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勇(1964-),男,福建龙岩人,国防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军事高等教育战略研究。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态势来看,其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建设综合的学科环境,构筑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以人为本,营造活跃宽松的学术氛围,融铸宽容博大的人文精神;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协作共享的运作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关键词]创新;世界研究型大学;态势
[中图分类号]C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85-0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大学不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看,正是由于不断地创新,研究型大学才得以成为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跨国界地组织、流动、竞争、创新的中心舞台,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成为国家经济繁荣的“发动机”之一。正如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学部副主任、考古学家波尔比姆(DavidPaulbeam)所说的:“一所伟大的大学必须永远处于改革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目前,世界研究型大学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革进步,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创办高科技产业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态势来看,其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建设综合的学科环境,构筑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也是构建学科创新平台的基础。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高水平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世界研究型大学往往拥有一批举世公认的高水平的学科,建立了整合资源、会聚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科较为齐全,既有理工结合为主导学科的,也有文、理、工、农、医等综合学科设置的。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科都基本覆盖了当今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狭窄的学科范围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互补,更不利于新兴学科的孳生。二是交叉学科的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世界研究型大学中跨学科专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许多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已经独立设置,与传统学科一样成为大学正式的科研或者教学组织。交叉学科往往处于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有着旺盛的孳生能力和众多的生长点,很多重要科研成果就是通过不同领域的学者携手共同创造出来的。近百年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如“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Crick和Watson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实质上是物理学与医学结合的产物。建设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已经成为世界研究型大学与时俱进、保持学科领先地位的重要战略方针和措施。三是具有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世界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共享科研资源,形成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从研发、中试到科技成果孵化配套衔接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在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中,世界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成了它们保持其学术领先地位的基础和保障,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如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和同步辐射实验室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的高水平实验室成了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就聚集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和研究生,除了承担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进行射电天文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晶体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自建立以来,先后共有26位科学家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实验室至今仍是全球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
二、以人为本,营造活跃宽松的学术氛围,融铸宽容博大的人文精神
世界研究型大学都有一种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弘扬个性的学术氛围。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智者见智、长者见长、张扬个性、人尽其才的沃土,是创新人才成长和原创性成果产生的温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美国许多大学现在实行的是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给予学生具体的专门知识,而是要使他们吸收多种多样的信息,以便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研究型大学活跃的学术氛围背后,是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不以纯粹的数量考察科技人员成绩而是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则是一种宽容人文精神的制度性安排。中国科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举过一个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仅有恬静的校园和优美大楼,更充满着大师和“大爱”。在她的宽容和“大爱”下,怀尔斯教授才有可能九年不出一篇论文,静心研究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菲尔兹特别成就奖;纳什才有可能与疾病搏斗30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成为美国第一大学的真谛!
人文精神的确立源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理解(compassion),而不是理性(reason)。美国的大学一直在反思人文教育的失误,因为随着科技的兴起,人文学院开始凋敝,他们提出让人文回到大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意识与公民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越战结束、性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出现了一种新人文概念,主张回归晚期希腊文化并塑造世界意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大学提出了“建立世界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口号。相比而言,我国的人文教育远远不够,许多时候流于形式,远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必须大力提倡、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思想。
三、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世界研究型大学,是人才聚集之所。据统计,诺贝尔奖的成果中有70%是在大学中,特别是在研究型大学中产生的。研究型大学学者如云,人才齐全,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颇深、有一定名望的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哈列特、乍克曼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在1972以前获诺贝尔奖的41位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曾在同一大学的同一学科组织中工作。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则先后培养出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足以说明一流大学聚集了大量的一流人才,也道出了一流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批量生产”场所的主要原因。 世界研究型大学拥有巨额的办学经费,凭借强大的财力资源和声誉,建立了凝聚优秀人才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譬如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领导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吸引、囊括了世界各国大量的优秀人才。美国工程科学院给美国政府的报告统计显示,1972年美国工程技术领域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授只有10%是外国人,而到1985年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55%。在这些来自国外的工程技术专家中,有75%的年轻教授都在申请美国的公民权。该报告指出,这对于美国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在制定移民法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表面上是以学术优势和科技优势为基础的,实际上是以人才,特别是世界研究型大学的一流人才及其创新为基础的。
四、建立协作共享的运作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一所大学的资源毕竟有限,有效实现整个大学系统的资源共享,是一个事关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问题。面对教育经费和办学资源的短缺,大学必须创新办学机制。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认为,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智力资源集中在一起,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在这方面,大学能发挥独特的、无法代替的作用。创造一种大学内部、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机构之间互动交流的环境,能够有效保证创新的质量。
