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年1月至1966年8月,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工作,主要从事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络事宜,还曾多次赴外省市采购重要物资,有幸能与方方面面的单位和人员联系工作,深入交谈,从中深切感受到,人民大会堂被人们所敬仰。人民大会堂是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处理国事接待国宾的地方,是他们商讨国家大事的政治殿堂。人们都把支援人民大会堂视为自己的光荣职责与义务,遇到需要时总是鼎力相助。要人,选最优秀的;要物,选最好的。有现成的,当即足额供应;没有现成的,想方设法生产,不论困难多大,风险有多高。当时,许多顶尖产品就这样成为世界之最。
我从亲眼所见中选择一二,追忆其诞生的历程吧。
世界上最大的平板玻璃
1959年夏初,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工程进入安装阶段,由于门窗过大,安装玻璃时破损率较高。同时,布置厅室,安装屏风画框,也需要一些超大玻璃。
为了适应大会堂的维护需要,确保急用,领导派我联系,请求辽宁省人民政府支援一大批长2米宽1.8米的巨大玻璃。我到达辽宁后即被接入省人民政府由秘书长接见。当我提出请求后,秘书长表示,人民大会堂的需要就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不论困难多大,都要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确保按时供应,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当即指派省政府的两名处长和工业局的两名负责人,分两路赶赴大连玻璃厂和沈阳玻璃厂,下达任务,驻厂督办。
大连玻璃厂的生产任务本来就很重,1960年6月之前的生产日程早已排满,在一个多月内增加生产一大批大块玻璃,确实很难。但是,为了确保人民大会堂的需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们闻风而动,厂领导率领技术革新人员,加快机器转速,提高生产率。同时,上下齐动员,带领职工加班加点艰苦奋斗,仅用25天就在完成日常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多生产出五车皮大块玻璃,装车运到北京,创造了该厂日产最多的纪录。
沈阳玻璃厂很少生产巨大玻璃,因为难度极高。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玻璃产自英国,只有长2米宽1.8米。沈阳玻璃厂没有生产比这大近一倍玻璃的生产经验。厂房高度不够,拔不出这么长的玻璃,风险很大。玻璃拔这么高,万一中间断裂,玻璃掉下来,就会把操作员切成两半。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组织改装组采取了三项强力措施。一是拆除厂房屋顶,用质地坚硬、粗直又长的柬埔寨油松作为梁柱,加高厂房。重新组装机器,在其前后各装一个铁质保护网。二是精心设计参数,反复试验,制定出稳起慢拔、加大通风降温、加速增强出炉玻璃硬度的生产工艺流程。三是精挑细选,组织突击队。大家都知道生产巨大玻璃的危险,却人人踊跃报名参加突击队,争先担当操作手。经反复研究,确定了三个梯次的突击队,由党委书记、厂长(均为熟练的操作手出身)担任操作手,带领第一班上岗。
实际生产开始时,厂房内的空气非常紧张,不少人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唯恐干扰了岗上人员的正常操作。书记、厂长各站机器一端,一马当先,镇定自如,在下达开机命令后,开始稳起慢拔。当第一块玻璃拔升了4.4米被从根切断,第二块上端被夹牢时,在场人员无不想欢呼鼓掌。然而,为了不影响岗上人员操作,确保顺利生产,他们硬是用极大的毅力,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
在生产进入平稳顺利后,看到岗上人员汗流如注、非常劳累时,二、三班的同志们一再要求上岗替换。可是,书记、厂长考虑到生产要领已经掌握,此时换人,稍有操作不慎,就有酿成人员伤亡的危险,为了不伤及职工,他们坚决要一班坚持到底。就是这样,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斗拼搏,当最后一块巨大玻璃下线、下令停机时,尽管腿站肿了,眼熬红了,嘴唇干裂了,在场的人无不欢呼雀跃,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经过切割挑选,被选用的42块巨大优质玻璃装满七个大木箱,用火车安全运到人民大会堂,无一破损。
