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步入傻瓜时代
很多设计师是为了缔造历史而存在的!是他们,让高高在上原本只属于高端用户的数码产品变得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是他们,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数码产品的“魔环”,让科技真正做到了平易近人:也正是他们,让产品的多功能性成为了可能,“傻瓜化”的数码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在数码业界,设计的地位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它创造了消费级数码产业,如今它也依旧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仿佛是这个产业里永不知疲倦的时钟,只是一味的向前;或许,现在的社会里,尽管各大产业的剧烈竞争造成了赤裸裸商业化的加速,仿佛只有金钱是惟一的指挥棒,用冰冷冷的金钱、产品和策略改造一个时代,但是只有设计依然在没有人看得到的幕后彷徨留恋,实际却起了决定性作用。诚然,现代的数码产品设计依然是以高科技为核心,但本质上还是艺术;设计也要为产品和用户服务,但它又像是深情款款的诗人。设计注定要经历无数的推倒重来和市场考验,但它依然如生命力不息的战士。传统高科技的竞争规则,世俗成败的观念和标准,都无法衡量它、评价它。她不断受伤、不断自残、不断迷途、不断失落,但是它的生命力总是超越我们凡人的思维,总是比我们要先行一步。因为有了设计的存在,数码产品业因此不过分的阳春白雪,因此不至于过分冷酷。就像苹果电脑足以成为所有电脑用户的情人,设计也正是现代数码工业的灵魂!
用MP4听音乐看视频,用闪存式摄像机记录生活,用笔记本电脑无线即时传送图片到网上,用手机GPS定位系统查找最近的路线……这就是城市里的你我他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倘若让时光倒拨十年,这一切就如天方夜谭般不可思议。但是,借助众多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的群策群力,科技让即使身为平凡人的我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你会惊奇的发现,身边再小的事情,也越来越脱离不了数码产品的陪伴。而新颖设计的数码产品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旧有的产品,成为你的新宠。它们或在功能上有诸多优势,又或是在外观上让你可以成为众人的焦点。总之,当你选择了数码产品,你同时也就选择好了全新的消费理念——人有我新,设计为先。其实,说白了,设计的核心就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设计承载着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就以数码产品而言,各年龄层次都有着不同的定位-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带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此类产品。因此,数码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也就是说,厂商所生产的数码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更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以手机为例,最初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功能可谓非常单一。但是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后来,打游戏、看电子书、上网、拍照、摄像、查地图、发邮件……手机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产品。又有设计师从人性出发,返璞归真,设计出了化妆盒手机、声控手机、一键手机……也一样赢得了无数的消费者。更易用、更简单、更“傻瓜”,这样的设计思路不断成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这场数码盛宴中来,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国籍、民族、宗教、老幼紧密地团结如一家。设计,就这样轻松地打开了全民数码“傻瓜”时代的“铁门”。
人性化,创新设计永无止境
ThinkPad笔记本外壳
一个真正会挑选笔记本电脑的人,外壳材质必定是不能忽略的重要考核部分。笔记本电脑外壳不仅决定了是否时尚美观,更关乎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而在这个方面,ThinkPad笔记本电脑可谓是最具个性的案例。不仅因为ThinkPad总是一副黑衣裹身,更因为它那出色的外壳设计理念以及技术。
其实,IBM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最早是白色。1991年3月,IBM最早开发A4大小的笔记本电脑“PS/55note”时,位于日本神奈川县IBM大和研究所的设计部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设计人员认为黑色可以突出造型美,同时适合于任何环境,是人类永远不会厌倦的色彩。最终,黑色成为ThinkPad沿用至今的黑色基调。黑色的ThinkPad外观颜色是不变的,但是在其发展历程中,外壳材质却有过几种不同的类型。使用的材料和喷漆工艺不同,质感也是不同的。就目前而言,ThinkPad所使用过的表面处理和喷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BS树脂、碳纤维、黑色金属喷漆、含钛Peach Skin喷漆、铝合金镜面处理(仅有停产的S31使用过)。
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但真正让ThinkPad外壳享有盛誉的是含钛Peach Skin喷漆外壳(并不是外界误传的钛合金外壳),这种工艺令ThinkPad拥有了皮肤质感的外壳,具有出色的耐磨、耐脏性能。外壳脏了用普通的布蘸上水就可以擦干净,而一般的尖锐物体也不容易给它留下划痕,不娇贵是含钛Peach Skin喷漆外壳ThinkPad的最大特点。2005年,ThinkPad被联想收购,并在之后推出过银色外壳的Z60以及皮质外壳的机型。不过,这只是点缀而已,经典的皮肤质感还将是ThinkPad家族中最受欢迎的设计。
诺基亚按键设计
大学同学手上的一款诺基亚5110,至今还在健康服役;家中一位亲戚,手中的诺基亚8210至今还在正常使用……这并非广告,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是的,诺基亚手机在用户的口碑中一向都以功能与耐用性取胜,但是多年以来,我们认为之所以能造就诺基亚今天全球如日中天地位的原因,还在于诺基亚向来在某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上的把握与坚持,而最直接的例子便是诺基亚手机的键盘。
尽管诺基亚是一个很喜欢在键盘上做文章的厂商,但无论诺基亚手机采用何种样式的键盘,何种材质的键盘,坚持得最好的都是一个:优良的数字按键手感。从早先到的3210、8210,到今天最新款的诺基亚手机,大部分型号手机的数字按键操作手感几乎都是一脉相承,回馈适中,键程清晰,非常适合快速点击操作。 不管是玩经典的《贪食蛇》游戏,还是用来进行文本的输入,诺基亚手机的键盘从来都不会成为人与手机之交流的障碍。虽然到今天,诺基亚手机的产品线细化程度已经很深,但是在人机交互的根本接触点一键盘上,诺基亚却是从来都不放松,但凡大受欢迎的诺基亚手机,如中高端的N70、N73、N95,中低端的5300、6300、6120 C18ssic,及至入门级的1、2系列,都无一例外拥有着令人称道的键盘操作手感,而这种手感,便是诺基亚手机一如既往所坚持的人性化细节之所在。
尼康单反整体设计
从传统胶片时代开始,尼康就已经备受推崇,这源于它对全世界专业摄影师的了解,并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因此其相机的设计理念就更加人性化,每一代F系列胶片机几乎都可以赢得众多专业摄影师的青睐。当然,这种人性化更多的是迎合专业用户的。
对于很多顶级摄影师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那些作为专业相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拍摄性能和可靠的相机基本操作,这也是各顶级数码单反的精髓所在。对尼康来说,D3就是其90年相机生产历史的沉淀和技术精髓的集合体,整个相机从内到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毫无疑问,尼康专业相机一直以来就具备卓越的握持手感,功能配置专业、严谨,按键操控方便,但是从D3开始,这种设计理念更得到了加强,更加强调“Ergonomic”(人体工学),甚至请到了大名鼎鼎的Giugiaro Design来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因此我们看到,摄影师、相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体验已经深入到D3的每一个细节中——指令转盘和顶端控制面板需要多大的倾斜角度,把手的外形要统一成什么形状、指槽要多深才能带来持机和操作的舒适性,相机五棱镜顶部的曲线、把手和侧面板都要被设计指向镜头光轴的中心,快门按键按下的力度需多大,反光板的震动应控制在什么程度……这些人体工学设计不仅带来了更为专业硬朗的视觉效果,也带来更为舒适的操作体验,让专业摄影师能够更集中注意力于拍摄。
惠普喷墨打印机触摸屏设计
虽然在商用领域也经常能够看到喷墨打印机的身影,但喷墨家用、激光商用,几乎已经是打印机领域的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作为打印机产品的领导厂商,惠普在技术研发方面有着巨额投入——据了解,惠普每年在打印与成像研发领域投资10亿美元,经过20多年的积累,在打印领域已经拥有7000多项专利。从世界上第一台喷墨打印机,到全球首款彩色喷墨打印机,从新型墨水Vivera到创新打印技术平台SPT全维打印引擎……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不仅彰显了惠普公司的创新实力,更对行业和用户有着深远意义。定位于家用的喷墨打印机,操控的方便性自然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惠普创造性地在打印机领域首先提出了触摸操控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其全线的喷墨打印机产品中。从惠普的第一款触摸屏打印机——HP Photosman D7368开始,惠普推出的所有喷墨打印机均采用了触摸屏设计,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直观地在所有的惠普喷墨打印机上用手指指点屏幕进行操作,对于以照片打印功能见长的喷墨打印机而言,操控的便利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惠普的这一超前设计,不但为用户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而且迎合了目前数码产品上最为流行的Touch(触摸)设计理念,可谓一举多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触摸屏设计,并非仅仅提升了操控的便利性,更为打印机增加了多项实用功能——例如,照片打印之前的简单编辑、涂鸦,在非触摸屏的打印机上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现在,在惠普的照片打印机上,我们可以完全脱离电脑,轻松表达自己的创意,打印机的用途和娱乐性又得到了升华。
Handycam数码摄像机触摸屏技术
从品牌创立之初,Handycam就以领先科技、追求更高品质影像、体积轻巧和更便于操作的数码摄像机为目标。Handycam家族的一系列数码摄像机无论在技术含量还是造型设计上都秉承着这一原则,不断给广大数码摄像机使用者带来惊喜和愉快的拍摄体验。因此也确立了索尼Handycam的品牌地位,在全球都拥有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23年来索尼Handycam的工程师们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追求,研发和创造了多项技术成果,让起初只能用于专业领域和只能满足于拍摄动态画面的数码摄像机展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同时让数码摄像机更加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Handycam产品中无处不体现贴近用户、方便用户使用的设计理念,触摸屏技术的应用就是Handycam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1999年6月,全球第一款有可触摸显示屏的索尼Handvcsm DCR-PC3推向市场。它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然后把接收的信息送主机,简化了机身按键的同时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索尼在民用级数码摄像机全线产品中采用触摸屏幕操作。
设计之道
设计的起源分两种,一是发明,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首先,“发明”是从无到有,根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如若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功能、性格等方面进行政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革新”。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设计并非只停留在表象,除了千变万化的造型外,我们更多应着眼于产品相关的应用环境的适应。正如著名的设计师一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艾斯林格所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以人为核心建立一套设计的基本准则必不可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家知名企业的设计之道。
EF:在每一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过程中,是否有它们都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如果有,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Eric Chen:在摩托罗拉的产品设计中,设计的原则很多,但第一讲求的是设计语言,因为这代表着品牌。设计的原则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造型、外观、材质、色彩、声音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说,便是摩托罗拉手机的“3米法则”,即任何一款摩托罗拉的手机都可以让人在3米的距离内具备明确的品牌可识别性。
Dennis Poon:摩托罗拉在产品UI方面的设计原则是:摩托罗拉的每一款手机一定要达到足够的用户满意度。而要达到这个满意度,UI的可用性便是第一位的,让用户第一时间拿到手机就可以脱离说明书来进行使用。另外,我们还要保证每一款摩托罗拉的手机在用户手中都拥有同样的使用感受。但总 体来说,我们在进行摩托罗拉手机的UI设计上,都坚持着8个字的原则:“简约、丰富、惊喜、诚实。”
EF:摩托罗拉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高、中、低区分的?是否会根据产品本身高、中、低档次的定位来划分呢?
