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也不意外,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是在台北。林森南路六十一巷十九号,龙门客栈饺子馆,帆布篷、纸板墙、波浪瓦,乍看只是大排档而已,抬头吃一惊:“北平龙门客栈饺子馆”的题匾,落款是孔德成,孔德成何许人也?孔子七十七代孙;坐下回头,斗大的墨字:“雨露均沾”,好气魄;吃完离去,再回头,半露天的厨房横额上更震撼:“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四米长的字下,眼睛白发厨师俯首深嗅一锅牛肉清汤的腾腾热汽。
不管店主是否新儒家,饺子之道一以贯之,皮不薄然而不滞,肉不多然而丰盈,猪肉里拌有细碎葱花赋予疏淡之隔。东道主问我能吃几个,我说十五,他就给我要了三十,“来这里你肯定要吃双倍的量。”果然被我一扫光。东道主G和Z都是出身草根的评论家,大学时期就已经是龙门常客,现在文章立论始终清洁决绝,和店主一样都是善养浩然之气的人也。仔细再瞧这店内里,原来是一座老式日本木建筑,梁柱挑空,令人想到梁上也许有天鼠卢方、掣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样的侠士,龙门客栈之名不虚。而昏黄的光线、慢腾腾的吊扇、刻满食客痕迹的木头桌,都让人回想另一个电影里任侠的时代:6、70年代,胡金铨从《龙门客栈》拍到《侠女》、拍到《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片中风流反衬现实的黯淡,却令国人的想象力重回历史上曾有的高贵中去。
店主不是附庸风雅,是真胸襟。要是附庸风雅者,可能会题“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样的句子,好曲打广告;他也不媚俗,媚俗的话,他会说:“君子远庖厨”,索性馆也不开了。但他选择的是“忠恕而已矣”,厚道中带着孤高,孤高中有一种寂寞在,大概他也知道他的饺子无敌罢。而传说中,台北许多卖饺子的都跟龙门的老老板学过包水饺,他并不是老舍《断魂枪》里那个坚称“不传,不传”的雪中隐士。
我回到借住处,想起“礼失求诸野”这句话,旋即又怪自己中原主义遗毒,中原的礼固然是失了,台北并不是野。饮食之道存乎台北——我们可尝之于遗民的思乡情中,它催迫出一个更乌托邦的故乡;音乐之道存乎日本,且听尺八顿挫迂回之气,道尽浪客剑心;士之气概存乎韩国,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杀伊藤博文,血溅五步、天下缟素,而全中国竟噤声敛手……中原葆有的,也许只有一份莫名的狂气,“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试诸中原君子,进取容易,有所不为则太难了。人心不古,我们却竟然在台湾才看得到古人之心?就像当年胡金铨的武侠片取景,只能去到南韩才能找到一个接近理想中完美的古中国之氤氲山水。
内地老百姓,对台湾同胞有过数十年的偏见,70年代前以为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80年代以为人家只知道听邓丽君,90年代以为议会就是打架……现在开放旅游是最直接的纠正教育,多少朋友来过一次台湾就深深折服——那是折服于自己内心深处不肯承认或者遗忘已久的一份淳朴,然后惊讶地发现少些计算、少些斗争,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少些倨傲、多点温柔,自然是有爱洋溢。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于本性,恕及他人。而且他人也未必不是大隐隐于市的,比如我前一天晚上在台北坐计程车,与同车人一直在谈论台湾学院诗人杨牧,下车的时候,司机幽幽的搭话:“杨牧挺不错的。”然后免收我们车资。须知杨牧诗风绵密典雅、思辨繁复,内地一般文学爱好者都不太读他呢。
