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校历史学科的专业必修课,世界古代史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对于学生打下良好的史学基础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因此可将其引入高校历史课堂,尤其是且古且洋的世界古代史课程之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大量引入相关文献、近现代学者的论著等史料,不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也可起到培养历史学本科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高校;世界古代史;史料;古罗马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03-02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国内高校历史学科培养体系中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文明最初发展阶段的了解得到加深,并为学习世界中世纪史、近代史、现当代史打下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连续三年承担本学院历史学本科必修课世界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由于年代久远,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任何相关内容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很多大一学生仍旧保持着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以识记为主,欠缺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对于很多相关问题并没有能深入理解。而史料是历史学研究最为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有鉴于此,在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大量文献、近现代学者的论著、历史图片等史料,期望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并打下一定的史学功底。
一、“古代罗马文明”章节中文献的引入与分析
世界古代史课程共72个课时,使用的教材是由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史编》(2011年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总课时量,笔者将这门课程的授课分为六章:史前时代、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在这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将其分成了六小节,其中,罗马共和国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是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的授课过程中,罗马如何从共和国时代过渡到帝国时代,如何走向繁荣,又如何逐渐衰落的内容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同时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较多的文献资料作为例证,试图让学生逐渐了解史料阅读与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在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的过程中,数位军政人物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前三头同盟”中恺撒、庞培、克拉苏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个部分在教材上较为简略,只是陈述了三人从联盟关系到逐渐恶化成为对手的过程,并没有深入分析这种关系变化的深层社会背景及其影响。鑒于这种情况,笔者引入亲历者恺撒的重要著作《内战记》[1]中的相关内容,令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和深入地了解共和国末期罗马内部的政局变化。同时,笔者还引入了著名罗马史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这部名著中有大量关于恺撒、克拉苏等的介绍与评议[2],可供学生参考。
其次,罗马法不仅在罗马走向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罗马世界内聚性品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罗马人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是教材中有关罗马法的论述较少,与其在罗马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为了补充这一内容,我通过对《塞奥多西法典》[3]中相关条目的引入,试图让学生了解罗马法的基本发展情况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再次,罗马帝国巧妙运用自己的军团不断在亚平宁半岛及周边地区开疆拓土,可以说,罗马共和国史及罗马帝国早期历史就是罗马人不断进行外侵的历史。而这些战争中,罗马与西地中海霸主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是重点内容。这场战争对于罗马国家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波里比阿的《罗马帝国的崛起》,这部文献对第二次布匿战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4],是十分珍贵的史料。同时,结合布匿战争的相关地图,能让学生对这一重要战争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最后,有关罗马帝国衰亡的内容向来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教材中所持的观点认为,年幼的皇帝罗慕路斯在476年被日耳曼联军废黜,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政权的灭亡。这种观点是传统意义上的看法,而教材中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但笔者仍然认为,对于这样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对这一时期东西部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才能真正地发掘出日耳曼人为何能够轻易获胜,以及与帝国东部地区相比,为何西部地区会首先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所以,在这个部分的授课过程中,我引入了左西莫斯的《罗马新史》[5]、尤特罗庇乌斯的《罗马国史大纲》[6]等文献资料,就其中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试图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以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当中,大部分国内已有中译本,这样也为学生阅读这些文献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大量文献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重视程度和尝试分析与应用史料的能力,而且可作为教材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的了解。
二、“古代罗马文明”章节中论著及论文的引入与分析
除了文献资料之外,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著作和论文)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参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世界史学科中,很多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应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古代罗马文明”相关论著和论文内容的引入与分析,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
首先,目前,国内外学界有关罗马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尤其是国外学者的众多极具分量的论著,我认为十分有引入教学的必要。其中,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7]、特奥多尔·蒙森的《罗马史》(第二卷)[8]等都对罗马如何从共和国过渡到帝国,如何走向繁荣状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作为教材以及相关文献的补充。