Eric Chen:摩托罗拉认为,不管是哪一款产品,不管是低端还是高端的产品,都应该有设计包含其中,只是设计元素的多少要因产品而定。如在高端产品、时尚产品中,设计元素就会比较多,还会涉及到质感、材料等诸多方面,如MOTOROKR E8,它就采用了非常简的设计,而且在材质的应用上也是非常出色的。总之,好的设计、合适的材质运用,才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要说好的设计在成功产品中占到的比例,这个并不好明确表达,我只能说每款产品要成功,一定会有设计因素在其中,但最后的成功还需要其他很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行。
Dennis Poon:从UI的角度来看,不管产品是高端还是低端,都要把设计做到最好才行。从用户角度来理解。低端用户更关心功能和价格,高端用户则更关心设计,材质等。UI在成功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好说。因为UI和工业设计不同,前者是有外观识别性的,UI则不一样,它的延续性会更强,而且UI会在消费者实际购买手机的时,才会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优秀的工业设计带来的是第一次的成功,而UI则会在日后带来更多的用户,比如RAZR V3的这种尝试就算是延伸到了RAZRV81上了。
EF:V3是手机设计领域的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一个标杆。那么在V3之后,摩托罗拉的是如何将V3精神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呢?
Eric Chen:从近期摩托罗拉成功的产品上来看,从V3到V8,“薄”肯定是延续得很好的一个要素。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V3与V8相比,V8在产品内部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比起V3毫无疑问是进步了很多。要我说来,从V3到V8,延续得最好的便是“将薄与产品的耐用性二者兼顾”。而这种兼顾,只有摩托罗拉可以做到最好。
另外,摩托罗拉另一点延续得比较好的设计便是手机正面光亮,但背面采用非常舒适的Soft Touch表面材质。无论是V8,还是最新的E8,这一点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续。其实说到经典设计,我们觉得摩托罗拉在外形设计上并不会去刻意地创作经典,而只是会不断去创新,当一个好的创新在体验上被大家所接受时,我们便会考虑继续采用之,也许经典就是这样来的吧。
Dennis Poon:摩托罗拉非智能手机使用的UI是P2K平台,这个平台我们一直都在不断以易用为原则在对其进行简化。如V3有3个菜单键,用户不大喜欢,觉得用起来有点复杂,于是在现在的手机上就改为两个了。不要小看简化掉的这一个按键,这其中的变化是很大的。要说传承的话,那么将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断进行延续便是最明确的传承。另外。现在MOTOMAGX是摩托罗拉智能平台最新一代的界面了,我们相信它也会在不同的机型上被传承下去。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摩托罗拉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Dennis Poon摩托罗拉手机在UI方面人性化设计都是通过不断的用户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让用户在不同的功能下看到相应的菜单,而不用再去考虑那些用不到的选项,简化操作,这也许就算是一个主要的原则吧。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摩托罗拉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Eric Chen:我就说说E8新的键盘技术吧。严格的说,E8键盘的综合技术算是摩托罗拉目前独有的,但将这些技术分解开来,则可以在很多产品中看到相应的设计。于是,我们先将其键盘技术进行思考,尔后再进行技术的寻找。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寻找了很多合作伙伴,遍布美国、日本、中国,但每个厂商都只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合作伙伴之间也都完全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在设计开发期间,设计部的大门都是锁住的,就连这个部门以外的同事都不知道设计出来的结果是什么。这种互不知晓的保密过程,最终就铸成E8这一令人惊喜的键盘技术。
Dennis Poon:“明”的设计过程给我们UI设计部门印象非常深刻。众所周知,明采用的是透明翻盖,而这是由工业设计、市场部、公关部以及我们UI设计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开始所有的部门之间的意见都集中在透明翻盖上,但没想到最后设计出来的明在关上翻盖后正面是没有按键保留的,这就对关上翻盖之后操作的UI设计提出了设计难题,但好在最后我们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EF:MOTOROKR E8这款手机产生的起源和动机。为什么放弃实体的键盘不用而采用这种新型的虚拟触摸按键呢?
Eric Chen:放弃实体键盘的原因,归结起来还是因为E8的功能太多了。如果采用实体键盘而非触摸屏的手机想要实现如此多的功能的话,就会让按键变得非常复杂,有违我们简单为先的设计原则。试想,又要拍照,又要播放MD3,如果按键太多,集成就会非常麻烦。而且为了实现E8这种虚拟键盘的真实手感,我们还在键盘触摸区下安放了多达4个震动器,我们的目的是不能让E8牺牲掉任何一个可用的模式。
Dennis Peon:从UI上来看,E8键盘上的导航轮便是很典型的说明理由,它所存在的动机主要是大大提升在手机上找寻音乐的速度。上千首歌怎么样能准确地找到?相比之下,FastScoll自然就会更好。不要小看这个导航轮,它的功能是很多的。比如有加速,有连续反应等很多,而且圆形的操作方式是非常人1生化的。另外,接Eric的回答说说E8的触摸震动反馈,这款手机的震动反馈有两种,一种是局部震动,即不会有整体手机的震动,只有按下去的地方会有震动反馈;而另一种则是整体反馈,这是常规的,很多手机都有,如V8就是。
EE:在设计MOTOROKR E8革命性的触摸式操作方式中,有哪些难点与要点。
Eric Chen:要的难点还是集中在盲操作上。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模拟的触摸按键,实体的按键可以盲操作,我们就要想怎么样在这样的键盘上去保持盲操作的传统。单纯来看,触摸屏点上就有的操作方式很容易带来误操作,而实体按键就很少有这样的可能。因此,我们特别为E8的虚拟键盘加上了力度感应器,可以感应到手指的力度,让这种按键感受变得更线性,更容易识别。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困难的了,主要是这种力度的设计怎样才算合适。
Dennis Peon:在UI设计方面,E8最困难的还是FastScoll滑轮键,这一个按键就拥有很多功能,如快慢变化、连续滚动、马上停、慢慢停……很多种变化,而这些功能在 此之前都没有标准可以参考。
EF:摩托罗拉希望E8可以为手机市场带来什么样革命性的变化?
Eric Chen:让消费者不能再接受很复杂的手机,界面不再复杂,更加简单。
Dennis Peon:键盘的功能更加丰富,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功能了,我们相信用户会慢慢地接受。
EF:摩托罗拉认为,触摸屏这一操作技术会在未来的数码产品中怎么样去发展呢?手指直接的触控式操作比起按键、触控笔这些有什么样的不同?优势在哪里?
Eric Chen:实体按键会慢慢被淘汰掉。E8已经可以完全超过实体按键了,以后除了点击,还有别的反馈,可以模拟更多,现在主要是成本问题,随着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触摸式操作。
Dennis Peon:是的,不过在低端手机方面,接受新技术的速度肯定会慢一点,传统的按键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EF:摩托罗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市场认为是一位以技术领衔的狂人。但如果从经营的角度上来看,技术方面的领先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摩托罗拉是怎么样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的。
Eric Chen:风险是一定要承受的,但是一定要有能为消费者带来惊喜的勇气和信心。
EF:有什么设计元素是索尼BRAVIA所一直坚持的?
松罔文弥:“悬浮”的理念。现代家居设计讲究的是简约的和谐,作为客厅的门面,液晶电视的高画质,高音质以及具有融合现代家居风格的外观设计,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液晶电视的考量点。灵感来自于“悬浮的相框”而设计的BRAVIA系列液晶电视产品,革命性地实现平面与艺术曲面的一体化结合,带来了无暇的经典视觉层次感和美感。要知道,索尼的每一项尖端科技的导入和应用,都是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能够满足多元娱乐需求的家庭影音娱乐终端,为用户带来多重娱乐体验。BRAVIA系列时尚纤薄设计完美匹配现代家居:时尚纤薄形金属外框,以及对可调节观赏角度的支持。以镂空的视觉效果,把远看的镜面效果和近看的透明效果实现有机的结合,让产品更加生动,为生活带来了经典的视觉层次感和艺术的美感。
EF:各地区的人对电视的审美都有所不同。请问BRAVIA是如何看待和设计的?
松罔文弥:在电视的摆放上,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审美观并不一样。亚洲人比较喜欢悬挂在墙上,欧洲人则喜欢将电视摆放在电视柜上。索尼BRAVlA系列电视则兼顾了两者审美之大成,无论是落地还是挂墙,均能体现出“悬浮的画框”之情致。如旗舰级的X系列,在电视的外框上加入了个透明的水晶玻璃外框,将黑色的面板主体包容在里边。因此,无论是挂墙还是落地,都不会影响电视的设计初衷。
EF:在历代电视产品中,索尼是如何用“悬浮”来贯穿始终呢?
松罔文弥:我们在每个时代都可以看到,索尼的产品揭示了时代的方向,成为一个标杆性的产品,包括电视的形状。作为平板电视,就是要展现平板的特点,就是要突出电视的“屏”。所以我们的悬浮设计就是针对这一特性而进行的。在2001年的设计里,我们将电视的下面用一层玻璃板将屏支撑起来,也就是用玻璃将其支撑起来,看起来是浮游的效果。在2002年,除了下面的支架,电视机的外框也是玻璃的,更加强调了悬浮的特点。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个镜框是一个电视的话,对我们的家居环境将是很好的衬托,就是把风景的一块切下来的感觉。刚才的概念就体现在了2006年新的电视上,就好像把风景用镜框取出来这样的设计。将大的外框缩小下来,有所精简,但仍然保持了悬浮的设计,保持不变的主题,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变化也包含在新的设计里面。这是一个细节的表现,例如喇叭等地方,它不是很原始地将喇叭表现出来,而是将喇叭当作本来电视的素材一样,有一体化的感觉。然后,在玻璃的外框上面,有铝制的玻璃外壳,能够体现质感。下面的索尼的LOGO也会发亮发光。除了LOGO之外,一些小的亮点也会镶嵌在玻璃框里面,强调悬浮的感觉——这就是W的设计。总体来说,W的设计概念就是,“电视好像一幅画一样”。
EF:简单、单一对企业而言是设计的风格,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显得过于单调?
