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65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连续3年,江苏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超过30%,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日前,省统计局公布了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我们从中不难读出:新兴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最具活力的板块。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我省文化产业近3年连续跨越式增长,江苏深厚的人文资源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底气,但更主要的是,政府的外部推力、文化企业的自身发力、科技和资本的助力,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登上千亿台阶的三架主力“发动机”。
启示之一:政策给力,有形之手扶持见效
文化产业是效率高、成长性好、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当前全省都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无疑是产业升级的优化选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各级政府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业被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
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力度前所未有:2009年,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文化重点发展三大类九大行业,设立了初始规模20亿元的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1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全省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6.6%。
各地“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09年12月、2010年10月,镇江“一把手”亲自率队赴北京,深圳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分别签下了100亿和212亿的大单;2010年6月底,南京市组团赴香港招商引资,76个项目融资480亿元。一些地区还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环境配套,服务平台、贷款贴息、纳税奖励、重大项目扶持等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同区集聚。
各地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苏州市及各区(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27亿元,重点扶持创意设计等十大优势项目;无锡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全市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设立了初始规模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常州市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意产业发展,计划5年投入2.5亿。无锡市还将市中心价值4亿的大院无偿划拨给无锡演艺集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全省将创意设计等高科技新兴文化产业所得税从25%降至15%,将网吧业营业税从17%降至5%。在南京,新开办文化企业免税3年,南京广电集团3年退税达3亿元。仅2010年上半年,全省财税部门就落实了156家文化改制企业的免税。
启示之二:文化企业发力,“龙”飞“凤”舞遨游市场
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化企业是主体。一批省属文化大集团则是全省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通过前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省属文化大集团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市场的历炼中,他们转变理念,超越传统产业形态,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力量,在各自领域高歌猛进:凤凰集团与法国阿歇特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与控制全球90%电子纸供应的台湾元大合作开发电子书包;省广电集团影视剧创作生产异军突起,构建了从拍摄基地、制作公司、播出机构到电影院线的完整产业链;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依托新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江苏手机报用户超过220万户,《中国江苏·3G》已覆盖全世界68个国家,2010年9月,《新华日报iPad阅读版》和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一起面向全球正式发布,10月,《扬子晚报iPad阅读版》又正式登陆美国苹果公司软件平台商店向全球销售,标志着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转型、适应中青年受众需求、面向全球转型等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省演艺集团构建“苏演院线”,拓展基层演出市场、延伸演艺产业链,目前加盟的地方剧院已有20家左右,3年内可望达到100家;省广电网络公司提前1年实现“全省一张网”,用户规模全国第一。2010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我省4家省属文化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全国第一。
本土龙头昂起,各地还通过文化招商,筑巢引“凤”,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落户江苏,带来更多精彩。2010年5月,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与苏州签约联合打造“中国工艺之都”,总投资50亿元,美国虎8电影基金和无锡共同投资8亿元的华莱坞电影产业园以及盛大网络投资30亿元的互动主题娱乐公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已经落户无锡。由北京一家公司在江阴投资兴建的江阴金一文化产业园,以贵金属文化艺术消费品的策划和研发为主营业务,仅300多款世博贵金属纪念产品,目前总销售额就超过15亿元。
“龙”飞“凤”舞,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已达300家左右。常州将原本成熟的动画产业基地、软件园和中华恐龙园整合成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创意产业孵化、休闲旅游、文化消费为一体,2009年销售收入63亿元。苏州山塘街、无锡清名桥、扬州东关街、镇江西津渡等历史街区,则将保护开发相结合,加强产业运作,涌现了一批集历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地。
启示之三:科技与资本助力,文化产业插上飞翔翅膀
文化产业跨越式增长,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产业的升级和业态的创新。在我省,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现代科技和资本力量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在文化产业中,科技成了神奇的“点金棒”:无锡慈文紫光基于自主研发的Epod技术平台,制作的《西游记》卖出了单集10万美元的价格,刷新了亚洲纪录;苏州蜗牛公司凭借先进的3D网游开发引擎技术,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收入超亿元的网游知名企业;扬州易狄欧公司研发的第三代电纸书,采用3G技术,被授权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科技创意同样提升着传统文化业态:常州淹城由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打造的声光电水景秀《梦回春秋》,将观众带入如梦似幻的场景中;无锡灵山梵宫拥有世界最先进的64位音响系统、中国最大的环幕和世界最复杂的演出控制系统,《吉祥颂》带给观众超乎寻常的震撼,产业链收入2010年底达20亿元。
过去,很多文化企业因为没有可抵押资产,资金成为“成长之痛”。如今,银行和证券市场看到了文化的商机,纷纷向文化企业敞开大门。中信、浦发等4家银行向南京文化企业联合授信140亿元,交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在3年内向无锡文化企业提供105亿元授信。新开设的中国证券创业板,为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开了闸。目前,全省不少文化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登陆资本市场,凤凰传媒集团继凤凰置业借壳上市后,集团整体上市工作进入了快车道,由10个城市电视台加上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战略投资者一起组建的广电网络公司,注册资本68亿,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民营资本也大踏步地进入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多元投入格局正在形成。全省3万多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0%左右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一半以上。
