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格伦·谢伦伯格进行过一次实验,他让一名研究生帮他搜集大调的欢快歌曲和小调的忧伤歌曲。本来,他们搜集的歌曲情感都很清晰,这样比较容易在将来的研究课题上演奏。然而不久,那名研究生发现在早期音乐时代,即从古典音乐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大调的欢快歌曲很容易搜集,但到了当代流行音乐时期,事情就变得很困难了。
6年前,格伦·谢伦伯格(Glenn Schellenberg)计划做一项实验。谢伦伯格在多伦多大学研究音乐心理学,这项实验背后的目的简单又明确:他仅仅想要为人们演奏音乐,然后让他们评价音乐带来的感触是欢乐还是忧伤。
欢乐和忧伤这两种情绪在音乐中相对比较容易鉴别出。尽管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歌词或是各种乐器)不尽相同,但谢伦伯格表示,歌曲的节奏以及它的大小调对情感的表达都影响深刻。
“听起来欢快明朗的歌曲通常是大调,它的速度一般比较快,节奏感也更强,”他解说道,“相反的,听起来忧郁悲伤的歌曲一般节奏缓慢,它们通常是小调。”
因此,谢伦伯格让一名研究生帮他搜集大调的欢快歌曲和小调的忧伤歌曲。本来,他们搜集的歌曲情感都很清晰,这样比较容易在将来的研究课题上演奏。然而不久,那名研究生发现在早期音乐时代,即从古典音乐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大调的欢快歌曲很容易搜集,但到了当代流行音乐时期,事情就变得很困难了。
快节奏的歌曲不胜枚举,但他搜集的大多是小调的,而且表达欢快的旋律也不明显。比起过去的音乐,它们在情感上更为复杂。
“事情反复两三次都不得成功,于是他回想起流行音乐的特点,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纯粹的欢乐曲调,而是混合的乐曲,”谢伦伯格说道,“我开始考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音乐的情感发生了某种转变吗?谢伦伯格陷入了沉思。那么,音乐表达的情感又是如何转变的呢?
流行音乐的情感演变
为了得出结论,谢伦伯格做了一项与原先完全不同的调研。他依据歌曲的节奏和大小调分析了1000多首歌曲——来源是1965年至2009年排名前40的热门歌曲。
尽管1965年的黑人音乐(蓝调音乐)数不胜数,但佩屈拉·克拉克(Petula Clark)的歌曲“I Know a Place”仍然在当年脱颖而出。它的曲调是上扬的,就像1965年排名前40的其他热门歌曲一样,它是一首大调音乐。谢伦伯格叙述道,“所有在音乐排行榜上公布的(排名前40)歌曲都是大调音乐。”
结果,就像“I Know a Place”一样,其中的许多歌曲都传达了一种欢快的情绪——似乎美好时光就在眼前。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调音乐在前40名热门歌曲中的主导地位开始转变,这种转变由慢及快,直至彻底变革。“截至2009年,”谢伦伯格说,“排名榜上前40名的歌曲中只有18首是大调音乐。”
这就意味着在前40的热门歌曲中,有22首都是小调音乐,占据了大多数。而小调则是混合乐曲和忧伤旋律的代名词。举例来说,说唱歌手T.I.的歌曲“Dead and Gone”冲上了2009年音乐排行榜的第12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歌的表意是积极向上的——脱离自暴自弃。但小调的演奏方式令整首歌听起来压抑无比。
根据谢伦伯格的研究,在过去十年的后段时期,小调演奏的热门歌曲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两倍。谢伦伯格表示,“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听带有消极情感的音乐了。”
复杂的流行乐
追根寻底,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现在的人比起六七十年代的人,更倾向于听纠纷和忧伤的曲调呢?谢伦伯格并不认为现在的人更易感伤。
“我觉得人们都自视聪慧。如今,由于听起来像是陈词滥调,直截了当地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已经过时了。如果你去听儿歌,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和‘The Wheels on the Bus’,你会发现它们节奏很快,且皆为大调。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感觉——直截了当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对当代人来说太幼稚,难以入耳。但我认为凡是单纯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都有一种质朴的内涵在其中。”谢伦伯格表示。
如果你用小调演奏音乐,即使你所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快速的旋律听起来也有种复杂的情感。
谢伦伯格说,“由于从一方面而言,它表达了忧伤的情绪,同时从另一方面而言,它又表达了欢乐的情绪,因此,它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复杂。”
流行乐的复杂性让听众和作曲人都感受到了世事变幻而非懵懂幼稚,从这一角度来说,谢伦伯格解释道,直截了当的欢乐之情表达不如过去那么广泛被人接受了。它如《脱线家族》(1995年美国上映的家庭喜剧)般与时代脱节了,而没有化身《摩登家庭》(2009年上映的美国家庭喜剧)。
“人们对忧伤和暧昧不明的曲调更加欣赏了,”谢伦伯格讲道,“生活日趋复杂,于是他们希望他们所消费的东西也有类似的复杂性。”忧伤和暧昧正是最新的情感风尚。(编辑: 杨磊)