这就是沈阳玻璃厂干部职工的高尚风范!这就是工人阶级的志气、勇气、骨气和创新精神!这是辽宁人民献给国庆十周年的又一份厚礼。
世界上最大的地毯
人民大会堂投入使用时,由于时间短促,物资准备不足。在迎宾厅的地毯铺设上,不得不采用多块长条地毯拼铺而成,但很难完全铺平,且不甚美观,拼缝容易被踢开,绊倒宾客,很不安全。特别是与宏伟壮观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大国画相比,极不相称。
为求尽善尽美,确保安全,在迎宾厅营造出宏伟壮观、热烈迎宾的整体气氛,决定定制一块长23米宽17米的巨大艺术地毯,由我陪同马振峰科长赴天津地毯二厂具体商榷,争取支援。
天津地毯二厂的上上下下得知将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巨大的地毯后,尽管困难重重,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报名参加会战,并一致表示,困难大想法克服,工作重艰苦奋斗,条件差拼搏制造,一定要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尽快制成交付使用。
为此,天津地毯二厂当即成立巨大地毯生产指挥部,指挥设计、生产和设备部门旋即抓紧准备。由于热情高,干劲大,不到十天就完成了拆除隔断扩大厂房设备、设计绘制图纸、精选出七十多名熟练织剪能手、组成三个突击班的工作。
由于考虑周全,准备充分,组织严格,指挥有方,特别是参战人员都以忘我的精神拼搏奋斗,使得生产有序进行,进度不断加快,加上织剪并进的新工艺流程缩短了时间,不到三个月就圆满地制成了面积为四百平方米的巨大艺术地毯,比当时英国生产的世界最大地毯(长7米、宽6米)大9倍多,用时少15天。所以,不论是地毯之大,还是用时之短,都堪称是世界之最。
为了把这庞然大物安全送到北京,天津运输部门用钢轨把大型平板卡车和平板挂斗车连成一体,用三部吊车同时平稳起吊,把打包成捆的巨大地毯安稳地放置在运输车上。天津市公安部门则采取净路、警车开道护卫等措施,护送运输队经过十个小时的夜行,安全到达大会堂北门外的平台上。
为了避免伤人事故,我们组织警卫官兵、清洁工人和服务人员一百余人用绳捆扁担抬的办法,统一指挥,喊着号子同步迈进,终于安全地将巨大地毯放进了迎宾厅。当大家齐心协力铺好时,地毯平坦如镜,四周严密无缝。特别是地毯上大花绽放小花争艳的精美艺术图像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大国画相呼应,衬托出在阳光照耀下,祖国山河的宏伟壮观和秀美多彩,又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友好迎宾的美德,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惊叹叫绝。此后,每逢宾客过此,无不驻足观看,赞不绝口。
世界上移活的最大松柏
1963年,在进一步绿化美化人民大会堂时,要把西北小院和西南小院绿化成树木花草品种、数量、高低层次和形状都完全等同又相互对称的两个优雅秀美的景观,但西北小院缺少一棵如同西南小院迎门处的蘑菇状松柏。
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们和园林局的园艺师们,几乎跑遍了市郊各个绿化景点,最后还是在玉泉路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内找到了。经园艺师目测和实体测量,这棵树高十多米,蘑菇状树冠直径九米七十公分,树龄在百年之上,属于古树,同西南小院的松柏形状完全相似,就好像是那棵树移到了此处。
经精心计算,为确保移树成活,我们划出了以树干为轴心的两米半为半径的圆开檀线。开檀成功后,园艺工人细心清除土块,遇有须根立即保护。当树坨逐步缩小为长宽各两米坨深为一米五十公分时,我们用厚长木板钉装成箱,直到掏空底部起树成功,都没有伤害到一个须根。
为了将这棵巨大古树安全运进大会堂,我们租用了大运输车,在车后部搭建了三米多高的支架,用巨大吊车稳稳起吊,让其向后斜卧在车上,正好树冠下部吊离地面。加上政治学院不惜停工停教,剪断大树环绕道路上空的线路,以及供电局电话局电车公司的维修工程车在前后遇阻剪线开路,使装运古树的汽车顺畅地驶入了西北小院。由于根、枝、叶没有受到伤害,经过吊卸入坑、拆箱填土和喷水浇灌,古树如同像在原生地一样挺拔翠绿。又经过酷暑严寒、风吹雨打的考验,直到第二年春天古树吐出新绿,由此证明移植全世界最大古树完全成功。这是首都园林工人创造的奇迹,开创了移植巨大古树的先河。
