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揽春色上笔端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刘堂江出生于赣北武宁伊山一个名叫玉溪的山村。玉溪是山间一条清亮如泻玉的小溪,源头处一分为二,左右环抱一座青山,刘堂江的家就在半山腰,叫玉溪刘家。刘家世代务农,刘堂江在家排行老大,8岁入学,以聪慧得老师垂爱,小学毕业考入县中学重点班。
  “文革”爆发后,武宁县中学停课。刘堂江回到家乡,任玉溪学校教师。当时没有教材,他自编自印,发给学生。山路崎岖多溪涧,他坚持早晚在危险路段接送学生。两三年下来,刘堂江先后成为伊山、武宁、九江的优秀教师。1970年11月,他被推荐到华东师范大学深造,從此离开家乡。作为长期奋战在教育报刊一线的老人,刘堂江不仅把握时代脉搏,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而且见证和推动了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2017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推选的“当代教育名家”,共90人,刘堂江榜上有名。
  前不久,笔者前往北京,敲开了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的一间简朴寓所的大门,对刘堂江进行了专访。
  牛刀初试震天下
  1973年,刘堂江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年初,他奉调国务院科教组,也就是教育部前身。两年之后,他提出到《人民教育》杂志社工作。1977年2月16日,刘堂江正式成为《人民教育》复刊筹备组的一员。那是一个凭一篇文章就可以成名的时代,刘堂江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1978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犹如春雷震醒了大地,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热潮空前高涨。顺应时代的呼唤,刘堂江采写了长篇通讯《宁铂》,报道了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科学的一个研究课题。文章发表后,《人民教育》编辑部收到几千封读者来信,有的读者说:“这是继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出现的又一篇科教报道力作。”这篇报道也受到当时主管国家科教工作的方毅副总理的好评。
  1978年夏天,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靠人才,人才靠教育,首先是要抓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先从小学抓起。“文革”期间,广大教师被打入“十八层地狱”,需要有人为提高教师地位大声疾呼。关键时刻,刘堂江采写了《手执金钥匙的人们》,文章被《人民教育》刊发后,新华社立即发通稿。一周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30余家中央和省市机关报相继转载。方毅特将《手执金钥匙的人们》送给邓小平审阅,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这篇通讯,同时提出要评选特级教师。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78年5月4日,教育部批准《手执金钥匙的人们》中的三位主人公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接着,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颁发《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我国从此正式建立特级教师评选制度。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后来被新华社选入《中国优秀通讯选》,还被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高校编入教材。接下来,刘堂江又采写了为斯霞老师平反的第一篇全国性报道《桃李芬芳人未老》,采写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重视教育的通讯《教育的春天是怎样到来的?》等一系列稿件。《人民教育》一年出版12期,刘堂江竟发表了13篇通讯。
  大家风范办名刊
  从记者、编辑到副总编辑、总编辑,10多年里,刘堂江创造了事业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1990年3月7日,刘堂江被国家教委党组任命为《人民教育》副总编辑。
  1991年,刘堂江与郭洪波合著的《中华之光——王选传》获得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1992年,刘堂江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为编审,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3年,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他及时采写了上海建平中学敢为天下先,创造出“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全新工作经验,以《跨世纪教育工程》为题在《人民教育》上隆重推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国内外关注。
  1994年,刘堂江采写了《教育现代化的领先试验》,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深圳实验学校苦练内功、锐意改革的经验。一时间,北京、上海、新疆等地纷纷到深圳实验学校参观学习。
  1994年9月15日,国家教委党组任命刘堂江为《人民教育》总编辑。他提出了《人民教育》的办刊理念——铁榔头战略,要求刊物每年都要抓一两个重大典型,隆重推出,重拳出击,像“铁榔头”郎平的重扣一样,掷地有声,给读者以深刻印象。“铁榔头战略”的办刊理念一时风行全国教育报刊界,各地纷纷效仿,也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关注。1995年,跟踪关注刘堂江作品近20年的湖北大学涂怀珵教授,撰写了一篇论文《试论刘堂江教育通讯的轰动效应》发表在《湖北大学学报》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刘堂江主持策划对湖南汨罗实施素质教育的推介,在《人民教育》1996年第2期隆重推出长篇通讯《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汨罗市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写真》,介绍汨罗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97年,《人民教育》又推出长篇通讯《直挂云帆济沧海——山东烟台实施素质教育纪实》。这篇报道从一个地级市的角度展示烟台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它的个性特征。烟台经验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引起了新一轮的反响。
