,请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图)。
师:你们是怎样又好又快地画出来的?
生:只要不画圆,其他的都可以。
师:为什么不画圆呢?
生:因为要画新的东西,圆已经用过了,就要换一个符号了。
师:用一个符号表示一样不确定的东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另一样不确定的东西,这就是符号的魅力!
儿童在这样的数学学习中散步、思考、收获,慢慢地被润泽,慢慢地成长,真乃是一件幸事。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自然的、自主的,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生俱来”,表现为学习方式的自然、自主、自觉、自由等儿童化特质。
1自然
数学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儿童的本能、兴趣、需要、梦想、游戏、探索……
都应在这个“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展开、生长。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对生活的不断发现、认识、实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儿童生命中充满生长力的部分。例如一位教师在和孩子们学习《线的认识》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大家头脑中有没有一条美丽的线,能把这条美丽的线画下来吗?
(学生画,老师展示学生作品,明确:线有曲有直,曲线可以拉成直线。)
师:我们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师:能说说生活中有什么线吗?
生:书本的一条边、电线、铁轨、笔直的公路、毛线、地平线……(老师重点演示“书本的一条边”)。
师:你发现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吗?
生: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有直的、有弯的……
师:谁来说说你心目中最长的线和最短的线?
生:最长的线长得看不到头,最短的线能看到头。
生:最短的线一定能看到头吗?
生:就是很短很短的线也一定能看到头,可以通过放大镜、显微镜来看。
师:同学们说的短的线都可以比较,因为有尽头;最长的线都无法比较,因为没有尽头。将生活中的线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
师生交流整理:线的两端都能看到头,线的一端能看到头、一端看不到头,线的两端都看不到头。“线的模型”就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生成了。
2自觉
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成长的根本状态是儿童作为成长主体内在展开的活动过程。因为“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上的东西,而是活动本身具有的东西”(杜威)。数学学习是儿童的自觉意识不断被刺激、唤醒的过程,儿童逐渐形成数学自觉——思想敏捷、方法恰当、思想丰富。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是这样和学生共同成长的。
教师先为学生提供长度分别为15厘米、13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首尾相连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拿出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15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操作后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问:“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认为:“那根15厘米的小棒太长了。”教师马上为他们换上一根1厘米的小棒,结果还是围不成三角形。此时,学生纳闷:“究竟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呢?”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在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的5根小棒中,任意选出3根小棒摆一摆、围一围,看看哪3根小棒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哪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并作记录。学生有了经历,有了体验,并开始思考:不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为什么不能?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为什么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3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的参与,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觉的思考中深刻起来。3自由
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数学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享受着自由,享受着积极的精神体验。“游戏——可应用于儿童一切的活动,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自主自发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罗恩菲德)。儿童喜欢数学,是因为快乐和自由。请看下面一位老师的片段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又好又快地把你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请准备好纸和笔。
师:前面走来一只鸭和一只鹅,请把它们画下来(学生画图)。
师:我选了2幅作品(如图1、图2),谁又好又快地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生:我认为图1好,比较写实。
生:我认为图2好,简洁、更快。
师:同学们倾向于哪种观点呢?
生:美术课用图1,数学课用图2。
师:来了一个人,请把他画下来(学生画简笔画的人),教师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发现这幅画有什么特点吗?
生:画成了简洁的简笔画了。
师:好样的,我们来点更难的。现在来了一样东西,请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图,教师展示2幅作品,如图3、图4)。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认为图4比较好。因为图3只提供一种可能,是狗,而教师并没有确切地说来的是狗。图4有多种可能,如可能是饼、盘子、月亮等。
生:图3是在画东西,图4是在表示东西。
师:太棒了!我们最后再来一次。前面来了一样新东西,请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图)。
师:你们是怎样又好又快地画出来的?
生:只要不画圆,其他的都可以。
师:为什么不画圆呢?
生:因为要画新的东西,圆已经用过了,就要换一个符号了。
师:用一个符号表示一样不确定的东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另一样不确定的东西,这就是符号的魅力!
儿童在这样的数学学习中散步、思考、收获,慢慢地被润泽,慢慢地成长,真乃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