尽管政治学院把献树作为向党中央和国务院献厚礼的拥政之举,谢绝一切补偿。但是,古树移去后,毕竟出现了一大片空白,有损整体美观。为了恢复该院整体绿化的景观,我们出资,让北京市园林局绿化三大队出面以统一补绿为名,在古树原址附近,种植15棵高大油松和白皮松,形成了既独立又与周围相协调的新景观,比原有的绿化效果更美丽,得到该院官兵的交口称赞,成为双方共同努力谱写的又一曲拥政拥军的赞歌。
(摘自《中国人大》2012年第16期,略有改动)
我从亲眼所见中选择一二,追忆其诞生的历程吧。
世界上最大的平板玻璃
1959年夏初,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工程进入安装阶段,由于门窗过大,安装玻璃时破损率较高。同时,布置厅室,安装屏风画框,也需要一些超大玻璃。
为了适应大会堂的维护需要,确保急用,领导派我联系,请求辽宁省人民政府支援一大批长2米宽1.8米的巨大玻璃。我到达辽宁后即被接入省人民政府由秘书长接见。当我提出请求后,秘书长表示,人民大会堂的需要就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不论困难多大,都要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确保按时供应,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当即指派省政府的两名处长和工业局的两名负责人,分两路赶赴大连玻璃厂和沈阳玻璃厂,下达任务,驻厂督办。
大连玻璃厂的生产任务本来就很重,1960年6月之前的生产日程早已排满,在一个多月内增加生产一大批大块玻璃,确实很难。但是,为了确保人民大会堂的需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们闻风而动,厂领导率领技术革新人员,加快机器转速,提高生产率。同时,上下齐动员,带领职工加班加点艰苦奋斗,仅用25天就在完成日常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多生产出五车皮大块玻璃,装车运到北京,创造了该厂日产最多的纪录。
沈阳玻璃厂很少生产巨大玻璃,因为难度极高。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玻璃产自英国,只有长2米宽1.8米。沈阳玻璃厂没有生产比这大近一倍玻璃的生产经验。厂房高度不够,拔不出这么长的玻璃,风险很大。玻璃拔这么高,万一中间断裂,玻璃掉下来,就会把操作员切成两半。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组织改装组采取了三项强力措施。一是拆除厂房屋顶,用质地坚硬、粗直又长的柬埔寨油松作为梁柱,加高厂房。重新组装机器,在其前后各装一个铁质保护网。二是精心设计参数,反复试验,制定出稳起慢拔、加大通风降温、加速增强出炉玻璃硬度的生产工艺流程。三是精挑细选,组织突击队。大家都知道生产巨大玻璃的危险,却人人踊跃报名参加突击队,争先担当操作手。经反复研究,确定了三个梯次的突击队,由党委书记、厂长(均为熟练的操作手出身)担任操作手,带领第一班上岗。
实际生产开始时,厂房内的空气非常紧张,不少人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唯恐干扰了岗上人员的正常操作。书记、厂长各站机器一端,一马当先,镇定自如,在下达开机命令后,开始稳起慢拔。当第一块玻璃拔升了4.4米被从根切断,第二块上端被夹牢时,在场人员无不想欢呼鼓掌。然而,为了不影响岗上人员操作,确保顺利生产,他们硬是用极大的毅力,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
在生产进入平稳顺利后,看到岗上人员汗流如注、非常劳累时,二、三班的同志们一再要求上岗替换。可是,书记、厂长考虑到生产要领已经掌握,此时换人,稍有操作不慎,就有酿成人员伤亡的危险,为了不伤及职工,他们坚决要一班坚持到底。就是这样,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斗拼搏,当最后一块巨大玻璃下线、下令停机时,尽管腿站肿了,眼熬红了,嘴唇干裂了,在场的人无不欢呼雀跃,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经过切割挑选,被选用的42块巨大优质玻璃装满七个大木箱,用火车安全运到人民大会堂,无一破损。
这就是沈阳玻璃厂干部职工的高尚风范!这就是工人阶级的志气、勇气、骨气和创新精神!这是辽宁人民献给国庆十周年的又一份厚礼。
世界上最大的地毯
人民大会堂投入使用时,由于时间短促,物资准备不足。在迎宾厅的地毯铺设上,不得不采用多块长条地毯拼铺而成,但很难完全铺平,且不甚美观,拼缝容易被踢开,绊倒宾客,很不安全。特别是与宏伟壮观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大国画相比,极不相称。