松罔文弥:这有利于消费者记住品牌,也是索尼的一种设计策略。但是简洁的设计不会影响观看,不会分散注意力。在索尼的设计中,不考虑无意义的形态,不强求吸引眼球。
EF:作为客厅的媒体中心,请问BRAVIA产品和索尼其他产品外观是否有联系?是什么?
松罔文弥:Sony United是目前最新的设计方向,连接扣的设计能够使彼此方便连接,今后我们也会更加考虑统一的概念。
EF:索尼的设计师设计的理念自由么?是否会受到不同的个人因素的影响?
松罔文弥:在索尼内部,一人担当一个型号的设计,设计理念很自由,但是也有一定的主题,不能彻底天马行空,一切都必须围绕索尼的“悬浮”基本准则进行。
EF:作为现代的媒体中心,BRAVIA是如何考虑与索尼其他数码产品互相融合的呢?
松罔文弥:目前,索尼产品的设计特点是将家庭影院、单反相机,摄像机和电视等产品一起设计,更具有协调性。大家可以通过展示看到,BRAVIA色彩的鲜艳度和精致画面的清晰度都更好。最新推出的新高端液晶电视中还加入了X.V.Colour等新的技术,所以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会,较之前的款会更有所提升。此外,BRAVIA内部的BE ENGINE芯片可以更加突出画面的质量感和临场感,有了这个芯片,看电影的时候效果会更好。同时,今年添加的新的照片功能,可以更好地展现静态画面。
EF:请问能举一个具体的功能实例来说明一下吗?
松罔文弥:这次,索尼将照片模式的新功能也搭载在了BRAVlA产品上,突出了对静止画面的表现效果。在画质的显示模式方面,以往在播放动画时,有鲜艳、标准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式,而现在,在图片显示方面,我们在以上的三个模式基础上,增加了照片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鲜艳模式相比其他模式而言,高画质的感觉更加强烈:
2.标准模式因考虑到一般家庭中的舒适环境,虽然也进行了画质优化,但是没有前以种强烈,另外对于画面上暗的或者不清楚的部分,也能比较均衡地进行显示:
3.用户模式把电视机自己对画面的改善去掉了,显示的是原始的实际画面,可以作为监视器使用;
4.照片模式是按照打印的效果,将图片在电视上进行显示。我们所做的特别考虑是把照片包含的信息量最大的在电视上显现出来。在播放动态画面的时候,是对影像有压缩的,但是在播放静态画面的时候,信息量要大很多。所以我们采用了这样的特别模式。另外,我们也生产数码影像方面的产品,包括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为了把这些设备更好 连接在一起,也是我们进行这样适合静态画面的改善的必要性所在。另外,影像在色彩学意义上分为三个维度的描述,包括色度、亮度和饱和度,在不同的维度,都有正面和负面效果,我们的电视会尽量以和真实照片相近的方式来进行展示。
EF:除了品牌LOGO的标识一致外,联想移动推出的手机在外形、功能和色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请问你们是否有一个每一款手机都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呢?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陈铭镛:是的,设计原则或规范都是一个基础工程。我刚到联想的第一件要务就是先确立一套有系统的设计规范及原则。这个工程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我想唯有确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才能让所有的设计师工作有所依据。而这套系统及规范必须与联想产品的价值定位有很深的联系。因为每个公司对于自己品牌及产品价值都有不同的定位。这样一来设计师有了对联想品牌及产品价值的了解,才对真正设计出符合联想产品想传达的理念。不能像散弹打鸟一样没有目的只凭设计师单纯的直觉。我们在产品的外观上已经渐渐形成系列化,并且能够对应到Roadmap的产品规划。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已经是在走一个群体化设计的方向,单靠一个明星产品是行不通的。手机是逃离不了消费性产品的范畴,手机生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吸引用户,同时必须保证不断上市的新品均有一定的设计水平,那设计原则及规范就非常的重要了。
我想这些原则及规范可分为两大类:
1.Process(程序):process大致上分为design process(设计程序)和implementat on process(执行程序),一个是对ID team内部设计的运作,一个是对ID team外的运作。使得设计师与合作团队有一个合作的参考,这就是基础之一。
2.Design guideline(设计原则):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每家公司的品牌价值都不一样,所以在制定一套有效的设计原则时就必需相当明确。比方说Fashion,字体意义放到诺基亚或摩托罗拉就有不同的理解。放到联想移动当然理解也不一样,因为所面向的用户群是不太一样的。
EF:请问你对设计中的“完美”是怎么理解的呢?
陈铭镛:“完美”的设计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对联想手机而言,我们还是得针对用户群的需求来满足他们为首要原则。因为一欺成功的产品不仅只是外观及功能,在品牌的产品本身的推广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满足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那更好。举个例子:如果有玩PSP人就一定会注意到它有一个像“梦境般”的开机画面,好像是要把使用者从现实中带入虚拟梦境。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设计。我也想带领我们的团队朝这方向去发展。我希望我们的这一阶段目标就是能创造一个用手机的情节,一个让人都会向往的梦想情节。
EF:你认为在联想众多手机中,有哪几点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陈铭镛:回到我在前面所谈的,我们依据设计原则及规范,做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比如:以i909为开端的“乐”系列产品,以及以S9为核心的“S型”系列产品,都是在设计的整体规划中形成的几个有特色的产品线。我始终强调一点单一的明星产品是不能支撑整个公司的形象,必须要有系列、有计划一步一步推进,这样才能建立所谓的Brand tmage(品牌印象),进而让用户知道联想的产品想说的是什么。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有初步的成果了。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联想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陈铭镛:如果说好的产品外观能够勾起人的购买欲望,那么产品的内涵就是让消费者离不开它的最主要的利器。我们通过市场,以及用户体验的反馈,不断对我们设计做更新及修正,使我们设计出的产品在易用性及操作上更贴近使用者。比方说:我们针对中国用户使用短信的习惯进行研究,让软件、MMI及GUI朝研究的方向改进。使易用性上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大多数使用者都能感受到它的方便性——Easy message。我想这就是我们成功的地方。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联想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陈铭镛:手机设计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从最初的idea到最终的产品,这个过程故事太多。一个产品凝聚了从产品到研发再到产线上工作者的心血和期望。在这些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9,这款手机大面积的运用彩色真空镀的工艺,其实如果懂手机的人就知道真空电镀对手机的耐磨测试及射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真空电镀有很高的金属成分,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与各部门之间就有很多的反复及修改的协调过程,最后攻克了原先几乎要放弃的想法。我想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我们都是一直不断的努力。
EF:从复古风系列到中国风系列,再到普普风和Bling Bling系列,是否明基的每一代产品都有一个针对用户使用而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陈力田: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第一眼接触到的就是它的造型、色彩和质感,这将决定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第一印象。这些产品的外观造型就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但实际上工业设计的范围不只是做外观设计而已,而是说怎样让“内容”和“形式”之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互动:形式就是指这些最后呈现出来的外观造型;而内容指的是怎样展现出品牌的价值,让消费族群感受到品牌所要传达的讯息。正因为有“内容”的一个所在,“形式”上表现出的外观造型才有它的内涵。
EF:明基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那么明基认为,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
陈力田: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一开始便决定以“东体西形”,二元相容的美学概念作为设计核心,所有产品设计的发想都必须围绕此一概念。简单说,“东体”指的是东方的哲学、意境,
“西形”指的是源自于西方的设计原理、语言。以国画和西画做比喻,国画的构图讲求的是意境,而不是强调透视,因此一幅画或许会有2-3个透视点;反观西画,重视的是写实和透视,因此格外注重立体感、空间、光线、光影互动的表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是清代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画作中,都可以清楚发现东、西方元素融合的影子。
转换成设计语言,我们认为将东方的意境,和西方纯粹的表现手法放在一起,也能够产生一种兼容并蓄的美感。这里说的东方意境,是一种中国人长久以来对生活的哲学态度,不见得是要将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雕梁画栋,原封不动地搬到产品设计上,或是让整体视觉造型上感觉很东方。 未来,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期望以“东体西形”之设计理念,萃取中华文化意涵做为概念元素,再透过西方工艺技巧,赋予产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创造结合。
EF:你认为在明基这么多数码产品中,有哪几点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列子。
陈力田:“东体西形”,二元相容的美学概念是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的设计核心,比如笔记本电脑Joybook8000,用阳极处理的工艺将中国书法中的草书印到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上;还有液晶显示器FP785,将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画印刷在显示器的外壳,这些都是西方工艺技巧与东方的人文内涵相结合的例子。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外形设计外,明基数码产品在硬件技术、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陈力田:以明基春季即将发布的“La Vie系列电脑一彩绘春天版”为例。身为数位时尚生活的快乐推手,明基像打造时尚家具般用心设计家用电脑,让放在家中的3C产品,也能够成为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意于C’est La Vie(法语,意为That’s Life——这就是生活)的La Vie系列电脑,以圆润的线条包覆色彩,既具有白色的雅致,又富有色彩的活力,更透过情境光影的变换,让休息也成为一种美。为赋予使用者更多彰显个性与挥洒自由的空间,设计师在La Vie显示器及机箱等多个局部,采用了刻意留白的手法,包括显示器附带的喇叭也采用了隐藏包覆式的设计。
在这些大片的留白上,人们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尽情妆点。即便不使用明基产品附赠的风格贴纸,仍可以自由地发挥创意。设计师们充分糅合了当代彩绘与传统中国剪纸两种艺术的精华,用“彩绘剪纸”为全系列La Vie产品穿上了春装。此番为La Vie系列产品量身定制的“彩绘剪纸”,一方面对传统东方设计元素进行了抽象的演绎与萃取,同时又利用彩绘的形式和剪纸的工艺,将鸟语花香、蜗牛漫步、蝶舞莺飞的春天气象描画得栩栩如生。
明基La Vie彩绘春天系列产品包括La Vie家用电脑、La Vie液晶显示器,以及彩绘春天Joybook笔记本电脑等一整套lifestyIe解决方案。它们一旦落入居家空间,便可与周遭环境浑为一体。运用明基今季附赠的彩绘剪纸或自己动手彩绘居家,你的生活空间势必变得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更有春天的气息。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明基数码产品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陈力田:以扫描仪7350CT为例,7350CT是针对讲究个人品味,且需要电子影像处理的使用族群而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以革命性的思考,让扫描仪依不同物品的厚度,以直立,横躺,壁挂等三种不同形态操作。直立扫描,最适合扫单张文件的机会,而平躺则适用于较大量的影像处理工作,可扫书籍或大张海报,因此,不但适合SOHO或家庭使用,还能满足工作场合中多人共享一机的使用需求。此产品设计因功能和形态的良好结合,曾获得2006年德国iF设计的金奖。
EF:“科技以人为本”是不是每一款诺基亚手机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
刘航:是的。在诺基亚,每一款产品的设计都是品牌“科技以人为本”理念的诠释,这一理念充斥着品牌对消费者、对时尚的理解和承诺,也可以看作我们所有产品设计开发的出发点。
EF:那么诺基亚又是如何坚持贯彻这一理念到产品中呢?
