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性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变化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进行改变。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制度变化的发起者,所以其行为会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变化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管理者行为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也产生了适应行为,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改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财务管理制度要得到有效的运行,必须要有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但是管理者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并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变化的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原有的权力、职责范围很可能在制度变化后受到冲击。而恰恰是这种可能性的存在,管理者会对决策的思路或信念产生影响。所以管理者行为可能会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发生积极变迁,也可能会妨碍财务管理制度发生变化,最终促使或妨碍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剖析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我们引用“计划行为理论-TPB”以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1.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Ajzen研究发现人们行为意向的强弱程度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社会因素—主观规范
社会因素指个体感知到的身边重要的人对其执行某种行为所承受的压力,即主观规范。而主观规范又受“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某些员工眼里如同“方向标”,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感知。在制度发生变化过程中,这种来自于管理者的主观规范影响力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管理者支持决策,那么他所领导的员工认为与自己的直属领导站在同一立场上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在这种规范信念引导下,员工的行为意向当然是支持决策;如果管理者对某项决策采取的是抵触行为,那么他直属的员工就会有两种规范信念:抵制和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增加“顺从信念”。而管理层也恰恰在利用员工的这些“顺从信念”来左右他们的行动,进而影响决策。所以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对其下属员工进行某种暗示以影响员工的行为意向,最终促使员工产生支持或抵制决策的态度。
(2)个人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
影响行为意向的个人因素包括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消极或积极是个体行为态度的表现,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层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决策,可是某些管理者在对这种信息的诠释时,由于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因此添加了很多自己的主观观点。如果管理者将负面效应传递给员工,那么他们就会形成抵触的行为信念,导致消极的行为态度。可见,积极有效的沟通将有利于个体增强积极的行为信念,从而形成积极的行为态度,促使个体自然会采取正面的行为;相反,如果个体会因为消极的沟通最终采取比较抵触的行为,而这种抵触行为势必会影响整个决策的推进。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难易程度。员工在制度变化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直线经理的指示而执行某些指令。这意味着,如果他们的执行行为符合直线经理的期望,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得到支持,相反,他们的行为则会受到重重阻碍。可见,在决策过程中,员工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受到管理者的左右。管理者对决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员工的感知行为控制。
综上所述,根据Ajzen的TPB理论,管理者的行为意向是管理者行为的直接影响原因,而行为意向又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发挥管理者正面效用,决策将很难顺利执行。
2.管理者行为的作用
管理者由于其职位被赋予正式的权力,他们掌握公司内外广泛的信息和资源。当他们感觉某些决策与其个人利益相违背时,或者这些决策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他们很可能会利用各种方式影响决策。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管理者的行为表现迥异,并时刻影响着员工对决策的执行态度,而员工的态度又会对整个制度变化的推进产生影响。因此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文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论述了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制度变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通过分析管理者的行为模式对员工的影响,表明管理者的行为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变化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者行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最终会推进或妨碍制度的变化,这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敦力,江新峰.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基于薪酬公平的调节作用[J].会计研究,2015(08).
[2]Ajze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 179~211.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也产生了适应行为,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改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财务管理制度要得到有效的运行,必须要有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但是管理者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并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变化的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原有的权力、职责范围很可能在制度变化后受到冲击。而恰恰是这种可能性的存在,管理者会对决策的思路或信念产生影响。所以管理者行为可能会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发生积极变迁,也可能会妨碍财务管理制度发生变化,最终促使或妨碍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剖析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我们引用“计划行为理论-TPB”以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1.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Ajzen研究发现人们行为意向的强弱程度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社会因素—主观规范
社会因素指个体感知到的身边重要的人对其执行某种行为所承受的压力,即主观规范。而主观规范又受“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某些员工眼里如同“方向标”,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感知。在制度发生变化过程中,这种来自于管理者的主观规范影响力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管理者支持决策,那么他所领导的员工认为与自己的直属领导站在同一立场上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在这种规范信念引导下,员工的行为意向当然是支持决策;如果管理者对某项决策采取的是抵触行为,那么他直属的员工就会有两种规范信念:抵制和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增加“顺从信念”。而管理层也恰恰在利用员工的这些“顺从信念”来左右他们的行动,进而影响决策。所以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对其下属员工进行某种暗示以影响员工的行为意向,最终促使员工产生支持或抵制决策的态度。
(2)个人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
影响行为意向的个人因素包括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消极或积极是个体行为态度的表现,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层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决策,可是某些管理者在对这种信息的诠释时,由于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因此添加了很多自己的主观观点。如果管理者将负面效应传递给员工,那么他们就会形成抵触的行为信念,导致消极的行为态度。可见,积极有效的沟通将有利于个体增强积极的行为信念,从而形成积极的行为态度,促使个体自然会采取正面的行为;相反,如果个体会因为消极的沟通最终采取比较抵触的行为,而这种抵触行为势必会影响整个决策的推进。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难易程度。员工在制度变化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直线经理的指示而执行某些指令。这意味着,如果他们的执行行为符合直线经理的期望,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得到支持,相反,他们的行为则会受到重重阻碍。可见,在决策过程中,员工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受到管理者的左右。管理者对决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员工的感知行为控制。
综上所述,根据Ajzen的TPB理论,管理者的行为意向是管理者行为的直接影响原因,而行为意向又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发挥管理者正面效用,决策将很难顺利执行。
2.管理者行为的作用
管理者由于其职位被赋予正式的权力,他们掌握公司内外广泛的信息和资源。当他们感觉某些决策与其个人利益相违背时,或者这些决策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他们很可能会利用各种方式影响决策。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管理者的行为表现迥异,并时刻影响着员工对决策的执行态度,而员工的态度又会对整个制度变化的推进产生影响。因此管理者行为在财务管理制度变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文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论述了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制度变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通过分析管理者的行为模式对员工的影响,表明管理者的行为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变化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者行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最终会推进或妨碍制度的变化,这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敦力,江新峰.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基于薪酬公平的调节作用[J].会计研究,2015(08).
[2]Ajze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 17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