现在,国外研究型大学普遍认识到,大学在制定规划时要有全球视野,注重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规模效益。世界研究型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大学协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说过:“大学与大学问可以实现互补性的合作,甚至形成紧密的联盟,这样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校长科亨也说过:“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发展生物学,因为21世纪生物学太重要了。但是我们不准备建医学院,因为工程太大、花钱太多,我们的邻居匹兹堡大学就有很好的医学院,在全美排在前十位,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重点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优势学科。”在美国,军方制定专门的“212程与科学教育计划”支持从大学前直至博士后各阶段的教育与研究活动,与大学共享科研成果。美国有些研究型大学常常利用军方资助的政策,与军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接受军方科研资助最多的20所研究型大学已成为美国培养国防科技人才与国防科技创新的摇篮。如其核武器研究主要来自伯克莱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牌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主要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研究型大学。
五、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联系紧密,大学已不是“象牙塔”,而是进入了社会发展的中心,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校长艾伯哈德·贝克提出,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大学的社会服务,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是技术转让,也不应局限理工科大学,大学应在解决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上发挥更为积级的作用。研究型大学由于学科较为齐全,研究力量强大,因此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目前,世界研究型大学大都把自身视为本国科学文化的标志,站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在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并注重自身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以及对国家安全的责任,为回答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思考。欧美一些著名大学往往结合自己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政府的国内外政策提供咨询,影响政府的政策走向。如费正清研究中心、胡佛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等等。这些中心的前瞻性战略研究非常出色,实际很大程度上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种可供参考或咨询的方案。大多数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则常常以特约研究员或其它身份参与政府提出或组织的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态势来看,其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建设综合的学科环境,构筑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以人为本,营造活跃宽松的学术氛围,融铸宽容博大的人文精神;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协作共享的运作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关键词]创新;世界研究型大学;态势
[中图分类号]C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85-0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大学不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看,正是由于不断地创新,研究型大学才得以成为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跨国界地组织、流动、竞争、创新的中心舞台,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成为国家经济繁荣的“发动机”之一。正如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学部副主任、考古学家波尔比姆(DavidPaulbeam)所说的:“一所伟大的大学必须永远处于改革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目前,世界研究型大学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革进步,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创办高科技产业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从世界研究型大学发展态势来看,其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建设综合的学科环境,构筑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也是构建学科创新平台的基础。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高水平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世界研究型大学往往拥有一批举世公认的高水平的学科,建立了整合资源、会聚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科较为齐全,既有理工结合为主导学科的,也有文、理、工、农、医等综合学科设置的。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科都基本覆盖了当今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狭窄的学科范围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互补,更不利于新兴学科的孳生。二是交叉学科的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世界研究型大学中跨学科专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许多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已经独立设置,与传统学科一样成为大学正式的科研或者教学组织。交叉学科往往处于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有着旺盛的孳生能力和众多的生长点,很多重要科研成果就是通过不同领域的学者携手共同创造出来的。近百年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如“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Crick和Watson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实质上是物理学与医学结合的产物。建设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已经成为世界研究型大学与时俱进、保持学科领先地位的重要战略方针和措施。三是具有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世界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共享科研资源,形成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从研发、中试到科技成果孵化配套衔接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在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中,世界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成了它们保持其学术领先地位的基础和保障,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如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和同步辐射实验室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的高水平实验室成了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就聚集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和研究生,除了承担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进行射电天文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晶体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自建立以来,先后共有26位科学家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实验室至今仍是全球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
二、以人为本,营造活跃宽松的学术氛围,融铸宽容博大的人文精神
世界研究型大学都有一种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弘扬个性的学术氛围。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智者见智、长者见长、张扬个性、人尽其才的沃土,是创新人才成长和原创性成果产生的温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美国许多大学现在实行的是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给予学生具体的专门知识,而是要使他们吸收多种多样的信息,以便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研究型大学活跃的学术氛围背后,是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不以纯粹的数量考察科技人员成绩而是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则是一种宽容人文精神的制度性安排。中国科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举过一个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仅有恬静的校园和优美大楼,更充满着大师和“大爱”。在她的宽容和“大爱”下,怀尔斯教授才有可能九年不出一篇论文,静心研究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菲尔兹特别成就奖;纳什才有可能与疾病搏斗30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成为美国第一大学的真谛!