刘航:从产品形象上来看,应该不难发现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诺基亚始终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形象——简约、恰当、极佳的易用性(全部关于体验)—但同时又是引领时尚和流行趋势的先锋。在公司的设计团队中,有人专门负责对世界范围内的用户需求和时尚趋势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不断帮助每个设计师了解设计的需求和变化;同时,世界各地的设计团队每年都会共同参与我们称为“Vision”的前瞻性概念设计项目,集合大家的智慧,目的就是要为不变、统一的形象规范附以新的表现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规划未来一两年的产品设计新蓝本。还有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平衡,我认为这是诺基亚从未书面提及却是在一直恪守的。我们的产品设计很少追求一味的突出和个性鲜明,而更多的寻求和谐之美,以期在创造创新特点的同时保证产品最大的易用性和接受性,我觉得这也是诺基亚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EF:诺基亚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
刘航:我觉得设计在诺基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新产品的设计程序的规范和严格到公司运作的各个细节如环境和文件载体的设计,我都深切感受到了公司对于设计的尊重。公司是真正在把设计作为一种战略,来规划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甚至是企业文化,来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市场。
不好说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但至少是消费者接触产品、接触品牌最直接的第一媒介,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个性化的读图时代,产品的设计往往还成为导致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在我们每一款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阶段总是受到高度重视,要经过反复的商讨和验证来确定:同时在之后的执行过程中也会总处于“上游”,得到各协作部门的最大程度的积极配合。
EF:你认为在诺基亚这么多手机中,有哪些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刘航:的确,诺基亚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讯终端品牌,推出了琳琅满目的成百上千款机型,也创造了诸多引领潮流的设计,比如曾经的“U”形视窗区,比如现今广泛使用的四方向键都诞生于诺基亚。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诺基亚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刘航:正如之前所说的,诺基亚一直把“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产品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外观,也在于界面、操作程序等软件的设计。诚然,诺基亚的产品界面发展至今已经过了多次的变更与调整,但简约、经典和易用性(全部关于体验)始终是其核心价值。每款产品都被严格要求,适合销售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文化习俗,界面清晰、易读,步骤简单明了,符合逻辑和消费习惯。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诺基亚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刘航:诺基亚对于品牌形象的统一和可识别性十分强调,比如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 款诺基亚产品都会带有表征其“血统”的O形导航键或摄像头,那正是NOKIA“O”,其比例规格、圆角大小都十分严格。
诺基亚全球性的设计团队由设计师、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组成,不断从各种生活场景,甚至历史文化现象中捕获灵感,创意由此而来:诺基亚6108包容了中国古典文化意象,将兵马俑的甲衣、侠客的长剑融入外观设计:诺基亚8800优雅地向上滑升式设计,源于高档汽车常用的双向稳定弹簧装置和不锈钢圆形轴承;诺基亚7280,似雪茄又似口红的外观,已经飞越通信产品的藩篱,完全脱胎为时尚配饰。
EF:“倜傥”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是什么?
杰拉德·沃尼奥:我希望这种设计是为了创造一种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全新的体验。关键是注重在有意义的、全新的体验上。因为设计并不是仅仅为了春天一个非常美丽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没有意义。
设计战略可能就是为了要给消费者新的体验,并且这个东西有意义。比如说买相机,你到市场上去看可能有很多款,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造型和不同的功能,可能有一些会告诉你这个功能对于你会怎么样的容易使用,如果我是消费者的话对于我来说这项功能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举个车的例子,如果车的每个细节都做的很好,给我的体验感觉都非常不错,从情感上,从触摸的感觉上以及坐在里面很舒服等等各种各样的好的感觉,那么这个东西就是非常成功的。
EF:在融入TCL集团后,“倜傥”团队在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上有什么变化,并衍生到TCL的电视产品中呢?
杰拉德·沃尼奥:B68可以说是“倜傥”团队与TCL在设计方面一个全新的设计历程的开始,它有一个非常新鲜的、独特的,具有创新的产品,它和市面上其他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更多的一些感觉,包括它非常有特点的线条以及它很有建筑感的设计,为了给消费者制造多一些只有我才有的独特感觉。通过TCL这款产品向大家展示了我们是一个潮流的设计者,而不会去追随其他设计的厂商,我们拥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符合我们自身设计战略的。
在B68之后,我们为TCL的平板电视产品加入了新颖的标识设计,让别人一看到这个设计就知道这个是出自于TCL的,以往的电视都是在底下中间有厂商的名片,这次我们有一个夹子上面打上了TCL的标识,这和以往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来展示我们这个产品的新标识并作为区分。这是我们启动的一个新的产品的标识。
H61的设计不管是壁挂还是放在电视柜上都非常合适。我们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在中国市场人们更倾向于要把平板市场挂在墙面上,而在欧洲更希望把电视放在桌上的,在美国可能是一半对一半。当时我们“倜傥”有一个头脑风暴,如何通过一款产品要解决大家的需求,同时又为了体现最好的画质、音质带给消费者一个顶级的产品,就像是放在家里的家庭影院一样,给大家带来最好的画质和音质。我们这个产品出来以后,当它挂在墙面上的时候看起来就非常简单、简洁,而且非常单纯。声音和图像都是围绕着电视的。如果是坐放在台面上的时候它的声音是环绕在图像里的。它给顾客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体验。
EF:大家知道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这造成了大家在审美观念上也有差别。我想问一下杰拉德先生,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设计上的不同。换句话说怎么以西方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电视产品?
杰拉德·沃尼奥:在这个方面,当然,对于每一位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我们做出来的设计同时要面向欧洲、美洲和中国的。当然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去实现。我们在欧洲和中国都有非常优秀的设计团队,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将他们的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让设计的产品更能符合这种全球化的需求。
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消费者的洞察和调研。调查了什么是高端的,什么是符合潮流的?前不久在中国和欧洲做了一个调研,我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去问一些问题,比如什么看起来是美的?什么看起来是高档的?你对高档装修是什么看法……如果谈到现代装修的这个问题,基本上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看法都是比较一致的,都喜欢意大利的那种设计风格。然而对于这种高档的、顶级的设计可能就会有一些差异。我们Tim Thom有一个战略设计的团队。它是由一个意大利人领导的。它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调研,去洞察这种趋势和市场的变化。事实上他们每年都会对流行的趋势,包括时尚、食品等等其他行业做一些调查,这项工作其实是非常难做的,之后他们回来从中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元素,并且他们也会在头脑风暴中发挥一些作用,对这个产品进行比较大的方面的定义,最终来完成这个工作。事实上对其他行业的流行元素的调研对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EF:你对“完美的设计”是怎么诠释的呢?
杰拉德·沃尼奥:“完美的设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完美就是要对这个产品一见钟情。这个产品必须给消费者带来非常有意义的体验,能够让顾客感知到一个故事,感知到这个产品给他带来的利益。它不是模仿,不是没有意义的产品。对于我来说,这个产品能够带来一个完美的故事。最后我补充一点,不管什么样的设计都应该符合在公司整体战略之下的,否则的话再好的设计脱离了公司的战略也一定不能成为“完美”的设计。
人性化,创新设计永无止境
工业设计的创新永无止境,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创新的价值随着每一次对人类需求认识的加深而得到彰显。人文意识的强弱影响着我们从什么层次上认识产品对于人的意义。就从“苹果Power MacG4”的出现到后来的“Power Mac G5”进一步发展,使很多从事过计算机造型设计的人和接触过这类课题的学生目瞪口呆,透过这个崭新的产品形象,看到了真正的工业设计创新是如何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技术面孔”与“人性面孔”的交流与对接的。设计者通过产品而表达出对“人性化设计”新的诠释,对“人一机”关系的新境界——“物与心的和谐”的见解,把我们对创新价值的认识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目前正炙手可热的华硕EeePC以2000多元的价格,再一次刷新了我们对笔记本电脑的认知度。
工业设计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发展中的每一步跨跃,都对工业设计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工业设计要在变化中不停地寻找新的切入点。因此,创新能力就被要求成为一种非静态的、可持续保有并适时发展的能力。以关注人类文明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精神,是创新能力能够持 久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力。
现代的很多数码产品设计还停留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系统设计上,从未来角度来看,这是孤立的,表象的,静止的,狭义的。未来的产品设计将着眼于产品相关环境的设计上,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当然,要设计师们和企业家们立即改变观念,设计生产出符合未来标准的产品决非易事。这将面临太多太多的难点。特别是在当今刺激消费,市场经济的大形势笼罩着整个世界,要做一点真正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好的设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过,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人。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积极努力地朝着人性化、环保化的理念努力。比如进一步减弱手机信号对人体的辐射危害,降低平板电视对眼睛的伤害程度,触摸屏的大行其道等,无不预示着未来数码产品的发展方向。一个优秀的数码产品设计师绝对不会以高贵或阳春白雪自居,从不应有偏见。而应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勇于批判的,高瞻远瞩的态度。
未来的数码产品设计,应该是需要真正诚实的设计,优秀的设计,这些设计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全球意识,降低物性技术的控制力,增强人性技术的控制力之上。使人类进入真正有序的主宰地位,而不是现在自认为主宰的被主宰的被动地位。未来的设计必须是吸取过去的教训,综合考虑全球性的工业需求、媒体需求和人类的高质量生活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欲望),达到最大限度地使用人类有限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在未来的数码产品竞争中,重点一定是在提倡发展新技术、新科学方面,同时也在发展普及、保护和沿用生态环境的理论方面。而设计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大有作为。但未来数码产品的设计必须要有一个全球性的有效的,共同的设计伦理道德规范和设计政策。这是未来人类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常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地球村,交流更多,互动更多,更具宏观统一性。其实这些特质在AVCHD高清标准的建立,SDHC存储标准的确认上已经可见端倪。在未来,产品求新,求变化是必然的,但它不应来源于市场,而应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源于新的产品哲学思想“少而优”。也就是多功能合一,而且每项功能都不会是“噱头”,不是通过“插值”达到的数据,而是确实存在的,实现“少而优”是未来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各类数码产品应该努力的目标。当未来设计已经开始成形之际,也正是一个全新的数码工业文明开始诞生之时!
