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具体、科学、公正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下面本人对有关教学质量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思考,结合学习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观
本人一直认为教学质量评价是某一时期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记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建设。使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的轨道,促进教学工作向着高标准方向发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是否提高的评判依据。另外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更清楚地了解学校或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水平、质量和业绩,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了解教学对象的调动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纠正中提高业务素质;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分析成功教学的因素,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控教学,促进办学内在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加不同学科的比较机会,使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得以体现和推广;可以调动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为检查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聘任、晋职晋升提供基本依据。简言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现状、评价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建设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最优化。所以端正教学质量评价思想,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或选择导向功能,对教育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要处理好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
对教师的工作效果的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质量又是教师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从检查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个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无论学生发展的好还是差,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教师评价工作中,不能用学生质量评价的结果来代替教师评估,更不能完全用它来评判教师。反之。就可能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入歧途,可能伤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初衷。这点本人觉得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不能忽视,因为它能影响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把握好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1、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限定问题
我们都知道,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管理水平及学生的基础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即使学生的某个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是由许多因素如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非仅由某任课教师所决定的。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教学工作本身性质决定了其现实劳动成果不会立即全部体现出来的。由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我们评价教学质量时,必须分析有关条件,寻找可比因素。设计一个全面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而且要它完整、客观、公平、合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非教师个体影响的效果是无法分离出去的,如社会、家庭乃至其他教师的影响等等。尽管如此,并不等于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无能为力,我们可把教师的个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即限定在学生现实的全面素质发展中与教师个体劳动相关最密切的部分,而不是泛泛到一切有关方面。
2、教学质量评价不要出现“偏失”现象
现在各间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评比或调查。从以往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失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繁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反映目标的一群指标和各指标在构成目标时的相对重要程度构成的,质与量是统一的、整体的、多维的系统,要求各项指标的集合能充分代表目标。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有时我们觉得凡是能反映目标的项目就要一项不漏地搜集到体系中来,唯恐有遗漏,从而使指标体系庞杂而无重点。其实,任何评价指标体系再详细也不能把所有内容包含在内,因此,我们制定指标体系是不可能幻想把所有反映目标的内容都一项不漏地放进来的。编制指标体系时所要遵循的全面性原则。也只是要求主要方面不能丢,指标体系反应的只是评价对象的有代表性的典型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典型行为的集合就构成了目标的有代表性样本,这就足以反映评价对象在目标上的发展水平。反之。如果指标体系很杂,主次不分。结果反而使典型行为指标突出不出来,致使好的教师评价分值不太高,差的教师评价分值也不太低,结果出现不同教师总体评价分值相差不大的不合理现象。
②被评价指标的可比性
在用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有时往往会忽略原来班级的基础:忽略生源的不同;忽略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利用统一的指标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价等。由于评价对象的条件特点不同,完全划一的评价项目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被评价的对象。因此,一所学校若想用划一的指标体系评价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其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必须适合各学科,否则其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就会打折扣。
③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评价是评价者依据某些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某方面属性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一旦得出评价结果,便是对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高低的结论。评价结论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如果和实际相符合,我们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客观的、可靠的,无论用于指导工作,还是用于鉴别、比较,都会是使人心悦诚服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也自然会发挥出来,但是评价结论的作出若全凭主观经验或表面现象得出,就不免要犯错误。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教学质量,在依据教师教学评价得分高低来比较教学效果差异时,一定要经过统计检验,只有当差异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作出教学效果有差异的结论。
五、教学质量评价要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注意评价对象的心理反应
教学评价的评价结果必须与评价对象见面,这是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价者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和评价对象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反馈给评价对象,同时,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调控工作,使评价对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接受或认同评价结果。起码要让对象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样才能帮助评价对象为提高教学质量寻找对策,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汲取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总之,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开放的和多维的体系。只有在评价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加以修正,才能使指标体系进一步科学、规范。使评价更趋于公平、合理。s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观
本人一直认为教学质量评价是某一时期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记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建设。使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的轨道,促进教学工作向着高标准方向发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是否提高的评判依据。另外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更清楚地了解学校或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水平、质量和业绩,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了解教学对象的调动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纠正中提高业务素质;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分析成功教学的因素,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控教学,促进办学内在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加不同学科的比较机会,使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得以体现和推广;可以调动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为检查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聘任、晋职晋升提供基本依据。简言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现状、评价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建设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最优化。所以端正教学质量评价思想,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或选择导向功能,对教育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要处理好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
对教师的工作效果的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质量又是教师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从检查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个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无论学生发展的好还是差,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教师评价工作中,不能用学生质量评价的结果来代替教师评估,更不能完全用它来评判教师。反之。就可能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入歧途,可能伤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初衷。这点本人觉得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不能忽视,因为它能影响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把握好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1、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限定问题
我们都知道,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管理水平及学生的基础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即使学生的某个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是由许多因素如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非仅由某任课教师所决定的。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教学工作本身性质决定了其现实劳动成果不会立即全部体现出来的。由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我们评价教学质量时,必须分析有关条件,寻找可比因素。设计一个全面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而且要它完整、客观、公平、合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非教师个体影响的效果是无法分离出去的,如社会、家庭乃至其他教师的影响等等。尽管如此,并不等于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无能为力,我们可把教师的个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即限定在学生现实的全面素质发展中与教师个体劳动相关最密切的部分,而不是泛泛到一切有关方面。
2、教学质量评价不要出现“偏失”现象
现在各间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评比或调查。从以往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失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繁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反映目标的一群指标和各指标在构成目标时的相对重要程度构成的,质与量是统一的、整体的、多维的系统,要求各项指标的集合能充分代表目标。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有时我们觉得凡是能反映目标的项目就要一项不漏地搜集到体系中来,唯恐有遗漏,从而使指标体系庞杂而无重点。其实,任何评价指标体系再详细也不能把所有内容包含在内,因此,我们制定指标体系是不可能幻想把所有反映目标的内容都一项不漏地放进来的。编制指标体系时所要遵循的全面性原则。也只是要求主要方面不能丢,指标体系反应的只是评价对象的有代表性的典型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典型行为的集合就构成了目标的有代表性样本,这就足以反映评价对象在目标上的发展水平。反之。如果指标体系很杂,主次不分。结果反而使典型行为指标突出不出来,致使好的教师评价分值不太高,差的教师评价分值也不太低,结果出现不同教师总体评价分值相差不大的不合理现象。
②被评价指标的可比性
在用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有时往往会忽略原来班级的基础:忽略生源的不同;忽略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利用统一的指标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价等。由于评价对象的条件特点不同,完全划一的评价项目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被评价的对象。因此,一所学校若想用划一的指标体系评价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其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必须适合各学科,否则其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就会打折扣。
③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评价是评价者依据某些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某方面属性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一旦得出评价结果,便是对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高低的结论。评价结论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如果和实际相符合,我们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客观的、可靠的,无论用于指导工作,还是用于鉴别、比较,都会是使人心悦诚服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也自然会发挥出来,但是评价结论的作出若全凭主观经验或表面现象得出,就不免要犯错误。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教学质量,在依据教师教学评价得分高低来比较教学效果差异时,一定要经过统计检验,只有当差异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作出教学效果有差异的结论。
五、教学质量评价要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注意评价对象的心理反应
教学评价的评价结果必须与评价对象见面,这是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价者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和评价对象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反馈给评价对象,同时,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调控工作,使评价对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接受或认同评价结果。起码要让对象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样才能帮助评价对象为提高教学质量寻找对策,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汲取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总之,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开放的和多维的体系。只有在评价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加以修正,才能使指标体系进一步科学、规范。使评价更趋于公平、合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