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末,由成龙主演的大制作影片《十二生肖》在全国上映,这是他的第101部电影作品,也将是他的最后一部动作片。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成龙的童年非常苦难,甚至曾靠救济生活。但他通过自小在戏校的刻苦学武,拥有了一副好身手,长大后在银幕上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一直心存深深的感激,也使他成为了圈内外有名的孝子。
我生于1954年4月7日,父母是抗战爆发后从山东逃难到香港时相识的,为纪念他们逃难平安以及我是在香港出生的,便给我取名为陈港生。
如果要我选择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那一定是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怀了我12个月都不能生下来,唯有动手术剖腹取出,而我出生时足足有12斤重。由于家庭拮据,父母根本付不起五百多港币的手术费。接生的美国医生开出丰厚的条件,希望领养我。但是父母觉得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便拒绝了那位医生的建议。父亲向朋友东拼西凑借到五百多元,付清手术费和住院费,把母亲和我接回家。
当时父母都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父亲是厨师。领事夫人不怎么喜欢小孩儿,更不喜欢听见小孩儿的哭声,于是每当我因房间热而大哭时,母亲就抱我到寓所后面的花园凉亭,扇扇子让我在凉意中入睡。
父亲虽因家贫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开朗,头脑机敏,爱好广泛。年轻时受老家习武风气的影响,拜师学过武功。他也喜爱文艺,对京剧尤有心得,和母亲都是京剧票友。父亲虽然是厨师,但对培养我有他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认为做人关键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并且按这个原则去调理年幼的我。
父亲从不在吃喝上吝惜钱财,在他的鼓励和教育下,我也养成了从不挑食的好习惯,从小到大长得敦实健壮,很像山东大汉的后代。父亲很注重锻炼,从我会走路起,就每天早上都叫我跟着去跑步、练武术。我也很有灵性,五岁就能把父亲教的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样。我年龄大一点儿后,父亲又在家中给我挂了个沙袋。我一有空闲,便模仿着电影上的配音效果,“嗨!嗨!嗨!”一阵猛击。在父亲的影响下,幼年时我在武术方面的潜质就逐渐显露出来。
1961年的一天,父亲带着我来到尖沙咀的戏剧学校,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他正是我崇拜的武侠女星于素秋的父亲。我看到学生们在勤奋地练功,非常羡慕,便和父亲说我想在这练武。当父亲问我想在学校待多久时,我不加思索地说:“10年。”就这样,父亲与师傅签下了10年合同,把我留在这所戏剧学校。
我长大后明白了父亲那时送我去学武,不全是因为我读书不好,家里穷也是一个原因。父亲为了多赚点钱,通过朋友找到一份在澳洲的工作,为美国大使馆掌厨。因此他打算在赴澳洲之前,用他认为最妥善的方法把我安顿好。在这十年间,父亲曾回港探望过我好几次,为了于师傅能更好地照顾我,父亲要我拜于占元师傅为干爹。干爹非但没让我讨到便宜,反而对我管束得比别人加倍严厉。
师傅为我起了一个艺名叫元楼。其他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动作。每天5点便起床练功,晚上12点才上床睡觉。除了练功外,我们还要读书,做清洁、洗碗等杂活。由于那时生活的大环境很不好,我们要靠红十字救济中心的帮助。每月等派救济品时,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救济品中有白米、奶粉等食品,我们要排半天队等待分配给自己的食物。平常我们吃的是大锅饭,烧饭就由女孩子轮流负责。饭是够吃,至于配菜就得靠抢才能吃到。
在我小时候,就常听人说起,母亲是怀我12个月才把我生下来的。我因此就牢记一条:母亲为了我曾受苦多时,对我有大恩大德,我一定要疼爱母亲,尊敬母亲!还在戏剧学校时,学校里虽然能洗澡,但是却没有热水供应。母亲怕我冬天用冷水洗澡难受,便每星期两次,用两个大塑胶袋把热水灌进去扎紧,放在一个铁桶里,提到学校让我洗澡。我洗完澡母亲替我换上干净衣服,给我留下一些零用钱和食物,把我的脏衣服放在铁桶里,又提着步行回去。因此在学校里,我算是最干净的一个学生。
父母生前在澳洲居住,两三年才回到香港一次。虽然我有能力让二老在香港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母亲仍比较喜欢留在澳洲,做烫洗工作。父亲退休后每年到香港两三次,她都没有同行。并不是母亲不喜欢见我,或者不喜欢跟我一起生活。其实她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工作情形,尤其是心疼我拍戏拼命的样子。母亲一生俭朴,我虽然对母亲非常孝敬,但她仍不肯穿金戴银,更不愿养尊处优,还把我送的贵重礼物当成压箱之物。
