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喜梅”是从国外引进的欧洲李品种中选育出来的李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我国李产区种植。
一、特征特性
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75.0克,最大单果重120.0克;果皮玫瑰红色,果皮厚,半离核;果肉淡黄色,肉质韧而细,纤维少,汁液少,风味极甜,有香气,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23.0%,可食率96.7%,冷藏条件下可储藏60天。在陕西省关中地区,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无裂果或落果现象,自花结实,丰产。
二、栽培技术要点
1.建园:应选择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黄绵土和垆土栽培,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宜建园。砧木选用山桃或毛桃均可。因该品种结果早、树姿直立,可适当密植,行株距前期以3米×2米为宜,进入盛果期间伐后以4米×3米为宜。
2.整形修剪:树形宜采用纺锤形或自然开心形。苗木定干高度50~60厘米,第1年冬季选3~4条生长健壮、方向适宜的枝条作主枝,主枝延长枝角度保持75°左右,不宜拉枝过平,以防高温季节引起果实日灼,每主枝上留2~3个侧枝,3~4年完成整形。
修剪以缓放为主,疏缩结合,尽量少短截。
3.疏果:第1次疏果在花后10~15天进行,花束状果枝、短果枝留双果,10天后进行第2次疏果,花束状果枝、短果枝全部留1~2个果,果间距5~7厘米。
4.防治病害:萌芽前全园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底至6月初喷洒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彩图参见77页图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王长柱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103596)
一、特征特性
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75.0克,最大单果重120.0克;果皮玫瑰红色,果皮厚,半离核;果肉淡黄色,肉质韧而细,纤维少,汁液少,风味极甜,有香气,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23.0%,可食率96.7%,冷藏条件下可储藏60天。在陕西省关中地区,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无裂果或落果现象,自花结实,丰产。
二、栽培技术要点
1.建园:应选择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黄绵土和垆土栽培,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宜建园。砧木选用山桃或毛桃均可。因该品种结果早、树姿直立,可适当密植,行株距前期以3米×2米为宜,进入盛果期间伐后以4米×3米为宜。
2.整形修剪:树形宜采用纺锤形或自然开心形。苗木定干高度50~60厘米,第1年冬季选3~4条生长健壮、方向适宜的枝条作主枝,主枝延长枝角度保持75°左右,不宜拉枝过平,以防高温季节引起果实日灼,每主枝上留2~3个侧枝,3~4年完成整形。
修剪以缓放为主,疏缩结合,尽量少短截。
3.疏果:第1次疏果在花后10~15天进行,花束状果枝、短果枝留双果,10天后进行第2次疏果,花束状果枝、短果枝全部留1~2个果,果间距5~7厘米。
4.防治病害:萌芽前全园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底至6月初喷洒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彩图参见77页图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王长柱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10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