很多设计师是为了缔造历史而存在的!是他们,让高高在上原本只属于高端用户的数码产品变得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是他们,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数码产品的“魔环”,让科技真正做到了平易近人:也正是他们,让产品的多功能性成为了可能,“傻瓜化”的数码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在数码业界,设计的地位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它创造了消费级数码产业,如今它也依旧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仿佛是这个产业里永不知疲倦的时钟,只是一味的向前;或许,现在的社会里,尽管各大产业的剧烈竞争造成了赤裸裸商业化的加速,仿佛只有金钱是惟一的指挥棒,用冰冷冷的金钱、产品和策略改造一个时代,但是只有设计依然在没有人看得到的幕后彷徨留恋,实际却起了决定性作用。诚然,现代的数码产品设计依然是以高科技为核心,但本质上还是艺术;设计也要为产品和用户服务,但它又像是深情款款的诗人。设计注定要经历无数的推倒重来和市场考验,但它依然如生命力不息的战士。传统高科技的竞争规则,世俗成败的观念和标准,都无法衡量它、评价它。她不断受伤、不断自残、不断迷途、不断失落,但是它的生命力总是超越我们凡人的思维,总是比我们要先行一步。因为有了设计的存在,数码产品业因此不过分的阳春白雪,因此不至于过分冷酷。就像苹果电脑足以成为所有电脑用户的情人,设计也正是现代数码工业的灵魂!
用MP4听音乐看视频,用闪存式摄像机记录生活,用笔记本电脑无线即时传送图片到网上,用手机GPS定位系统查找最近的路线……这就是城市里的你我他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倘若让时光倒拨十年,这一切就如天方夜谭般不可思议。但是,借助众多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的群策群力,科技让即使身为平凡人的我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你会惊奇的发现,身边再小的事情,也越来越脱离不了数码产品的陪伴。而新颖设计的数码产品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旧有的产品,成为你的新宠。它们或在功能上有诸多优势,又或是在外观上让你可以成为众人的焦点。总之,当你选择了数码产品,你同时也就选择好了全新的消费理念——人有我新,设计为先。其实,说白了,设计的核心就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设计承载着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就以数码产品而言,各年龄层次都有着不同的定位-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带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此类产品。因此,数码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也就是说,厂商所生产的数码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更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以手机为例,最初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功能可谓非常单一。但是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后来,打游戏、看电子书、上网、拍照、摄像、查地图、发邮件……手机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产品。又有设计师从人性出发,返璞归真,设计出了化妆盒手机、声控手机、一键手机……也一样赢得了无数的消费者。更易用、更简单、更“傻瓜”,这样的设计思路不断成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这场数码盛宴中来,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国籍、民族、宗教、老幼紧密地团结如一家。设计,就这样轻松地打开了全民数码“傻瓜”时代的“铁门”。
人性化,创新设计永无止境
ThinkPad笔记本外壳
一个真正会挑选笔记本电脑的人,外壳材质必定是不能忽略的重要考核部分。笔记本电脑外壳不仅决定了是否时尚美观,更关乎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而在这个方面,ThinkPad笔记本电脑可谓是最具个性的案例。不仅因为ThinkPad总是一副黑衣裹身,更因为它那出色的外壳设计理念以及技术。
其实,IBM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最早是白色。1991年3月,IBM最早开发A4大小的笔记本电脑“PS/55note”时,位于日本神奈川县IBM大和研究所的设计部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设计人员认为黑色可以突出造型美,同时适合于任何环境,是人类永远不会厌倦的色彩。最终,黑色成为ThinkPad沿用至今的黑色基调。黑色的ThinkPad外观颜色是不变的,但是在其发展历程中,外壳材质却有过几种不同的类型。使用的材料和喷漆工艺不同,质感也是不同的。就目前而言,ThinkPad所使用过的表面处理和喷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BS树脂、碳纤维、黑色金属喷漆、含钛Peach Skin喷漆、铝合金镜面处理(仅有停产的S31使用过)。
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但真正让ThinkPad外壳享有盛誉的是含钛Peach Skin喷漆外壳(并不是外界误传的钛合金外壳),这种工艺令ThinkPad拥有了皮肤质感的外壳,具有出色的耐磨、耐脏性能。外壳脏了用普通的布蘸上水就可以擦干净,而一般的尖锐物体也不容易给它留下划痕,不娇贵是含钛Peach Skin喷漆外壳ThinkPad的最大特点。2005年,ThinkPad被联想收购,并在之后推出过银色外壳的Z60以及皮质外壳的机型。不过,这只是点缀而已,经典的皮肤质感还将是ThinkPad家族中最受欢迎的设计。
诺基亚按键设计
大学同学手上的一款诺基亚5110,至今还在健康服役;家中一位亲戚,手中的诺基亚8210至今还在正常使用……这并非广告,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是的,诺基亚手机在用户的口碑中一向都以功能与耐用性取胜,但是多年以来,我们认为之所以能造就诺基亚今天全球如日中天地位的原因,还在于诺基亚向来在某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上的把握与坚持,而最直接的例子便是诺基亚手机的键盘。
尽管诺基亚是一个很喜欢在键盘上做文章的厂商,但无论诺基亚手机采用何种样式的键盘,何种材质的键盘,坚持得最好的都是一个:优良的数字按键手感。从早先到的3210、8210,到今天最新款的诺基亚手机,大部分型号手机的数字按键操作手感几乎都是一脉相承,回馈适中,键程清晰,非常适合快速点击操作。 不管是玩经典的《贪食蛇》游戏,还是用来进行文本的输入,诺基亚手机的键盘从来都不会成为人与手机之交流的障碍。虽然到今天,诺基亚手机的产品线细化程度已经很深,但是在人机交互的根本接触点一键盘上,诺基亚却是从来都不放松,但凡大受欢迎的诺基亚手机,如中高端的N70、N73、N95,中低端的5300、6300、6120 C18ssic,及至入门级的1、2系列,都无一例外拥有着令人称道的键盘操作手感,而这种手感,便是诺基亚手机一如既往所坚持的人性化细节之所在。
尼康单反整体设计
从传统胶片时代开始,尼康就已经备受推崇,这源于它对全世界专业摄影师的了解,并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因此其相机的设计理念就更加人性化,每一代F系列胶片机几乎都可以赢得众多专业摄影师的青睐。当然,这种人性化更多的是迎合专业用户的。
对于很多顶级摄影师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那些作为专业相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拍摄性能和可靠的相机基本操作,这也是各顶级数码单反的精髓所在。对尼康来说,D3就是其90年相机生产历史的沉淀和技术精髓的集合体,整个相机从内到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毫无疑问,尼康专业相机一直以来就具备卓越的握持手感,功能配置专业、严谨,按键操控方便,但是从D3开始,这种设计理念更得到了加强,更加强调“Ergonomic”(人体工学),甚至请到了大名鼎鼎的Giugiaro Design来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因此我们看到,摄影师、相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体验已经深入到D3的每一个细节中——指令转盘和顶端控制面板需要多大的倾斜角度,把手的外形要统一成什么形状、指槽要多深才能带来持机和操作的舒适性,相机五棱镜顶部的曲线、把手和侧面板都要被设计指向镜头光轴的中心,快门按键按下的力度需多大,反光板的震动应控制在什么程度……这些人体工学设计不仅带来了更为专业硬朗的视觉效果,也带来更为舒适的操作体验,让专业摄影师能够更集中注意力于拍摄。
惠普喷墨打印机触摸屏设计
虽然在商用领域也经常能够看到喷墨打印机的身影,但喷墨家用、激光商用,几乎已经是打印机领域的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作为打印机产品的领导厂商,惠普在技术研发方面有着巨额投入——据了解,惠普每年在打印与成像研发领域投资10亿美元,经过20多年的积累,在打印领域已经拥有7000多项专利。从世界上第一台喷墨打印机,到全球首款彩色喷墨打印机,从新型墨水Vivera到创新打印技术平台SPT全维打印引擎……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不仅彰显了惠普公司的创新实力,更对行业和用户有着深远意义。定位于家用的喷墨打印机,操控的方便性自然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惠普创造性地在打印机领域首先提出了触摸操控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其全线的喷墨打印机产品中。从惠普的第一款触摸屏打印机——HP Photosman D7368开始,惠普推出的所有喷墨打印机均采用了触摸屏设计,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直观地在所有的惠普喷墨打印机上用手指指点屏幕进行操作,对于以照片打印功能见长的喷墨打印机而言,操控的便利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惠普的这一超前设计,不但为用户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而且迎合了目前数码产品上最为流行的Touch(触摸)设计理念,可谓一举多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触摸屏设计,并非仅仅提升了操控的便利性,更为打印机增加了多项实用功能——例如,照片打印之前的简单编辑、涂鸦,在非触摸屏的打印机上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现在,在惠普的照片打印机上,我们可以完全脱离电脑,轻松表达自己的创意,打印机的用途和娱乐性又得到了升华。
Handycam数码摄像机触摸屏技术
从品牌创立之初,Handycam就以领先科技、追求更高品质影像、体积轻巧和更便于操作的数码摄像机为目标。Handycam家族的一系列数码摄像机无论在技术含量还是造型设计上都秉承着这一原则,不断给广大数码摄像机使用者带来惊喜和愉快的拍摄体验。因此也确立了索尼Handycam的品牌地位,在全球都拥有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23年来索尼Handycam的工程师们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追求,研发和创造了多项技术成果,让起初只能用于专业领域和只能满足于拍摄动态画面的数码摄像机展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同时让数码摄像机更加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Handycam产品中无处不体现贴近用户、方便用户使用的设计理念,触摸屏技术的应用就是Handycam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1999年6月,全球第一款有可触摸显示屏的索尼Handvcsm DCR-PC3推向市场。它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然后把接收的信息送主机,简化了机身按键的同时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索尼在民用级数码摄像机全线产品中采用触摸屏幕操作。
设计之道
设计的起源分两种,一是发明,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首先,“发明”是从无到有,根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如若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功能、性格等方面进行政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革新”。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设计并非只停留在表象,除了千变万化的造型外,我们更多应着眼于产品相关的应用环境的适应。正如著名的设计师一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艾斯林格所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以人为核心建立一套设计的基本准则必不可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家知名企业的设计之道。
EF:在每一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过程中,是否有它们都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如果有,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Eric Chen:在摩托罗拉的产品设计中,设计的原则很多,但第一讲求的是设计语言,因为这代表着品牌。设计的原则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造型、外观、材质、色彩、声音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说,便是摩托罗拉手机的“3米法则”,即任何一款摩托罗拉的手机都可以让人在3米的距离内具备明确的品牌可识别性。
Dennis Poon:摩托罗拉在产品UI方面的设计原则是:摩托罗拉的每一款手机一定要达到足够的用户满意度。而要达到这个满意度,UI的可用性便是第一位的,让用户第一时间拿到手机就可以脱离说明书来进行使用。另外,我们还要保证每一款摩托罗拉的手机在用户手中都拥有同样的使用感受。但总 体来说,我们在进行摩托罗拉手机的UI设计上,都坚持着8个字的原则:“简约、丰富、惊喜、诚实。”
EF:摩托罗拉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高、中、低区分的?是否会根据产品本身高、中、低档次的定位来划分呢?