为求尽善尽美,确保安全,在迎宾厅营造出宏伟壮观、热烈迎宾的整体气氛,决定定制一块长23米宽17米的巨大艺术地毯,由我陪同马振峰科长赴天津地毯二厂具体商榷,争取支援。
天津地毯二厂的上上下下得知将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巨大的地毯后,尽管困难重重,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报名参加会战,并一致表示,困难大想法克服,工作重艰苦奋斗,条件差拼搏制造,一定要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尽快制成交付使用。
为此,天津地毯二厂当即成立巨大地毯生产指挥部,指挥设计、生产和设备部门旋即抓紧准备。由于热情高,干劲大,不到十天就完成了拆除隔断扩大厂房设备、设计绘制图纸、精选出七十多名熟练织剪能手、组成三个突击班的工作。
由于考虑周全,准备充分,组织严格,指挥有方,特别是参战人员都以忘我的精神拼搏奋斗,使得生产有序进行,进度不断加快,加上织剪并进的新工艺流程缩短了时间,不到三个月就圆满地制成了面积为四百平方米的巨大艺术地毯,比当时英国生产的世界最大地毯(长7米、宽6米)大9倍多,用时少15天。所以,不论是地毯之大,还是用时之短,都堪称是世界之最。
为了把这庞然大物安全送到北京,天津运输部门用钢轨把大型平板卡车和平板挂斗车连成一体,用三部吊车同时平稳起吊,把打包成捆的巨大地毯安稳地放置在运输车上。天津市公安部门则采取净路、警车开道护卫等措施,护送运输队经过十个小时的夜行,安全到达大会堂北门外的平台上。
为了避免伤人事故,我们组织警卫官兵、清洁工人和服务人员一百余人用绳捆扁担抬的办法,统一指挥,喊着号子同步迈进,终于安全地将巨大地毯放进了迎宾厅。当大家齐心协力铺好时,地毯平坦如镜,四周严密无缝。特别是地毯上大花绽放小花争艳的精美艺术图像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大国画相呼应,衬托出在阳光照耀下,祖国山河的宏伟壮观和秀美多彩,又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友好迎宾的美德,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惊叹叫绝。此后,每逢宾客过此,无不驻足观看,赞不绝口。
世界上移活的最大松柏
1963年,在进一步绿化美化人民大会堂时,要把西北小院和西南小院绿化成树木花草品种、数量、高低层次和形状都完全等同又相互对称的两个优雅秀美的景观,但西北小院缺少一棵如同西南小院迎门处的蘑菇状松柏。
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们和园林局的园艺师们,几乎跑遍了市郊各个绿化景点,最后还是在玉泉路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内找到了。经园艺师目测和实体测量,这棵树高十多米,蘑菇状树冠直径九米七十公分,树龄在百年之上,属于古树,同西南小院的松柏形状完全相似,就好像是那棵树移到了此处。
经精心计算,为确保移树成活,我们划出了以树干为轴心的两米半为半径的圆开檀线。开檀成功后,园艺工人细心清除土块,遇有须根立即保护。当树坨逐步缩小为长宽各两米坨深为一米五十公分时,我们用厚长木板钉装成箱,直到掏空底部起树成功,都没有伤害到一个须根。
为了将这棵巨大古树安全运进大会堂,我们租用了大运输车,在车后部搭建了三米多高的支架,用巨大吊车稳稳起吊,让其向后斜卧在车上,正好树冠下部吊离地面。加上政治学院不惜停工停教,剪断大树环绕道路上空的线路,以及供电局电话局电车公司的维修工程车在前后遇阻剪线开路,使装运古树的汽车顺畅地驶入了西北小院。由于根、枝、叶没有受到伤害,经过吊卸入坑、拆箱填土和喷水浇灌,古树如同像在原生地一样挺拔翠绿。又经过酷暑严寒、风吹雨打的考验,直到第二年春天古树吐出新绿,由此证明移植全世界最大古树完全成功。这是首都园林工人创造的奇迹,开创了移植巨大古树的先河。
尽管政治学院把献树作为向党中央和国务院献厚礼的拥政之举,谢绝一切补偿。但是,古树移去后,毕竟出现了一大片空白,有损整体美观。为了恢复该院整体绿化的景观,我们出资,让北京市园林局绿化三大队出面以统一补绿为名,在古树原址附近,种植15棵高大油松和白皮松,形成了既独立又与周围相协调的新景观,比原有的绿化效果更美丽,得到该院官兵的交口称赞,成为双方共同努力谱写的又一曲拥政拥军的赞歌。
(摘自《中国人大》2012年第16期,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