现代科技的融合,资本的注入,为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更增强了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只要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至十二五末,我省文化产业GDP占比就将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刘忠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我省文化产业近3年连续跨越式增长,江苏深厚的人文资源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底气,但更主要的是,政府的外部推力、文化企业的自身发力、科技和资本的助力,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登上千亿台阶的三架主力“发动机”。
启示之一:政策给力,有形之手扶持见效
文化产业是效率高、成长性好、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当前全省都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无疑是产业升级的优化选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各级政府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业被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
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力度前所未有:2009年,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文化重点发展三大类九大行业,设立了初始规模20亿元的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1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全省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6.6%。
各地“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09年12月、2010年10月,镇江“一把手”亲自率队赴北京,深圳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分别签下了100亿和212亿的大单;2010年6月底,南京市组团赴香港招商引资,76个项目融资480亿元。一些地区还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环境配套,服务平台、贷款贴息、纳税奖励、重大项目扶持等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同区集聚。
各地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苏州市及各区(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27亿元,重点扶持创意设计等十大优势项目;无锡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全市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设立了初始规模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常州市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意产业发展,计划5年投入2.5亿。无锡市还将市中心价值4亿的大院无偿划拨给无锡演艺集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全省将创意设计等高科技新兴文化产业所得税从25%降至15%,将网吧业营业税从17%降至5%。在南京,新开办文化企业免税3年,南京广电集团3年退税达3亿元。仅2010年上半年,全省财税部门就落实了156家文化改制企业的免税。
启示之二:文化企业发力,“龙”飞“凤”舞遨游市场
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化企业是主体。一批省属文化大集团则是全省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通过前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省属文化大集团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市场的历炼中,他们转变理念,超越传统产业形态,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力量,在各自领域高歌猛进:凤凰集团与法国阿歇特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与控制全球90%电子纸供应的台湾元大合作开发电子书包;省广电集团影视剧创作生产异军突起,构建了从拍摄基地、制作公司、播出机构到电影院线的完整产业链;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依托新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江苏手机报用户超过220万户,《中国江苏·3G》已覆盖全世界68个国家,2010年9月,《新华日报iPad阅读版》和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一起面向全球正式发布,10月,《扬子晚报iPad阅读版》又正式登陆美国苹果公司软件平台商店向全球销售,标志着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转型、适应中青年受众需求、面向全球转型等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省演艺集团构建“苏演院线”,拓展基层演出市场、延伸演艺产业链,目前加盟的地方剧院已有20家左右,3年内可望达到100家;省广电网络公司提前1年实现“全省一张网”,用户规模全国第一。2010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我省4家省属文化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全国第一。
本土龙头昂起,各地还通过文化招商,筑巢引“凤”,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落户江苏,带来更多精彩。2010年5月,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与苏州签约联合打造“中国工艺之都”,总投资50亿元,美国虎8电影基金和无锡共同投资8亿元的华莱坞电影产业园以及盛大网络投资30亿元的互动主题娱乐公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已经落户无锡。由北京一家公司在江阴投资兴建的江阴金一文化产业园,以贵金属文化艺术消费品的策划和研发为主营业务,仅300多款世博贵金属纪念产品,目前总销售额就超过15亿元。
“龙”飞“凤”舞,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已达300家左右。常州将原本成熟的动画产业基地、软件园和中华恐龙园整合成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创意产业孵化、休闲旅游、文化消费为一体,2009年销售收入63亿元。苏州山塘街、无锡清名桥、扬州东关街、镇江西津渡等历史街区,则将保护开发相结合,加强产业运作,涌现了一批集历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地。
启示之三:科技与资本助力,文化产业插上飞翔翅膀
文化产业跨越式增长,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产业的升级和业态的创新。在我省,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现代科技和资本力量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在文化产业中,科技成了神奇的“点金棒”:无锡慈文紫光基于自主研发的Epod技术平台,制作的《西游记》卖出了单集10万美元的价格,刷新了亚洲纪录;苏州蜗牛公司凭借先进的3D网游开发引擎技术,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收入超亿元的网游知名企业;扬州易狄欧公司研发的第三代电纸书,采用3G技术,被授权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科技创意同样提升着传统文化业态:常州淹城由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打造的声光电水景秀《梦回春秋》,将观众带入如梦似幻的场景中;无锡灵山梵宫拥有世界最先进的64位音响系统、中国最大的环幕和世界最复杂的演出控制系统,《吉祥颂》带给观众超乎寻常的震撼,产业链收入2010年底达20亿元。
过去,很多文化企业因为没有可抵押资产,资金成为“成长之痛”。如今,银行和证券市场看到了文化的商机,纷纷向文化企业敞开大门。中信、浦发等4家银行向南京文化企业联合授信140亿元,交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在3年内向无锡文化企业提供105亿元授信。新开设的中国证券创业板,为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开了闸。目前,全省不少文化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登陆资本市场,凤凰传媒集团继凤凰置业借壳上市后,集团整体上市工作进入了快车道,由10个城市电视台加上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战略投资者一起组建的广电网络公司,注册资本68亿,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民营资本也大踏步地进入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多元投入格局正在形成。全省3万多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0%左右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一半以上。
现代科技的融合,资本的注入,为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更增强了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只要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至十二五末,我省文化产业GDP占比就将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