Eric Chen:摩托罗拉认为,不管是哪一款产品,不管是低端还是高端的产品,都应该有设计包含其中,只是设计元素的多少要因产品而定。如在高端产品、时尚产品中,设计元素就会比较多,还会涉及到质感、材料等诸多方面,如MOTOROKR E8,它就采用了非常简的设计,而且在材质的应用上也是非常出色的。总之,好的设计、合适的材质运用,才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要说好的设计在成功产品中占到的比例,这个并不好明确表达,我只能说每款产品要成功,一定会有设计因素在其中,但最后的成功还需要其他很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行。
Dennis Poon:从UI的角度来看,不管产品是高端还是低端,都要把设计做到最好才行。从用户角度来理解。低端用户更关心功能和价格,高端用户则更关心设计,材质等。UI在成功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好说。因为UI和工业设计不同,前者是有外观识别性的,UI则不一样,它的延续性会更强,而且UI会在消费者实际购买手机的时,才会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优秀的工业设计带来的是第一次的成功,而UI则会在日后带来更多的用户,比如RAZR V3的这种尝试就算是延伸到了RAZRV81上了。
EF:V3是手机设计领域的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一个标杆。那么在V3之后,摩托罗拉的是如何将V3精神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呢?
Eric Chen:从近期摩托罗拉成功的产品上来看,从V3到V8,“薄”肯定是延续得很好的一个要素。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V3与V8相比,V8在产品内部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比起V3毫无疑问是进步了很多。要我说来,从V3到V8,延续得最好的便是“将薄与产品的耐用性二者兼顾”。而这种兼顾,只有摩托罗拉可以做到最好。
另外,摩托罗拉另一点延续得比较好的设计便是手机正面光亮,但背面采用非常舒适的Soft Touch表面材质。无论是V8,还是最新的E8,这一点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续。其实说到经典设计,我们觉得摩托罗拉在外形设计上并不会去刻意地创作经典,而只是会不断去创新,当一个好的创新在体验上被大家所接受时,我们便会考虑继续采用之,也许经典就是这样来的吧。
Dennis Poon:摩托罗拉非智能手机使用的UI是P2K平台,这个平台我们一直都在不断以易用为原则在对其进行简化。如V3有3个菜单键,用户不大喜欢,觉得用起来有点复杂,于是在现在的手机上就改为两个了。不要小看简化掉的这一个按键,这其中的变化是很大的。要说传承的话,那么将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断进行延续便是最明确的传承。另外。现在MOTOMAGX是摩托罗拉智能平台最新一代的界面了,我们相信它也会在不同的机型上被传承下去。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摩托罗拉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Dennis Poon摩托罗拉手机在UI方面人性化设计都是通过不断的用户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让用户在不同的功能下看到相应的菜单,而不用再去考虑那些用不到的选项,简化操作,这也许就算是一个主要的原则吧。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摩托罗拉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Eric Chen:我就说说E8新的键盘技术吧。严格的说,E8键盘的综合技术算是摩托罗拉目前独有的,但将这些技术分解开来,则可以在很多产品中看到相应的设计。于是,我们先将其键盘技术进行思考,尔后再进行技术的寻找。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寻找了很多合作伙伴,遍布美国、日本、中国,但每个厂商都只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合作伙伴之间也都完全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在设计开发期间,设计部的大门都是锁住的,就连这个部门以外的同事都不知道设计出来的结果是什么。这种互不知晓的保密过程,最终就铸成E8这一令人惊喜的键盘技术。
Dennis Poon:“明”的设计过程给我们UI设计部门印象非常深刻。众所周知,明采用的是透明翻盖,而这是由工业设计、市场部、公关部以及我们UI设计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开始所有的部门之间的意见都集中在透明翻盖上,但没想到最后设计出来的明在关上翻盖后正面是没有按键保留的,这就对关上翻盖之后操作的UI设计提出了设计难题,但好在最后我们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EF:MOTOROKR E8这款手机产生的起源和动机。为什么放弃实体的键盘不用而采用这种新型的虚拟触摸按键呢?
Eric Chen:放弃实体键盘的原因,归结起来还是因为E8的功能太多了。如果采用实体键盘而非触摸屏的手机想要实现如此多的功能的话,就会让按键变得非常复杂,有违我们简单为先的设计原则。试想,又要拍照,又要播放MD3,如果按键太多,集成就会非常麻烦。而且为了实现E8这种虚拟键盘的真实手感,我们还在键盘触摸区下安放了多达4个震动器,我们的目的是不能让E8牺牲掉任何一个可用的模式。
Dennis Peon:从UI上来看,E8键盘上的导航轮便是很典型的说明理由,它所存在的动机主要是大大提升在手机上找寻音乐的速度。上千首歌怎么样能准确地找到?相比之下,FastScoll自然就会更好。不要小看这个导航轮,它的功能是很多的。比如有加速,有连续反应等很多,而且圆形的操作方式是非常人1生化的。另外,接Eric的回答说说E8的触摸震动反馈,这款手机的震动反馈有两种,一种是局部震动,即不会有整体手机的震动,只有按下去的地方会有震动反馈;而另一种则是整体反馈,这是常规的,很多手机都有,如V8就是。
EE:在设计MOTOROKR E8革命性的触摸式操作方式中,有哪些难点与要点。
Eric Chen:要的难点还是集中在盲操作上。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模拟的触摸按键,实体的按键可以盲操作,我们就要想怎么样在这样的键盘上去保持盲操作的传统。单纯来看,触摸屏点上就有的操作方式很容易带来误操作,而实体按键就很少有这样的可能。因此,我们特别为E8的虚拟键盘加上了力度感应器,可以感应到手指的力度,让这种按键感受变得更线性,更容易识别。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困难的了,主要是这种力度的设计怎样才算合适。
Dennis Peon:在UI设计方面,E8最困难的还是FastScoll滑轮键,这一个按键就拥有很多功能,如快慢变化、连续滚动、马上停、慢慢停……很多种变化,而这些功能在 此之前都没有标准可以参考。
EF:摩托罗拉希望E8可以为手机市场带来什么样革命性的变化?
Eric Chen:让消费者不能再接受很复杂的手机,界面不再复杂,更加简单。
Dennis Peon:键盘的功能更加丰富,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功能了,我们相信用户会慢慢地接受。
EF:摩托罗拉认为,触摸屏这一操作技术会在未来的数码产品中怎么样去发展呢?手指直接的触控式操作比起按键、触控笔这些有什么样的不同?优势在哪里?
Eric Chen:实体按键会慢慢被淘汰掉。E8已经可以完全超过实体按键了,以后除了点击,还有别的反馈,可以模拟更多,现在主要是成本问题,随着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触摸式操作。
Dennis Peon:是的,不过在低端手机方面,接受新技术的速度肯定会慢一点,传统的按键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EF:摩托罗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市场认为是一位以技术领衔的狂人。但如果从经营的角度上来看,技术方面的领先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摩托罗拉是怎么样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的。
Eric Chen:风险是一定要承受的,但是一定要有能为消费者带来惊喜的勇气和信心。
EF:有什么设计元素是索尼BRAVIA所一直坚持的?
松罔文弥:“悬浮”的理念。现代家居设计讲究的是简约的和谐,作为客厅的门面,液晶电视的高画质,高音质以及具有融合现代家居风格的外观设计,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液晶电视的考量点。灵感来自于“悬浮的相框”而设计的BRAVIA系列液晶电视产品,革命性地实现平面与艺术曲面的一体化结合,带来了无暇的经典视觉层次感和美感。要知道,索尼的每一项尖端科技的导入和应用,都是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能够满足多元娱乐需求的家庭影音娱乐终端,为用户带来多重娱乐体验。BRAVIA系列时尚纤薄设计完美匹配现代家居:时尚纤薄形金属外框,以及对可调节观赏角度的支持。以镂空的视觉效果,把远看的镜面效果和近看的透明效果实现有机的结合,让产品更加生动,为生活带来了经典的视觉层次感和艺术的美感。
EF:各地区的人对电视的审美都有所不同。请问BRAVIA是如何看待和设计的?
松罔文弥:在电视的摆放上,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审美观并不一样。亚洲人比较喜欢悬挂在墙上,欧洲人则喜欢将电视摆放在电视柜上。索尼BRAVlA系列电视则兼顾了两者审美之大成,无论是落地还是挂墙,均能体现出“悬浮的画框”之情致。如旗舰级的X系列,在电视的外框上加入了个透明的水晶玻璃外框,将黑色的面板主体包容在里边。因此,无论是挂墙还是落地,都不会影响电视的设计初衷。
EF:在历代电视产品中,索尼是如何用“悬浮”来贯穿始终呢?
松罔文弥:我们在每个时代都可以看到,索尼的产品揭示了时代的方向,成为一个标杆性的产品,包括电视的形状。作为平板电视,就是要展现平板的特点,就是要突出电视的“屏”。所以我们的悬浮设计就是针对这一特性而进行的。在2001年的设计里,我们将电视的下面用一层玻璃板将屏支撑起来,也就是用玻璃将其支撑起来,看起来是浮游的效果。在2002年,除了下面的支架,电视机的外框也是玻璃的,更加强调了悬浮的特点。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个镜框是一个电视的话,对我们的家居环境将是很好的衬托,就是把风景的一块切下来的感觉。刚才的概念就体现在了2006年新的电视上,就好像把风景用镜框取出来这样的设计。将大的外框缩小下来,有所精简,但仍然保持了悬浮的设计,保持不变的主题,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变化也包含在新的设计里面。这是一个细节的表现,例如喇叭等地方,它不是很原始地将喇叭表现出来,而是将喇叭当作本来电视的素材一样,有一体化的感觉。然后,在玻璃的外框上面,有铝制的玻璃外壳,能够体现质感。下面的索尼的LOGO也会发亮发光。除了LOGO之外,一些小的亮点也会镶嵌在玻璃框里面,强调悬浮的感觉——这就是W的设计。总体来说,W的设计概念就是,“电视好像一幅画一样”。
EF:简单、单一对企业而言是设计的风格,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显得过于单调?
松罔文弥:这有利于消费者记住品牌,也是索尼的一种设计策略。但是简洁的设计不会影响观看,不会分散注意力。在索尼的设计中,不考虑无意义的形态,不强求吸引眼球。
EF:作为客厅的媒体中心,请问BRAVIA产品和索尼其他产品外观是否有联系?是什么?