人文精神的确立源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理解(compassion),而不是理性(reason)。美国的大学一直在反思人文教育的失误,因为随着科技的兴起,人文学院开始凋敝,他们提出让人文回到大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意识与公民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越战结束、性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出现了一种新人文概念,主张回归晚期希腊文化并塑造世界意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大学提出了“建立世界公民意识”的人文教育口号。相比而言,我国的人文教育远远不够,许多时候流于形式,远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必须大力提倡、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思想。
三、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世界研究型大学,是人才聚集之所。据统计,诺贝尔奖的成果中有70%是在大学中,特别是在研究型大学中产生的。研究型大学学者如云,人才齐全,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颇深、有一定名望的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哈列特、乍克曼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在1972以前获诺贝尔奖的41位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曾在同一大学的同一学科组织中工作。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则先后培养出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足以说明一流大学聚集了大量的一流人才,也道出了一流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批量生产”场所的主要原因。 世界研究型大学拥有巨额的办学经费,凭借强大的财力资源和声誉,建立了凝聚优秀人才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譬如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领导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吸引、囊括了世界各国大量的优秀人才。美国工程科学院给美国政府的报告统计显示,1972年美国工程技术领域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授只有10%是外国人,而到1985年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55%。在这些来自国外的工程技术专家中,有75%的年轻教授都在申请美国的公民权。该报告指出,这对于美国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在制定移民法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表面上是以学术优势和科技优势为基础的,实际上是以人才,特别是世界研究型大学的一流人才及其创新为基础的。
四、建立协作共享的运作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一所大学的资源毕竟有限,有效实现整个大学系统的资源共享,是一个事关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问题。面对教育经费和办学资源的短缺,大学必须创新办学机制。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认为,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智力资源集中在一起,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在这方面,大学能发挥独特的、无法代替的作用。创造一种大学内部、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机构之间互动交流的环境,能够有效保证创新的质量。
现在,国外研究型大学普遍认识到,大学在制定规划时要有全球视野,注重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规模效益。世界研究型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大学协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说过:“大学与大学问可以实现互补性的合作,甚至形成紧密的联盟,这样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校长科亨也说过:“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发展生物学,因为21世纪生物学太重要了。但是我们不准备建医学院,因为工程太大、花钱太多,我们的邻居匹兹堡大学就有很好的医学院,在全美排在前十位,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重点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优势学科。”在美国,军方制定专门的“212程与科学教育计划”支持从大学前直至博士后各阶段的教育与研究活动,与大学共享科研成果。美国有些研究型大学常常利用军方资助的政策,与军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接受军方科研资助最多的20所研究型大学已成为美国培养国防科技人才与国防科技创新的摇篮。如其核武器研究主要来自伯克莱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牌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主要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研究型大学。
五、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联系紧密,大学已不是“象牙塔”,而是进入了社会发展的中心,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校长艾伯哈德·贝克提出,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大学的社会服务,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是技术转让,也不应局限理工科大学,大学应在解决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上发挥更为积级的作用。研究型大学由于学科较为齐全,研究力量强大,因此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目前,世界研究型大学大都把自身视为本国科学文化的标志,站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在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并注重自身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以及对国家安全的责任,为回答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思考。欧美一些著名大学往往结合自己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政府的国内外政策提供咨询,影响政府的政策走向。如费正清研究中心、胡佛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等等。这些中心的前瞻性战略研究非常出色,实际很大程度上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种可供参考或咨询的方案。大多数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则常常以特约研究员或其它身份参与政府提出或组织的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