其次,“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论题不仅是“古代罗马文明”授课内容的重点,同时也涉及世界古代史与中世纪史的分段问题。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9]中所持的“衰亡”观点在学界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200多年,他的观点亦体现在现今教材之中。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彼得·布朗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转型说”逐渐开始挑战吉本的“衰亡说”。笔者将彼得·布朗[10] 、埃弗利尔·卡梅伦[11]等学者著作中的“转型”观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给学生更多的史料参考,同时也期望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能力。 最后,除了国内外学者的论著之外,笔者还引入了不少专题性论文,如李隆国的《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12]等,试图让学生了解国内罗马史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令其在就罗马文明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有所参考。
笔者在“古代罗马文明”章节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就罗马发展的相关问题引入以上专著和论文,希望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应用史料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把握学界最近研究动态的目的。
三、小结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古代史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历史学培养方案中几乎都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对于这样一门且古且洋,又与高中历史课程无衔接的课程,大一新生在把握相关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笔者以“古代罗马文明”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文献、近现代学者的论著和論文等重要史料,希望能够在补充教材内容的同时,充实这一课程的课堂内容,让学生逐渐养成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对“古罗马文明”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 参 考 文 献 ]
[1] [古罗马]恺撒.任炳湘,王士俊译.内战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古罗马]普鲁塔克著,席代岳译.希腊罗马名人传[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3] The Theodosian Code and Novels and The Sirmondian Con?鄄stitutions, a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glossary, and bibliog?鄄raphy by Clyde Pharr[M]. Princeton: Princeton U?鄄niversity Press, 1952.
[4] 波里比阿著,翁嘉声译.罗马帝国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古罗马]左西莫斯著,谢品巍譯.罗马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古罗马]尤特罗庇乌斯著,谢品巍译.罗马国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7] [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王乃新,郝际陶译.罗马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德]特奥多尔·蒙森著,李稼年译.罗马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 [英]保罗·维诺格拉多夫著,钟云龙译.中世纪欧洲的罗马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10] Peter Brown.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 A.D.150-750[M].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1.
[11] Averil Camero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late antiquity AD395—600[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12] 李隆国.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J].世界历史,2012(3).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高校;世界古代史;史料;古罗马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03-02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国内高校历史学科培养体系中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文明最初发展阶段的了解得到加深,并为学习世界中世纪史、近代史、现当代史打下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连续三年承担本学院历史学本科必修课世界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由于年代久远,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任何相关内容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很多大一学生仍旧保持着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以识记为主,欠缺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对于很多相关问题并没有能深入理解。而史料是历史学研究最为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有鉴于此,在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大量文献、近现代学者的论著、历史图片等史料,期望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并打下一定的史学功底。
一、“古代罗马文明”章节中文献的引入与分析
世界古代史课程共72个课时,使用的教材是由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史编》(2011年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总课时量,笔者将这门课程的授课分为六章:史前时代、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在这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将其分成了六小节,其中,罗马共和国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是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的授课过程中,罗马如何从共和国时代过渡到帝国时代,如何走向繁荣,又如何逐渐衰落的内容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同时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较多的文献资料作为例证,试图让学生逐渐了解史料阅读与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在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的过程中,数位军政人物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前三头同盟”中恺撒、庞培、克拉苏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个部分在教材上较为简略,只是陈述了三人从联盟关系到逐渐恶化成为对手的过程,并没有深入分析这种关系变化的深层社会背景及其影响。鑒于这种情况,笔者引入亲历者恺撒的重要著作《内战记》[1]中的相关内容,令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和深入地了解共和国末期罗马内部的政局变化。同时,笔者还引入了著名罗马史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这部名著中有大量关于恺撒、克拉苏等的介绍与评议[2],可供学生参考。
