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不公正的世界秩序,本质就是军事-金融霸权
我们这几代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一个“真理”似的观念:近世以来的“西风压倒东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是市场经济对小农经济乃至土著原始部落经济的胜利,是民主和科学对专制和蒙昧的胜利。然而,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以让中国从酣睡中苏醒、开始屈辱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为例。来犯的英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船坚炮利”,只有一艘铁皮舰,而这艘铁皮舰还是执行后勤任务的,并未参战;英国军队人数不过7000,而且是不识地理、不谙地形、劳师袭远的疲惫之师。为什么清朝调集的大部队以绝对的优势兵力,竟不能应付7000人的海盗?答案是两个:一是清军“军饷”严重缺乏,军纪废弛,因穷成匪,致使沿海百姓反为英探;二是清军不擅长现代海洋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被英军打中漕运的七寸,经济和税收面临致命打击,只能破财免灾。
由此,《五百年来谁著史》的作者、北大教授韩毓海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根源是国家能力尤其是财政金融能力的失败,从而对“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国在19世纪走向衰败和落伍,长期战乱分裂的欧洲为什么会在19世纪后领先世界?”的所谓“李约瑟之谜”做了振聋发聩的阐释。
全书跳脱出了单纯历史书籍的范围,毫无顾忌地向“历史照进现实”的方向急流勇进。韩毓海从世界体系历史学派的理论出发,跨越文、史、哲、政、经五个领域,以“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的大历史视野,将各种现代流行语境下“非主流”的、被人忽视的前人精华冶于一炉,成就了一本颠覆型励志型史书。
韩毓海对既有的“世界史”概念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近代以来欧洲的胜利并非意味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胜利,也不是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的胜利,而是以民族国家为表现形式的“军事-金融-国家”联合体的胜利。在韩毓海看来,“解释这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核心就在于‘国家能力’”。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奠定,最初就是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银行家们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赚到了钱,投资于国家间的战争,最终则是金融家通过攫取“世界货币”发钞权而让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投资冒险买单。这种“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体制,才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关键。中国在现代图景中却因为文化蜕化、封建势力强大、财政金融落后导致国家组织能力低下,一盘散沙不敌一个拳头。现代主流的关于西方的光明印象和对中国如何落后的认识,几乎都是胜利者通过军事霸权和文化渗透而成功进行的“对历史小姑娘的打扮”而已。作者破除历史迷信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
当然,这幅规模宏大的拼图由于线索众多,而且是由一篇篇讲义汇集而成的,在历史、文化和政治语境的转换和衔接上尚有一些不协调之处。但是,瑕不掩瑜,在全书的滔滔雄辩、旁征博引和励志语境中,读者对此可能丝毫感受不到。而对于那些过于敏锐的读者而言,这些瑕疵反而促使他们沿着作者立下的航标去思考、去探索自己的答案。
最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是,面临这种汹汹而来的“军事-金融-国家”体制,中国是学日本脱亚入欧,还是走自己的道路?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道路?对此,韩毓海提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发达。中国代表着一条自然、健康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道路,能推动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世界经济体系。而欧洲走的恰恰是被罗马帝国的崩溃和持续战乱打断扭曲了的“变态”道路。中国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和倡导“世界大同”理想的文化传统中,蕴含了创造“中国模式”和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透着勃勃生机的种子。
闹了半天,原来武功秘籍就在我们家里!
我们这几代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一个“真理”似的观念:近世以来的“西风压倒东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是市场经济对小农经济乃至土著原始部落经济的胜利,是民主和科学对专制和蒙昧的胜利。然而,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以让中国从酣睡中苏醒、开始屈辱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为例。来犯的英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船坚炮利”,只有一艘铁皮舰,而这艘铁皮舰还是执行后勤任务的,并未参战;英国军队人数不过7000,而且是不识地理、不谙地形、劳师袭远的疲惫之师。为什么清朝调集的大部队以绝对的优势兵力,竟不能应付7000人的海盗?答案是两个:一是清军“军饷”严重缺乏,军纪废弛,因穷成匪,致使沿海百姓反为英探;二是清军不擅长现代海洋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被英军打中漕运的七寸,经济和税收面临致命打击,只能破财免灾。
由此,《五百年来谁著史》的作者、北大教授韩毓海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根源是国家能力尤其是财政金融能力的失败,从而对“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国在19世纪走向衰败和落伍,长期战乱分裂的欧洲为什么会在19世纪后领先世界?”的所谓“李约瑟之谜”做了振聋发聩的阐释。
全书跳脱出了单纯历史书籍的范围,毫无顾忌地向“历史照进现实”的方向急流勇进。韩毓海从世界体系历史学派的理论出发,跨越文、史、哲、政、经五个领域,以“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的大历史视野,将各种现代流行语境下“非主流”的、被人忽视的前人精华冶于一炉,成就了一本颠覆型励志型史书。
韩毓海对既有的“世界史”概念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近代以来欧洲的胜利并非意味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胜利,也不是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的胜利,而是以民族国家为表现形式的“军事-金融-国家”联合体的胜利。在韩毓海看来,“解释这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核心就在于‘国家能力’”。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奠定,最初就是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银行家们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赚到了钱,投资于国家间的战争,最终则是金融家通过攫取“世界货币”发钞权而让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投资冒险买单。这种“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体制,才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关键。中国在现代图景中却因为文化蜕化、封建势力强大、财政金融落后导致国家组织能力低下,一盘散沙不敌一个拳头。现代主流的关于西方的光明印象和对中国如何落后的认识,几乎都是胜利者通过军事霸权和文化渗透而成功进行的“对历史小姑娘的打扮”而已。作者破除历史迷信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
当然,这幅规模宏大的拼图由于线索众多,而且是由一篇篇讲义汇集而成的,在历史、文化和政治语境的转换和衔接上尚有一些不协调之处。但是,瑕不掩瑜,在全书的滔滔雄辩、旁征博引和励志语境中,读者对此可能丝毫感受不到。而对于那些过于敏锐的读者而言,这些瑕疵反而促使他们沿着作者立下的航标去思考、去探索自己的答案。
最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是,面临这种汹汹而来的“军事-金融-国家”体制,中国是学日本脱亚入欧,还是走自己的道路?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道路?对此,韩毓海提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发达。中国代表着一条自然、健康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道路,能推动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世界经济体系。而欧洲走的恰恰是被罗马帝国的崩溃和持续战乱打断扭曲了的“变态”道路。中国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和倡导“世界大同”理想的文化传统中,蕴含了创造“中国模式”和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透着勃勃生机的种子。
闹了半天,原来武功秘籍就在我们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