  1998年,《人民教育》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刘堂江亦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新闻出版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长篇报道《树大家风范,创一流期刊——记〈人民教育〉总编辑刘堂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了这篇报道。
  报纸新锐创奇迹
  1999年1月29日,教育部党组任命刘堂江为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兼党委副书记。俗话说:“常务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刘堂江在履行“筐”的职责的同时,忙里偷闲又办了一件事——创办《中国教师报》。
  刘堂江当教师出身,一辈子为教师服务,心中总有一种教师情结。他想,工人有《工人日报》,农民有《农民日报》,解放军有《解放军报》,全国1500多万教师,怎么就没有一份自己的报纸呢?他利用自己之前当记者、编辑接触面广的优势,先像武训办义学那样奔走呼号跑刊号,再做市场调查,2000年6月,刊号被批下来,2001年一年,他跑了全国20个地级市。2002年,《中国教师报》试刊,2003年1月1日,正式创刊。   《中国教师报》迅速成长为一份有亲和力的教师职业化报纸,一份有影响力的教育新锐报纸,受到广大一线教师和校长的欢迎与喜爱,引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的关注与重视,也赢得了教育部、原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肯定与赞扬。中宣部新闻评阅专家这样赞誉《中国教师报》:“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2008年,《中国教师报》年发行量已达到174,493份,发行量在222种中央报纸中居第41位,在167种中央行业报中居第19位。在原新闻出版总署2007—2008年度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评比中,《中国教师报》名列教育类报纸第一名。2010年,《中国教师报》年发行量达到了236,338份。当今报业发展的规律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业界创办一份新报纸,先期投入动辄数以亿计。《中国教师报》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小投入也有产出”的目标,被誉为“业界奇迹”。
  2008年教师节,《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大型报告文学《热血师魂》,塑造了一组汶川地震中舍生忘死抢救学生的英雄教师形象,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全文轉载,山东文艺出版社在第一时间出版成书。这部作品是教育部领导点名由刘堂江牵头,与余冠仕、张泽科等人合作而成的。
  从1978年《手执金钥匙的人们》到2008年《热血师魂》,整整30年,刘堂江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中国教育鼓与呼。
  鞠躬尽瘁再创业
  2010年7月20日,刘堂江退休,本以为可以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是,刀枪未及入库,战马仍须驰骋。2011年1月26日,全国教育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刘堂江颁发“教育部新闻宣传专家顾问组成员”聘书时,亲切地握着刘堂江的手说:“你可真是资深专家啊,你要继续发挥作用……”刘堂江预感自己将要承担一项新任务。
  2011年2月中旬的一天,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念鲁突然找到刘堂江,说教育部党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精神,决定由中国教育学会创办一本教育家类的杂志,并说袁贵仁部长和刘利民副部长点名让刘堂江出任总编辑。
  使命难却,刘堂江即刻披挂上阵,统领创刊筹备工作。新创办的这本杂志就是《未来教育家》。后来有同道者戏称他这次出山为“梅开三度”:从参与《人民教育》复刊到创办《中国教师报》,再到创办《未来教育家》,确实概括了刘堂江在中国教育传媒界的历程。2012年2月15日,《未来教育家》编辑部正式成立。5月17日,刘堂江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二年又转为常务副会长,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创办这本新的杂志上。他为《未来教育家》确定的刊物特质是:专业、前沿、权威、解渴、时尚。2012年9月,作为教师节献给全国教师的礼物,《未来教育家》面世。
  几年来,《未来教育家》以含金量立身,以大制作取胜,重点推介新中国教育家成长典范与国际权威教育家,发现、宣传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成长先进典型,举办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推进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实验基地建设,成效斐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未来教育家》给人的一个强烈印象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在每个栏目的字里行间跃动,令人情不自禁地受到教育和鼓舞。”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新潮而厚重,充满激情而又自觉担当使命的杂志。”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应时代而生的《未来教育家》,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素材、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告诉我们‘未来教育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其鲜活的特征。”