其次,罗马法不仅在罗马走向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罗马世界内聚性品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罗马人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是教材中有关罗马法的论述较少,与其在罗马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为了补充这一内容,我通过对《塞奥多西法典》[3]中相关条目的引入,试图让学生了解罗马法的基本发展情况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再次,罗马帝国巧妙运用自己的军团不断在亚平宁半岛及周边地区开疆拓土,可以说,罗马共和国史及罗马帝国早期历史就是罗马人不断进行外侵的历史。而这些战争中,罗马与西地中海霸主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是重点内容。这场战争对于罗马国家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波里比阿的《罗马帝国的崛起》,这部文献对第二次布匿战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4],是十分珍贵的史料。同时,结合布匿战争的相关地图,能让学生对这一重要战争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最后,有关罗马帝国衰亡的内容向来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教材中所持的观点认为,年幼的皇帝罗慕路斯在476年被日耳曼联军废黜,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政权的灭亡。这种观点是传统意义上的看法,而教材中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但笔者仍然认为,对于这样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对这一时期东西部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才能真正地发掘出日耳曼人为何能够轻易获胜,以及与帝国东部地区相比,为何西部地区会首先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所以,在这个部分的授课过程中,我引入了左西莫斯的《罗马新史》[5]、尤特罗庇乌斯的《罗马国史大纲》[6]等文献资料,就其中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试图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以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当中,大部分国内已有中译本,这样也为学生阅读这些文献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大量文献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重视程度和尝试分析与应用史料的能力,而且可作为教材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的了解。
二、“古代罗马文明”章节中论著及论文的引入与分析
除了文献资料之外,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著作和论文)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参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世界史学科中,很多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应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古代罗马文明”相关论著和论文内容的引入与分析,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
首先,目前,国内外学界有关罗马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尤其是国外学者的众多极具分量的论著,我认为十分有引入教学的必要。其中,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7]、特奥多尔·蒙森的《罗马史》(第二卷)[8]等都对罗马如何从共和国过渡到帝国,如何走向繁荣状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作为教材以及相关文献的补充。
其次,“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论题不仅是“古代罗马文明”授课内容的重点,同时也涉及世界古代史与中世纪史的分段问题。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9]中所持的“衰亡”观点在学界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200多年,他的观点亦体现在现今教材之中。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彼得·布朗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转型说”逐渐开始挑战吉本的“衰亡说”。笔者将彼得·布朗[10] 、埃弗利尔·卡梅伦[11]等学者著作中的“转型”观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给学生更多的史料参考,同时也期望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能力。 最后,除了国内外学者的论著之外,笔者还引入了不少专题性论文,如李隆国的《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12]等,试图让学生了解国内罗马史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令其在就罗马文明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有所参考。
笔者在“古代罗马文明”章节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就罗马发展的相关问题引入以上专著和论文,希望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应用史料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把握学界最近研究动态的目的。
三、小结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古代史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历史学培养方案中几乎都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对于这样一门且古且洋,又与高中历史课程无衔接的课程,大一新生在把握相关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笔者以“古代罗马文明”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文献、近现代学者的论著和論文等重要史料,希望能够在补充教材内容的同时,充实这一课程的课堂内容,让学生逐渐养成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对“古罗马文明”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 参 考 文 献 ]
[1] [古罗马]恺撒.任炳湘,王士俊译.内战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古罗马]普鲁塔克著,席代岳译.希腊罗马名人传[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3] The Theodosian Code and Novels and The Sirmondian Con?鄄stitutions, a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glossary, and bibliog?鄄raphy by Clyde Pharr[M]. Princeton: Princeton U?鄄niversity Press, 1952.
[4] 波里比阿著,翁嘉声译.罗马帝国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古罗马]左西莫斯著,谢品巍譯.罗马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古罗马]尤特罗庇乌斯著,谢品巍译.罗马国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7] [英]迈克尔·格兰特著,王乃新,郝际陶译.罗马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德]特奥多尔·蒙森著,李稼年译.罗马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 [英]保罗·维诺格拉多夫著,钟云龙译.中世纪欧洲的罗马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10] Peter Brown.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 A.D.150-750[M].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1.
[11] Averil Camero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late antiquity AD395—600[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12] 李隆国.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J].世界历史,2012(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