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期治疗和防护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与防护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206例,其中HIV阳性患者13例。HIV阳性患者术前常规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评价患者一般情况,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术中严格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应用一次性手术防护服:防护面罩、药物夹层手套/双层手套、防渗透手术衣、防护靴套等。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变化,监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随访PKP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

结果

13例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骨水泥渗漏、毒性反应发生。12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发生切口浅部感染1例,经清创后愈合。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后即刻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营养不良HIV阳性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调节免疫干预治疗,干预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289.00 ± 54.29)× 106/L比(237.25 ± 72.70)× 106/L、(38.04 ± 5.17)g/L比(33.73 ± 7.16)g/L、(112.87 ± 15.54)g/L比(100.68 ± 18.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例。依照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预案,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HIV感染。

结论

对HIV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适当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PKP手术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暴露防护规范化流程,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1例女性58岁患者因第12胸椎压缩性骨折,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路闭合复位椎弓根针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体内椎骨融合术。术前先给予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苯磺顺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麻醉维持使用了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诱导麻醉15 min后患者出现低血压及双上肢皮肤发红,未引起注意。继续追加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地佐辛、舒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患者血压突然迅速降至51/28 mmHg,全身出现红疹。立即给予肾上
目的探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裂隙内外分别灌注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16例Kümmell病患者行双侧PVP或PKP裂隙内外分别灌注骨水泥治疗。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63~94岁。病程2~1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能X线测定法(DEXA)骨密度测定,T值为-4.3~-2.6。骨折位于T10~L4,其中2例
2例高血压病患者(例1女,48岁;例2男,37岁)分别在口服吲达帕胺(2.5 mg/d)17 d和14 d后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裂隙灯检查示双眼前房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睫状体脱离,眼科B超检查示双眼脉络膜轻度增厚。考虑患者的睫状体脱离和屈光不正可能与吲达帕胺有关,停用吲达帕胺并给予激素治疗3 d后,2例患者双眼睫状体均复位,前房深度均恢复正常,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