松罔文弥:Sony United是目前最新的设计方向,连接扣的设计能够使彼此方便连接,今后我们也会更加考虑统一的概念。
EF:索尼的设计师设计的理念自由么?是否会受到不同的个人因素的影响?
松罔文弥:在索尼内部,一人担当一个型号的设计,设计理念很自由,但是也有一定的主题,不能彻底天马行空,一切都必须围绕索尼的“悬浮”基本准则进行。
EF:作为现代的媒体中心,BRAVIA是如何考虑与索尼其他数码产品互相融合的呢?
松罔文弥:目前,索尼产品的设计特点是将家庭影院、单反相机,摄像机和电视等产品一起设计,更具有协调性。大家可以通过展示看到,BRAVIA色彩的鲜艳度和精致画面的清晰度都更好。最新推出的新高端液晶电视中还加入了X.V.Colour等新的技术,所以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会,较之前的款会更有所提升。此外,BRAVIA内部的BE ENGINE芯片可以更加突出画面的质量感和临场感,有了这个芯片,看电影的时候效果会更好。同时,今年添加的新的照片功能,可以更好地展现静态画面。
EF:请问能举一个具体的功能实例来说明一下吗?
松罔文弥:这次,索尼将照片模式的新功能也搭载在了BRAVlA产品上,突出了对静止画面的表现效果。在画质的显示模式方面,以往在播放动画时,有鲜艳、标准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式,而现在,在图片显示方面,我们在以上的三个模式基础上,增加了照片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鲜艳模式相比其他模式而言,高画质的感觉更加强烈:
2.标准模式因考虑到一般家庭中的舒适环境,虽然也进行了画质优化,但是没有前以种强烈,另外对于画面上暗的或者不清楚的部分,也能比较均衡地进行显示:
3.用户模式把电视机自己对画面的改善去掉了,显示的是原始的实际画面,可以作为监视器使用;
4.照片模式是按照打印的效果,将图片在电视上进行显示。我们所做的特别考虑是把照片包含的信息量最大的在电视上显现出来。在播放动态画面的时候,是对影像有压缩的,但是在播放静态画面的时候,信息量要大很多。所以我们采用了这样的特别模式。另外,我们也生产数码影像方面的产品,包括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为了把这些设备更好 连接在一起,也是我们进行这样适合静态画面的改善的必要性所在。另外,影像在色彩学意义上分为三个维度的描述,包括色度、亮度和饱和度,在不同的维度,都有正面和负面效果,我们的电视会尽量以和真实照片相近的方式来进行展示。
EF:除了品牌LOGO的标识一致外,联想移动推出的手机在外形、功能和色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请问你们是否有一个每一款手机都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呢?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陈铭镛:是的,设计原则或规范都是一个基础工程。我刚到联想的第一件要务就是先确立一套有系统的设计规范及原则。这个工程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我想唯有确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才能让所有的设计师工作有所依据。而这套系统及规范必须与联想产品的价值定位有很深的联系。因为每个公司对于自己品牌及产品价值都有不同的定位。这样一来设计师有了对联想品牌及产品价值的了解,才对真正设计出符合联想产品想传达的理念。不能像散弹打鸟一样没有目的只凭设计师单纯的直觉。我们在产品的外观上已经渐渐形成系列化,并且能够对应到Roadmap的产品规划。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已经是在走一个群体化设计的方向,单靠一个明星产品是行不通的。手机是逃离不了消费性产品的范畴,手机生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吸引用户,同时必须保证不断上市的新品均有一定的设计水平,那设计原则及规范就非常的重要了。
我想这些原则及规范可分为两大类:
1.Process(程序):process大致上分为design process(设计程序)和implementat on process(执行程序),一个是对ID team内部设计的运作,一个是对ID team外的运作。使得设计师与合作团队有一个合作的参考,这就是基础之一。
2.Design guideline(设计原则):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每家公司的品牌价值都不一样,所以在制定一套有效的设计原则时就必需相当明确。比方说Fashion,字体意义放到诺基亚或摩托罗拉就有不同的理解。放到联想移动当然理解也不一样,因为所面向的用户群是不太一样的。
EF:请问你对设计中的“完美”是怎么理解的呢?
陈铭镛:“完美”的设计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对联想手机而言,我们还是得针对用户群的需求来满足他们为首要原则。因为一欺成功的产品不仅只是外观及功能,在品牌的产品本身的推广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满足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那更好。举个例子:如果有玩PSP人就一定会注意到它有一个像“梦境般”的开机画面,好像是要把使用者从现实中带入虚拟梦境。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设计。我也想带领我们的团队朝这方向去发展。我希望我们的这一阶段目标就是能创造一个用手机的情节,一个让人都会向往的梦想情节。
EF:你认为在联想众多手机中,有哪几点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陈铭镛:回到我在前面所谈的,我们依据设计原则及规范,做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比如:以i909为开端的“乐”系列产品,以及以S9为核心的“S型”系列产品,都是在设计的整体规划中形成的几个有特色的产品线。我始终强调一点单一的明星产品是不能支撑整个公司的形象,必须要有系列、有计划一步一步推进,这样才能建立所谓的Brand tmage(品牌印象),进而让用户知道联想的产品想说的是什么。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有初步的成果了。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联想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陈铭镛:如果说好的产品外观能够勾起人的购买欲望,那么产品的内涵就是让消费者离不开它的最主要的利器。我们通过市场,以及用户体验的反馈,不断对我们设计做更新及修正,使我们设计出的产品在易用性及操作上更贴近使用者。比方说:我们针对中国用户使用短信的习惯进行研究,让软件、MMI及GUI朝研究的方向改进。使易用性上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大多数使用者都能感受到它的方便性——Easy message。我想这就是我们成功的地方。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联想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陈铭镛:手机设计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从最初的idea到最终的产品,这个过程故事太多。一个产品凝聚了从产品到研发再到产线上工作者的心血和期望。在这些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9,这款手机大面积的运用彩色真空镀的工艺,其实如果懂手机的人就知道真空电镀对手机的耐磨测试及射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真空电镀有很高的金属成分,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与各部门之间就有很多的反复及修改的协调过程,最后攻克了原先几乎要放弃的想法。我想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我们都是一直不断的努力。
EF:从复古风系列到中国风系列,再到普普风和Bling Bling系列,是否明基的每一代产品都有一个针对用户使用而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是什么?
陈力田: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第一眼接触到的就是它的造型、色彩和质感,这将决定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第一印象。这些产品的外观造型就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但实际上工业设计的范围不只是做外观设计而已,而是说怎样让“内容”和“形式”之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互动:形式就是指这些最后呈现出来的外观造型;而内容指的是怎样展现出品牌的价值,让消费族群感受到品牌所要传达的讯息。正因为有“内容”的一个所在,“形式”上表现出的外观造型才有它的内涵。
EF:明基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那么明基认为,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
陈力田: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一开始便决定以“东体西形”,二元相容的美学概念作为设计核心,所有产品设计的发想都必须围绕此一概念。简单说,“东体”指的是东方的哲学、意境,
“西形”指的是源自于西方的设计原理、语言。以国画和西画做比喻,国画的构图讲求的是意境,而不是强调透视,因此一幅画或许会有2-3个透视点;反观西画,重视的是写实和透视,因此格外注重立体感、空间、光线、光影互动的表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是清代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画作中,都可以清楚发现东、西方元素融合的影子。
转换成设计语言,我们认为将东方的意境,和西方纯粹的表现手法放在一起,也能够产生一种兼容并蓄的美感。这里说的东方意境,是一种中国人长久以来对生活的哲学态度,不见得是要将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雕梁画栋,原封不动地搬到产品设计上,或是让整体视觉造型上感觉很东方。 未来,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期望以“东体西形”之设计理念,萃取中华文化意涵做为概念元素,再透过西方工艺技巧,赋予产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创造结合。
EF:你认为在明基这么多数码产品中,有哪几点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列子。
陈力田:“东体西形”,二元相容的美学概念是明基数位时尚设计中心的设计核心,比如笔记本电脑Joybook8000,用阳极处理的工艺将中国书法中的草书印到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上;还有液晶显示器FP785,将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画印刷在显示器的外壳,这些都是西方工艺技巧与东方的人文内涵相结合的例子。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外形设计外,明基数码产品在硬件技术、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陈力田:以明基春季即将发布的“La Vie系列电脑一彩绘春天版”为例。身为数位时尚生活的快乐推手,明基像打造时尚家具般用心设计家用电脑,让放在家中的3C产品,也能够成为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意于C’est La Vie(法语,意为That’s Life——这就是生活)的La Vie系列电脑,以圆润的线条包覆色彩,既具有白色的雅致,又富有色彩的活力,更透过情境光影的变换,让休息也成为一种美。为赋予使用者更多彰显个性与挥洒自由的空间,设计师在La Vie显示器及机箱等多个局部,采用了刻意留白的手法,包括显示器附带的喇叭也采用了隐藏包覆式的设计。
在这些大片的留白上,人们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尽情妆点。即便不使用明基产品附赠的风格贴纸,仍可以自由地发挥创意。设计师们充分糅合了当代彩绘与传统中国剪纸两种艺术的精华,用“彩绘剪纸”为全系列La Vie产品穿上了春装。此番为La Vie系列产品量身定制的“彩绘剪纸”,一方面对传统东方设计元素进行了抽象的演绎与萃取,同时又利用彩绘的形式和剪纸的工艺,将鸟语花香、蜗牛漫步、蝶舞莺飞的春天气象描画得栩栩如生。
明基La Vie彩绘春天系列产品包括La Vie家用电脑、La Vie液晶显示器,以及彩绘春天Joybook笔记本电脑等一整套lifestyIe解决方案。它们一旦落入居家空间,便可与周遭环境浑为一体。运用明基今季附赠的彩绘剪纸或自己动手彩绘居家,你的生活空间势必变得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更有春天的气息。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明基数码产品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陈力田:以扫描仪7350CT为例,7350CT是针对讲究个人品味,且需要电子影像处理的使用族群而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以革命性的思考,让扫描仪依不同物品的厚度,以直立,横躺,壁挂等三种不同形态操作。直立扫描,最适合扫单张文件的机会,而平躺则适用于较大量的影像处理工作,可扫书籍或大张海报,因此,不但适合SOHO或家庭使用,还能满足工作场合中多人共享一机的使用需求。此产品设计因功能和形态的良好结合,曾获得2006年德国iF设计的金奖。
EF:“科技以人为本”是不是每一款诺基亚手机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设计原则?
