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suPAR对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日龄>7 d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观察组,根据败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同期选择本院住院、日龄>7 d、无感染的晚期新生儿为对照组。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患儿于疑似感染症状1 d内检测血培养,于发病后1 d内、4 d、10 d检测血suPA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照组排除感染后检测血suPAR及CRP。比较各组新生儿在发病或排除感染后1 d内血suPAR、CRP水平,以及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感染组存活患儿不同时间点血suPAR、CRP水平变化,并以败血症组患儿发病1 d内血suPAR、CRP水平绘制预测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
结果共纳入感染性疾病患儿65例,其中败血症组40例,非败血症感染组25例;对照组纳入20例。各组新生儿在发病或排除感染后1 d内血suPAR与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败血症组存活患儿suPAR水平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第10天明显低于发病后1 d内[9.3(8.2,13.1)ng/ml比18.9(14.8,2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则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第4天与第10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6.8,56.4)mg/L比6.4(2.5,12.0)mg/L,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血suPAR与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感染组在发病后1 d内均无死亡病例,存活患儿与后期死亡患儿发病后1 d内血suPA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10.6,21.6)ng/ml比22.6(15.4,31.9)ng/ml, Z=-2.063,P=0.039]。败血症组患儿发病后1 d内血suPAR 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95%CI0.906~1.000,P<0.001),当suPAR水平为10.9 ng/ml时,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100%。
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早期血suPAR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患病首日suPAR水平预测败血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可辅助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