  刘堂江是我非常敬仰的乡贤,他对家乡的事总是有求必应。他曾先后邀请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敢峰,冯恩洪,李希贵,李镇西等当代教育名家及人才学家王通讯、教育记者李树喜到武宁县讲学。近年来,他又促成建立赣派教育家成长研究南昌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邀请柳斌为由我主编的《武宁县教育志》题写书名、题词,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刘堂江在北京工作几十年,但始终情系桑梓。20世纪90年代,他任《人民教育》总编辑时,与江西教育期刊社合作隆重推出长篇通讯《百花洲上百花开》,报道南昌市百花洲小学素质教育先进经验,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引起轰动。2002年,他作为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的顾问,牵线搭桥在九江建成一所田家炳中学。近年来,他又先后打造了多个赣派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为推进江西教育家成长搭建平台。
其他文献
退休后,我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了辣椒、茄子、南瓜、丝瓜等蔬菜。自從有了这块菜地,我每天一早起来就开始忙活,锄草、施肥、松土、剪枝、喷药……望着满垄长长的辣椒、紫红色的茄子、开着黄色花儿的南瓜,以及一根根嫩绿的丝瓜,我的心里格外高兴。  耕耘菜地使我认识到,写作如同种菜,要想获得丰收,同样要勤锄草,勤施肥,勤剪枝。写作上的施肥,就是多读别人的好文章,适合自己写作特点的文章多读、精读,使自己的知识丰富
期刊
我自1986年年底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直到2008年年底退休,在新余市委大楼有关部门工作10余年。因一直住在市机关一大院,每每外出办事,都要经过市委、市政府大楼门口去坐公交车。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停放在市委、市政府大楼前的代步工具的变化,它既是市民代步工具变化的一个缩影,也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变化。  自1983年新余复市至2013年下半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前,停放在市委
期刊
胡智民,东华理工大学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教师,用真情、真爱,用男子汉大丈夫的责任与担当,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陪伴身患重病的妻子程士宜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演绎了一段人世间最美的爱情故事。  祸从天降倾其所有  早年的胡智民远在四川工作,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程士宜一直在抚州工作,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儿子。1980年,胡智民调回抚州地质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夫妻才得以团聚,这年他47岁。由于聚少离多
期刊
盤根傲烈出红土,  细刻精雕胜当初。  一众闻名夸骨气,  耆年更愿少糊涂。
期刊
我在陶瓷企业工作了一辈子,2010年才退休。那时,我真担心从繁忙的工作状态转变为赋闲在家,会不适应。还好,很快,我结识了几位“陶朋瓷友”。  所谓“结识”,其实早就认识。这几位朋友退休前都在景德镇不同的陶瓷企业任职,且都从事过宣传工作,文字功夫甚为了得。只不过在职时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多。现在都退休了,相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或许还有存于心底的一股使命感,让我们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团体,希望用自己手
期刊
几年前,从学校退休的爷爷回到农村老家,也把学校里爱清洁、爱卫生的习惯带回了老家。  村里的环境不好,人们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观念不强。爷爷发挥当老师会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去家家户户宣讲。起初,大家只是礼貌性地应答着,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爷爷说服村里其他几位老人,一边捡拾垃圾,一边拿着喇叭宣讲。慢慢地,大家开始认可爷爷的环保理念,讲起卫生来。垃圾不见了,杂草清除了,树绿了,花开了,道路越来越干净,房屋
期刊
“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既回答了当前中国经济“怎么看”的认识论问题,也解决了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的方法论问题。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稳”,体现在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
期刊
人,终究会老。人老就像一杯陈酒,洌而绵;一壶浓茶,爽而甘;一瓣老姜,辣而烈;一瓶老抽,醇而香;一棵苍松,郁而翠。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不知如何取舍,而错过了美丽的夕阳。有首歌叫《明天会更好》,可现实生活中,明天会不会更好,谁也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只能努力延长它的“有效期”,就像行军打仗一样,除了携带必要的武器弹药和干粮外,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该
期刊
最让我感激和怀念的老师,是教我高中语文的黎杼芬老师。  1973年9月,我进入大汾公社五七中学读高中,黎杼芬老师教我们语文。他那时才三十五六岁,瘦高个,浓眉下的双眼特别有神,穿着永远是那么朴素整洁。夏天,黎老师穿着一件雪白短袖汗衫,一条黑色长裤,脚穿一双黑色凉鞋,显得精神抖擞。冬天,黎老师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灰色长裤,脚穿一双黑色布鞋,围一条灰色长围巾,头戴一顶黑呢鸭舌帽,风度翩翩,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期刊
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而色彩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要素。懂得如何利用色彩,能让照片水准迅速提升。  简洁背景+小片色彩要想利用色彩快速吸引视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寻找纯色或接近纯色的背景,再加入一些与背景色区分度较高的色彩元素。这种拍法相当于用整个画面来充当陪衬,让主体显得突出,如果背景和主体的色彩互为补色,效果会更明显。此外,在取景构图和拍摄角度方面也要多下些功夫,尽量消除画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