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总把学生视作一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拼命地、无私地把知识塞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了。常常“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不妨做个“懒”老师
  1.老师“懒”动口,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
  有时老师佯装不懂不讲,也是对学生提问和思考的一种鼓励和引导。例如五年级的分数除以整数(学生只学过整数、小数除法),一上课老师出示:“2/9÷3= ”学生看了题目后都不会做。见此景,我没有教他们计算方法,而是又出示两组题目:(1)20÷5= 20×1/5=(2)48÷6=48×1/6=让学生计算看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开始计算、观察、探究发现了:甲数÷乙数(0除外)=甲数×乙数的倒数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学生马上对“2/9÷3=”迎刃而解。
  2.老师“懒”动手,以培养学生灵巧、能干的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例如,学了“圆的认识”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所学圆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展示评价。经这样一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来了,很多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的图案:有熊猫、机器人、向日葵、奥运花环、毛毛虫、篮球、花朵……设计的图案非常新颖,别具一格,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包装磁带”数学课,我同样放手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拼、观察、记录、计算、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轻松地掌握了“怎样设计包装最省纸”(重叠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的生活问题。从授课角度看,我只在旁边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给爱动、爱玩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是一举两得,恰到好处。
  二、不妨“先人后己”
  1.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老师一直把自己摆在“授业者”的位置上,处处“指点江山”,声声“激扬文字”,习惯于以“闻道在先”的姿态进行授业解惑,使学生惟命是从,学习被动,消弱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扼制了学生“潜能”的有效发挥。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把学生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融化”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例如: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由低年级认识图形到高年级求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离不了画、剪、拼,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新《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几何”知识单元或其他知识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
  2.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合自己的口味,而简单、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发言,使师生“对话”成为课堂上不平等、不和谐的音符。新课标指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善于倾听应该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成败。因为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关注,意味着信息的准确捕捉与交流,意味着学习过程中的适时指导与调控。叶澜教授指出:“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因此,倾听应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态度,一种职业习惯,一种现代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推导公式完毕后,为了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说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出这个圆的面积。本以为该生能流利正确得出答案(本意直接利用计算公式求出),但该生却说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据半径求出周长,接着根据“周长的一半×半径”求出面积。(很显然是受圆面积推导公式过程影响。)自始至终我没有打断该生的说话(其实班内已有学生发出嘲笑声),而是耐心等她说完后,接着指着板书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生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师接着问:“本题中告诉圆的半径了吗?”生不好意思的说:“告诉了,老师,我知道怎样做了。”……
  总之,教育者只要按照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切实转换教师角色,像演员一样扮演好各种角色,那么就会使你的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构建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和谐、快乐之美。
其他文献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每位教师须多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做到观念更新,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果没有观念更新,继续用老观念进行教学,那实施新课程理念将成为一句空话。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概念图的合理使用  概念图的结构包括概念、命题、连接和层次。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例如在“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学中,先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社会里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潮流,加快推进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曾有人预言,21世纪不懂电脑的人,将是新时代的文盲,而教育界人士号召“电脑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中小学生阶段已经开始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将来的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技
期刊
随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和实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保证从技术上实现它。因此在中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人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而且由于能集成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细致
期刊
【摘要】 班主任关系到一个班的发展前途,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前景,关系到祖国人才的培养.做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做到与时俱进,加强修养,树立威信;加强班干部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班风;处理好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关系,这样,班级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关键词】 威信;班风;处理好关系    新时代中学生受各种媒体的浸染和各种意识的熏陶,他们的心理具有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他们的语言,行为具有叛逆﹑反复无常
期刊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  李清照希望能摆脱功利的滋扰去过自由、宁静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于实
期刊
【摘要】 人们常说,真实的赞扬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赞扬,要实事求是。老师夸大其辞的赞扬,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怎样称赞学生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多年思考和实践,笔者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让称赞成为教师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口头禅”。  【关键词】 称赞;技巧和方法;习惯    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是对人或事物的肯定和夸奖。教师称赞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
期刊
【摘要】 在物理课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学习,可优化物理课育人的功能,是提高物理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问题;对手;合作;情景交互应用的原则;贴近学生的原则;缘于教材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
期刊
【摘要】 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经济成份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趋向于多元化,这样,一方面冲击了许多旧的观念,人们增强了自主、竞争、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和创新。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一切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是学生探索、思考的开始,一直到他们找到答案或者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教育的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