第二天独自逛重庆南路,意外食得第二好的刀削面——这次要还一个礼给北京,记忆中最好吃的刀削面是在北京大学原学三食堂人头涌涌的面食部。重庆南路这家叫“北平田园”,题字者是蒋纬国,面揉得削得煮得都点到即止。“北平田园”的玻璃窗上没有孔夫子语录,却贴着大招贴:“拒吃美国牛内脏、牛绞肉、牛脊髓”,这就是“狷者有所不为”的现代版本了——话浅而义大,反对的是政府阿谀强国之举,足见台湾人之骨气。
不管店主是否新儒家,饺子之道一以贯之,皮不薄然而不滞,肉不多然而丰盈,猪肉里拌有细碎葱花赋予疏淡之隔。东道主问我能吃几个,我说十五,他就给我要了三十,“来这里你肯定要吃双倍的量。”果然被我一扫光。东道主G和Z都是出身草根的评论家,大学时期就已经是龙门常客,现在文章立论始终清洁决绝,和店主一样都是善养浩然之气的人也。仔细再瞧这店内里,原来是一座老式日本木建筑,梁柱挑空,令人想到梁上也许有天鼠卢方、掣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样的侠士,龙门客栈之名不虚。而昏黄的光线、慢腾腾的吊扇、刻满食客痕迹的木头桌,都让人回想另一个电影里任侠的时代:6、70年代,胡金铨从《龙门客栈》拍到《侠女》、拍到《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片中风流反衬现实的黯淡,却令国人的想象力重回历史上曾有的高贵中去。
店主不是附庸风雅,是真胸襟。要是附庸风雅者,可能会题“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样的句子,好曲打广告;他也不媚俗,媚俗的话,他会说:“君子远庖厨”,索性馆也不开了。但他选择的是“忠恕而已矣”,厚道中带着孤高,孤高中有一种寂寞在,大概他也知道他的饺子无敌罢。而传说中,台北许多卖饺子的都跟龙门的老老板学过包水饺,他并不是老舍《断魂枪》里那个坚称“不传,不传”的雪中隐士。
我回到借住处,想起“礼失求诸野”这句话,旋即又怪自己中原主义遗毒,中原的礼固然是失了,台北并不是野。饮食之道存乎台北——我们可尝之于遗民的思乡情中,它催迫出一个更乌托邦的故乡;音乐之道存乎日本,且听尺八顿挫迂回之气,道尽浪客剑心;士之气概存乎韩国,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杀伊藤博文,血溅五步、天下缟素,而全中国竟噤声敛手……中原葆有的,也许只有一份莫名的狂气,“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试诸中原君子,进取容易,有所不为则太难了。人心不古,我们却竟然在台湾才看得到古人之心?就像当年胡金铨的武侠片取景,只能去到南韩才能找到一个接近理想中完美的古中国之氤氲山水。
内地老百姓,对台湾同胞有过数十年的偏见,70年代前以为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80年代以为人家只知道听邓丽君,90年代以为议会就是打架……现在开放旅游是最直接的纠正教育,多少朋友来过一次台湾就深深折服——那是折服于自己内心深处不肯承认或者遗忘已久的一份淳朴,然后惊讶地发现少些计算、少些斗争,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少些倨傲、多点温柔,自然是有爱洋溢。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于本性,恕及他人。而且他人也未必不是大隐隐于市的,比如我前一天晚上在台北坐计程车,与同车人一直在谈论台湾学院诗人杨牧,下车的时候,司机幽幽的搭话:“杨牧挺不错的。”然后免收我们车资。须知杨牧诗风绵密典雅、思辨繁复,内地一般文学爱好者都不太读他呢。
第二天独自逛重庆南路,意外食得第二好的刀削面——这次要还一个礼给北京,记忆中最好吃的刀削面是在北京大学原学三食堂人头涌涌的面食部。重庆南路这家叫“北平田园”,题字者是蒋纬国,面揉得削得煮得都点到即止。“北平田园”的玻璃窗上没有孔夫子语录,却贴着大招贴:“拒吃美国牛内脏、牛绞肉、牛脊髓”,这就是“狷者有所不为”的现代版本了——话浅而义大,反对的是政府阿谀强国之举,足见台湾人之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