刘航:是的。在诺基亚,每一款产品的设计都是品牌“科技以人为本”理念的诠释,这一理念充斥着品牌对消费者、对时尚的理解和承诺,也可以看作我们所有产品设计开发的出发点。
EF:那么诺基亚又是如何坚持贯彻这一理念到产品中呢?
刘航:从产品形象上来看,应该不难发现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诺基亚始终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形象——简约、恰当、极佳的易用性(全部关于体验)—但同时又是引领时尚和流行趋势的先锋。在公司的设计团队中,有人专门负责对世界范围内的用户需求和时尚趋势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不断帮助每个设计师了解设计的需求和变化;同时,世界各地的设计团队每年都会共同参与我们称为“Vision”的前瞻性概念设计项目,集合大家的智慧,目的就是要为不变、统一的形象规范附以新的表现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规划未来一两年的产品设计新蓝本。还有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平衡,我认为这是诺基亚从未书面提及却是在一直恪守的。我们的产品设计很少追求一味的突出和个性鲜明,而更多的寻求和谐之美,以期在创造创新特点的同时保证产品最大的易用性和接受性,我觉得这也是诺基亚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EF:诺基亚是如何去理解设计的?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
刘航:我觉得设计在诺基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新产品的设计程序的规范和严格到公司运作的各个细节如环境和文件载体的设计,我都深切感受到了公司对于设计的尊重。公司是真正在把设计作为一种战略,来规划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甚至是企业文化,来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市场。
不好说好的设计在一款成功的产品中应该占到多大的比例,但至少是消费者接触产品、接触品牌最直接的第一媒介,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个性化的读图时代,产品的设计往往还成为导致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在我们每一款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阶段总是受到高度重视,要经过反复的商讨和验证来确定:同时在之后的执行过程中也会总处于“上游”,得到各协作部门的最大程度的积极配合。
EF:你认为在诺基亚这么多手机中,有哪些经典设计是在所有的产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传承的?请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刘航:的确,诺基亚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讯终端品牌,推出了琳琅满目的成百上千款机型,也创造了诸多引领潮流的设计,比如曾经的“U”形视窗区,比如现今广泛使用的四方向键都诞生于诺基亚。
EF:除了硬件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外,诺基亚在手机软件、人机界面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上又有何经典的原则与要素?
刘航:正如之前所说的,诺基亚一直把“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产品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外观,也在于界面、操作程序等软件的设计。诚然,诺基亚的产品界面发展至今已经过了多次的变更与调整,但简约、经典和易用性(全部关于体验)始终是其核心价值。每款产品都被严格要求,适合销售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文化习俗,界面清晰、易读,步骤简单明了,符合逻辑和消费习惯。
EF:可以给我们讲1-2个关于诺基亚手机设计中特别值得提起,特别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吗?
刘航:诺基亚对于品牌形象的统一和可识别性十分强调,比如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 款诺基亚产品都会带有表征其“血统”的O形导航键或摄像头,那正是NOKIA“O”,其比例规格、圆角大小都十分严格。
诺基亚全球性的设计团队由设计师、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组成,不断从各种生活场景,甚至历史文化现象中捕获灵感,创意由此而来:诺基亚6108包容了中国古典文化意象,将兵马俑的甲衣、侠客的长剑融入外观设计:诺基亚8800优雅地向上滑升式设计,源于高档汽车常用的双向稳定弹簧装置和不锈钢圆形轴承;诺基亚7280,似雪茄又似口红的外观,已经飞越通信产品的藩篱,完全脱胎为时尚配饰。
EF:“倜傥”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是什么?
杰拉德·沃尼奥:我希望这种设计是为了创造一种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全新的体验。关键是注重在有意义的、全新的体验上。因为设计并不是仅仅为了春天一个非常美丽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没有意义。
设计战略可能就是为了要给消费者新的体验,并且这个东西有意义。比如说买相机,你到市场上去看可能有很多款,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造型和不同的功能,可能有一些会告诉你这个功能对于你会怎么样的容易使用,如果我是消费者的话对于我来说这项功能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举个车的例子,如果车的每个细节都做的很好,给我的体验感觉都非常不错,从情感上,从触摸的感觉上以及坐在里面很舒服等等各种各样的好的感觉,那么这个东西就是非常成功的。
EF:在融入TCL集团后,“倜傥”团队在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上有什么变化,并衍生到TCL的电视产品中呢?
杰拉德·沃尼奥:B68可以说是“倜傥”团队与TCL在设计方面一个全新的设计历程的开始,它有一个非常新鲜的、独特的,具有创新的产品,它和市面上其他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更多的一些感觉,包括它非常有特点的线条以及它很有建筑感的设计,为了给消费者制造多一些只有我才有的独特感觉。通过TCL这款产品向大家展示了我们是一个潮流的设计者,而不会去追随其他设计的厂商,我们拥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符合我们自身设计战略的。
在B68之后,我们为TCL的平板电视产品加入了新颖的标识设计,让别人一看到这个设计就知道这个是出自于TCL的,以往的电视都是在底下中间有厂商的名片,这次我们有一个夹子上面打上了TCL的标识,这和以往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来展示我们这个产品的新标识并作为区分。这是我们启动的一个新的产品的标识。
H61的设计不管是壁挂还是放在电视柜上都非常合适。我们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在中国市场人们更倾向于要把平板市场挂在墙面上,而在欧洲更希望把电视放在桌上的,在美国可能是一半对一半。当时我们“倜傥”有一个头脑风暴,如何通过一款产品要解决大家的需求,同时又为了体现最好的画质、音质带给消费者一个顶级的产品,就像是放在家里的家庭影院一样,给大家带来最好的画质和音质。我们这个产品出来以后,当它挂在墙面上的时候看起来就非常简单、简洁,而且非常单纯。声音和图像都是围绕着电视的。如果是坐放在台面上的时候它的声音是环绕在图像里的。它给顾客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体验。
EF:大家知道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这造成了大家在审美观念上也有差别。我想问一下杰拉德先生,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设计上的不同。换句话说怎么以西方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电视产品?
杰拉德·沃尼奥:在这个方面,当然,对于每一位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我们做出来的设计同时要面向欧洲、美洲和中国的。当然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去实现。我们在欧洲和中国都有非常优秀的设计团队,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将他们的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让设计的产品更能符合这种全球化的需求。
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消费者的洞察和调研。调查了什么是高端的,什么是符合潮流的?前不久在中国和欧洲做了一个调研,我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去问一些问题,比如什么看起来是美的?什么看起来是高档的?你对高档装修是什么看法……如果谈到现代装修的这个问题,基本上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看法都是比较一致的,都喜欢意大利的那种设计风格。然而对于这种高档的、顶级的设计可能就会有一些差异。我们Tim Thom有一个战略设计的团队。它是由一个意大利人领导的。它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调研,去洞察这种趋势和市场的变化。事实上他们每年都会对流行的趋势,包括时尚、食品等等其他行业做一些调查,这项工作其实是非常难做的,之后他们回来从中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元素,并且他们也会在头脑风暴中发挥一些作用,对这个产品进行比较大的方面的定义,最终来完成这个工作。事实上对其他行业的流行元素的调研对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EF:你对“完美的设计”是怎么诠释的呢?
杰拉德·沃尼奥:“完美的设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完美就是要对这个产品一见钟情。这个产品必须给消费者带来非常有意义的体验,能够让顾客感知到一个故事,感知到这个产品给他带来的利益。它不是模仿,不是没有意义的产品。对于我来说,这个产品能够带来一个完美的故事。最后我补充一点,不管什么样的设计都应该符合在公司整体战略之下的,否则的话再好的设计脱离了公司的战略也一定不能成为“完美”的设计。
人性化,创新设计永无止境
工业设计的创新永无止境,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创新的价值随着每一次对人类需求认识的加深而得到彰显。人文意识的强弱影响着我们从什么层次上认识产品对于人的意义。就从“苹果Power MacG4”的出现到后来的“Power Mac G5”进一步发展,使很多从事过计算机造型设计的人和接触过这类课题的学生目瞪口呆,透过这个崭新的产品形象,看到了真正的工业设计创新是如何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技术面孔”与“人性面孔”的交流与对接的。设计者通过产品而表达出对“人性化设计”新的诠释,对“人一机”关系的新境界——“物与心的和谐”的见解,把我们对创新价值的认识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目前正炙手可热的华硕EeePC以2000多元的价格,再一次刷新了我们对笔记本电脑的认知度。
工业设计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发展中的每一步跨跃,都对工业设计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工业设计要在变化中不停地寻找新的切入点。因此,创新能力就被要求成为一种非静态的、可持续保有并适时发展的能力。以关注人类文明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精神,是创新能力能够持 久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力。
现代的很多数码产品设计还停留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系统设计上,从未来角度来看,这是孤立的,表象的,静止的,狭义的。未来的产品设计将着眼于产品相关环境的设计上,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当然,要设计师们和企业家们立即改变观念,设计生产出符合未来标准的产品决非易事。这将面临太多太多的难点。特别是在当今刺激消费,市场经济的大形势笼罩着整个世界,要做一点真正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好的设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过,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人。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积极努力地朝着人性化、环保化的理念努力。比如进一步减弱手机信号对人体的辐射危害,降低平板电视对眼睛的伤害程度,触摸屏的大行其道等,无不预示着未来数码产品的发展方向。一个优秀的数码产品设计师绝对不会以高贵或阳春白雪自居,从不应有偏见。而应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勇于批判的,高瞻远瞩的态度。
未来的数码产品设计,应该是需要真正诚实的设计,优秀的设计,这些设计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全球意识,降低物性技术的控制力,增强人性技术的控制力之上。使人类进入真正有序的主宰地位,而不是现在自认为主宰的被主宰的被动地位。未来的设计必须是吸取过去的教训,综合考虑全球性的工业需求、媒体需求和人类的高质量生活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欲望),达到最大限度地使用人类有限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在未来的数码产品竞争中,重点一定是在提倡发展新技术、新科学方面,同时也在发展普及、保护和沿用生态环境的理论方面。而设计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大有作为。但未来数码产品的设计必须要有一个全球性的有效的,共同的设计伦理道德规范和设计政策。这是未来人类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常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地球村,交流更多,互动更多,更具宏观统一性。其实这些特质在AVCHD高清标准的建立,SDHC存储标准的确认上已经可见端倪。在未来,产品求新,求变化是必然的,但它不应来源于市场,而应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源于新的产品哲学思想“少而优”。也就是多功能合一,而且每项功能都不会是“噱头”,不是通过“插值”达到的数据,而是确实存在的,实现“少而优”是未来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各类数码产品应该努力的目标。当未来设计已经开始成形之际,也正是一个全新的数码工业文明开始诞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