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一年,令老百姓高兴的事固然不胜枚举,可烦心的事也窜出来不少。现在的老百姓,找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只要衣包里没有硬邦邦的东西,自然也就来了不少烦心事。盘点一下,老百姓的烦心事有五大变化。下面,用几句俗语来唠唠。
“一头热”,烦物价涨不停。老百姓搞不懂市场怎么会像这样,涨势一波高过一波,普遍不愿接受这个过热的市场。年关,物价涨得过猛有目共睹,油价、米价、肉价等通通涨。这种现象看上去火爆热闹,可一家欢乐几家愁,特别是农民不喜欢这样的涨价。因为,燃煤涨了,液化气涨了,运输费涨了,只有打工的工资没有涨。俗语说,“剃头挑子一头热”。老百姓这头热不起来,涨价风伤老百姓。
与往年相比,现在工业品的涨价对农民剌激已经不是太大,他们很少再像以往那样抢购日常用品。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在趋向成熟,已经不象改革开放初涨价时出现不理智的抢购;另一方面,也看出拉动内需还没有见效,经济发动机“瘸腿”现象没有改变。目前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拥有两个:外贸和投资,而内需却迟迟难以提升。这表明,老百姓的购买力还没有提升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当的水平。特别是农村这个市场,还有待提升购买力。
市场观察:一头热,预示着涨价不会持续很久,再疯涨,老百姓受不了。 “正半年腊半月”。正月市场,销售不淡,旺月不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搞“小动作”,对价格慢慢起调节作用。老百姓最盼望的是农产品涨价而工业品大大降价。可以预测,市场态势终究会朝着老百姓期待的方向发展,毕竟中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烦心指数:★☆☆☆☆。
“二丈僧”,烦做工说不清。农村的好事多了,如支农的项目多,“四在农家”补助多,优惠政策也多,这些好事,老百姓自然也关心。可是,老百姓对这些项目的实施,全然不知道来龙去脉。有的甚至只有干活的份,领工钱时找不着人了,老百姓对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莫明其妙,这哪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呀,哪里可以得到实惠呀?好象上级“施舍”农村的东西,老百姓就不应有一点知情权。说是什么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全是一张巴掌大的纸贴在办公室外面,谁又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事。办事不公开,干活得不到工钱,中央的惠民政策到下边就成了“讳明” 政策。只要说到这事,老百姓心里就烦。
同前些年比,农民关心农村建设比关注自己的工钱更重。老百姓期待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时间规划与蓝图描绘,不要让老百姓来跑项目。凡是跑项目,就会有竞争,有竞争本来是好事,可是老百姓哪儿去跑项目,也许还没有走到政府门口,就当是“上访户”被拦回来了。“讳明” 政策害人,各种问题就跑出来了,应该改造的地方没有改造,正在改造建设的地方却让老百姓不明不白,这能不烦吗?
市场观察:这种状况,是因为没有按照项目招标投标规定操作而出现的问题。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与农村工作监督到位,这种事宜只能让老百姓满意,也让商家规范运作,减少“暗箱操作”。
烦心指数:★★☆☆☆。
“三宝殿”,烦办事跑不停。“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有事上门却找不着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现在农村普遍把村合大了,管辖地域宽,老百姓找村领导办事相对难。这些村领导,往往开会的多,就是找到了他们,还要邀期约日。可是,到时去领导家,空手去还很难办成事。老百姓办事,哭脸把着笑脸笑,心里叫苦不迭,面上还要笑脸相陪。这就是老百姓上领导家办事“如登三宝殿”的滋味。
过去老百姓普遍期待的是救济,希望“贫富均等”。现在老百姓却普遍希望得到优质服务,期待“机会均等”。找人办事难实质上是农村服务上的问题,老百姓要求基层组织对他们的服务到位;从基层组织的角度看,服务老百姓,是份内之事。可是,为什么还有让群众不满意地方呢,关键一个问题,还是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加上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农村吃拿卡要的现象也就会相应减少些,老百姓要求的事,也不会“婆婆妈妈”,没事找事。
市场观察:农村办事也要现代化才能跟得上形势。有的地方,办事足不出户,在网上就把事办成。农村有这个需要,市场可大得很,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老百姓在相对贫困时,做事会亲自干,包包硬起来了,照样潇洒,让钱为他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农村也将成为一个大市场。
烦心指数:★★★☆☆。
“四季豆”,烦增收路不明。“四季豆不进油盐”是以前干部责骂群众的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可转过来了,老百姓常常责骂干部“四季豆不进油盐”。这话的意思是听不进意见,一点都掺不进东西。以前,老百姓种植什么,政府计划下来,种烤烟,种蔬菜,等等,计划的面积比实有土地还多,政绩由政府的人去领受,倒霉的事还是老百姓背着。老百姓心里形成一个定势,凡是政府号召干的事就干不得。现在呢,农村实行“订单”种植,开始了“订单农业”的新时代。如果到年底还没有见政府牵头的“订单”,老百姓就开始提意见。过年后,大客户种植“订单”还没到,老百姓就开始烦燥起来,对政府的领导说东道西。
增收问题,始终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与前些年相比,提前思考生产生活问题,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在这年头,过年就想到来年生产怎么干,工怎么打了,老百姓也开始做起“计划经济”来。可是,老百姓增收渠道狭窄却成了问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约50%的农业劳动力,仅仅依靠占国内生产总值14%左右的农业增加值,是不可能实现老百姓收入较快增长的。老百姓在岁末年头担忧来年增收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市场观察:发展是硬道理,可是,科学发展更是真道理。现在,农村呼吁科学发展的呼声也高涨起来。从政府强行让老百姓种植到“订单农业”引导种植的转变,农村市场已经成了另一番天地。农村实现小康之后,生产生活需求变化还将会日益凸显。
烦心指数:★★★★☆。
“五色无主”,烦人情送不赢。“五色无主”这话是形容老百姓对一些事恐惧而神色不定。节日,令老百姓“五色无主”要算办酒席太滥。现在的一些人世俗了,动不动就办酒席,喜酒丧酒搬家酒,当兵入学庆功酒,“观花”“照水”道场酒,七姑八姨生日酒,等等,不仅是亲戚间送彩礼,就是五种外姓,朋友同学等也照样办酒送情。关键的问题人情越送越重,老百姓不堪重负。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老百姓收入,大约送出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的老百姓年也顾不上,还得硬着头皮送情。你说这个事,烦不烦?
滥办酒席,有风俗习惯因素,但主要是经济、文化因素作怪,老百姓把办酒当成“集资”,收回人情的一种方式。正因为这样,有的人说,“三年不办酒席人就会被吃穷”。农村“办酒风”盛行,还与不良风俗有关。这个现象说明,农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当今时代,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农村落后的文化境况,让老百姓感到烦心,农村文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市场观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明文建设也非常重要。怎么样解决移风移俗的问题,用文明风取代世俗风,应该值得研究。实现文化和谐,只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老百姓才会真正开心笑得起来。
烦心指数:★★★★★。
(编辑/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