格伦·谢伦伯格进行过一次实验,他让一名研究生帮他搜集大调的欢快歌曲和小调的忧伤歌曲。本来,他们搜集的歌曲情感都很清晰,这样比较容易在将来的研究课题上演奏。然而不久,那名研究生发现在早期音乐时代,即从古典音乐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大调的欢快歌曲很容易搜集,但到了当代流行音乐时期,事情就变得很困难了。
6年前,格伦·谢伦伯格(Glenn Schellenberg)计划做一项实验。谢伦伯格在多伦多大学研究音乐心理学,这项实验背后的目的简单又明确:他仅仅想要为人们演奏音乐,然后让他们评价音乐带来的感触是欢乐还是忧伤。
欢乐和忧伤这两种情绪在音乐中相对比较容易鉴别出。尽管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歌词或是各种乐器)不尽相同,但谢伦伯格表示,歌曲的节奏以及它的大小调对情感的表达都影响深刻。
“听起来欢快明朗的歌曲通常是大调,它的速度一般比较快,节奏感也更强,”他解说道,“相反的,听起来忧郁悲伤的歌曲一般节奏缓慢,它们通常是小调。”
因此,谢伦伯格让一名研究生帮他搜集大调的欢快歌曲和小调的忧伤歌曲。本来,他们搜集的歌曲情感都很清晰,这样比较容易在将来的研究课题上演奏。然而不久,那名研究生发现在早期音乐时代,即从古典音乐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大调的欢快歌曲很容易搜集,但到了当代流行音乐时期,事情就变得很困难了。
快节奏的歌曲不胜枚举,但他搜集的大多是小调的,而且表达欢快的旋律也不明显。比起过去的音乐,它们在情感上更为复杂。
“事情反复两三次都不得成功,于是他回想起流行音乐的特点,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纯粹的欢乐曲调,而是混合的乐曲,”谢伦伯格说道,“我开始考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音乐的情感发生了某种转变吗?谢伦伯格陷入了沉思。那么,音乐表达的情感又是如何转变的呢?
流行音乐的情感演变
为了得出结论,谢伦伯格做了一项与原先完全不同的调研。他依据歌曲的节奏和大小调分析了1000多首歌曲——来源是1965年至2009年排名前40的热门歌曲。
尽管1965年的黑人音乐(蓝调音乐)数不胜数,但佩屈拉·克拉克(Petula Clark)的歌曲“I Know a Place”仍然在当年脱颖而出。它的曲调是上扬的,就像1965年排名前40的其他热门歌曲一样,它是一首大调音乐。谢伦伯格叙述道,“所有在音乐排行榜上公布的(排名前40)歌曲都是大调音乐。”
结果,就像“I Know a Place”一样,其中的许多歌曲都传达了一种欢快的情绪——似乎美好时光就在眼前。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调音乐在前40名热门歌曲中的主导地位开始转变,这种转变由慢及快,直至彻底变革。“截至2009年,”谢伦伯格说,“排名榜上前40名的歌曲中只有18首是大调音乐。”
这就意味着在前40的热门歌曲中,有22首都是小调音乐,占据了大多数。而小调则是混合乐曲和忧伤旋律的代名词。举例来说,说唱歌手T.I.的歌曲“Dead and Gone”冲上了2009年音乐排行榜的第12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歌的表意是积极向上的——脱离自暴自弃。但小调的演奏方式令整首歌听起来压抑无比。
根据谢伦伯格的研究,在过去十年的后段时期,小调演奏的热门歌曲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两倍。谢伦伯格表示,“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听带有消极情感的音乐了。”
复杂的流行乐
追根寻底,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现在的人比起六七十年代的人,更倾向于听纠纷和忧伤的曲调呢?谢伦伯格并不认为现在的人更易感伤。
“我觉得人们都自视聪慧。如今,由于听起来像是陈词滥调,直截了当地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已经过时了。如果你去听儿歌,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和‘The Wheels on the Bus’,你会发现它们节奏很快,且皆为大调。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感觉——直截了当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对当代人来说太幼稚,难以入耳。但我认为凡是单纯表达欢乐之情的歌曲,都有一种质朴的内涵在其中。”谢伦伯格表示。
如果你用小调演奏音乐,即使你所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快速的旋律听起来也有种复杂的情感。
谢伦伯格说,“由于从一方面而言,它表达了忧伤的情绪,同时从另一方面而言,它又表达了欢乐的情绪,因此,它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复杂。”
流行乐的复杂性让听众和作曲人都感受到了世事变幻而非懵懂幼稚,从这一角度来说,谢伦伯格解释道,直截了当的欢乐之情表达不如过去那么广泛被人接受了。它如《脱线家族》(1995年美国上映的家庭喜剧)般与时代脱节了,而没有化身《摩登家庭》(2009年上映的美国家庭喜剧)。
“人们对忧伤和暧昧不明的曲调更加欣赏了,”谢伦伯格讲道,“生活日趋复杂,于是他们希望他们所消费的东西也有类似的复杂性。”忧伤和暧昧正是最新的情感风尚。(编辑: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