2002年,母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亲人和来宾依次抛花撒土渐渐离去后,我一个人静立在母亲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母亲走后,我更加关心父亲。2004年,我率领一百多人的贺寿团前往马来西亚为父亲庆祝90岁大寿。在生日宴会上,我与父亲、我的妻子林凤娇和我儿子房祖名三代同堂,在台上切蛋糕,招呼宾客。为了再给老父惊喜,我还特别邀请父亲数十年的偶像尤雅任嘉宾,与父亲合唱《往事只能回味》,让他老人家开心不已。
2008年2月,父亲在香港病逝,享年93岁。我专程送父亲遗体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和母亲一块安葬。2003年,我曾制作过一部关于我和父母的纪录片,片名叫做《龙的足迹:成龙和他失落的家庭》。现在,这部片子也成为了我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纪念礼物。
(责任编辑 王天抒)
我生于1954年4月7日,父母是抗战爆发后从山东逃难到香港时相识的,为纪念他们逃难平安以及我是在香港出生的,便给我取名为陈港生。
如果要我选择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那一定是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怀了我12个月都不能生下来,唯有动手术剖腹取出,而我出生时足足有12斤重。由于家庭拮据,父母根本付不起五百多港币的手术费。接生的美国医生开出丰厚的条件,希望领养我。但是父母觉得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便拒绝了那位医生的建议。父亲向朋友东拼西凑借到五百多元,付清手术费和住院费,把母亲和我接回家。
当时父母都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父亲是厨师。领事夫人不怎么喜欢小孩儿,更不喜欢听见小孩儿的哭声,于是每当我因房间热而大哭时,母亲就抱我到寓所后面的花园凉亭,扇扇子让我在凉意中入睡。
父亲虽因家贫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开朗,头脑机敏,爱好广泛。年轻时受老家习武风气的影响,拜师学过武功。他也喜爱文艺,对京剧尤有心得,和母亲都是京剧票友。父亲虽然是厨师,但对培养我有他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认为做人关键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并且按这个原则去调理年幼的我。
父亲从不在吃喝上吝惜钱财,在他的鼓励和教育下,我也养成了从不挑食的好习惯,从小到大长得敦实健壮,很像山东大汉的后代。父亲很注重锻炼,从我会走路起,就每天早上都叫我跟着去跑步、练武术。我也很有灵性,五岁就能把父亲教的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样。我年龄大一点儿后,父亲又在家中给我挂了个沙袋。我一有空闲,便模仿着电影上的配音效果,“嗨!嗨!嗨!”一阵猛击。在父亲的影响下,幼年时我在武术方面的潜质就逐渐显露出来。
1961年的一天,父亲带着我来到尖沙咀的戏剧学校,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他正是我崇拜的武侠女星于素秋的父亲。我看到学生们在勤奋地练功,非常羡慕,便和父亲说我想在这练武。当父亲问我想在学校待多久时,我不加思索地说:“10年。”就这样,父亲与师傅签下了10年合同,把我留在这所戏剧学校。
我长大后明白了父亲那时送我去学武,不全是因为我读书不好,家里穷也是一个原因。父亲为了多赚点钱,通过朋友找到一份在澳洲的工作,为美国大使馆掌厨。因此他打算在赴澳洲之前,用他认为最妥善的方法把我安顿好。在这十年间,父亲曾回港探望过我好几次,为了于师傅能更好地照顾我,父亲要我拜于占元师傅为干爹。干爹非但没让我讨到便宜,反而对我管束得比别人加倍严厉。
师傅为我起了一个艺名叫元楼。其他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动作。每天5点便起床练功,晚上12点才上床睡觉。除了练功外,我们还要读书,做清洁、洗碗等杂活。由于那时生活的大环境很不好,我们要靠红十字救济中心的帮助。每月等派救济品时,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救济品中有白米、奶粉等食品,我们要排半天队等待分配给自己的食物。平常我们吃的是大锅饭,烧饭就由女孩子轮流负责。饭是够吃,至于配菜就得靠抢才能吃到。
在我小时候,就常听人说起,母亲是怀我12个月才把我生下来的。我因此就牢记一条:母亲为了我曾受苦多时,对我有大恩大德,我一定要疼爱母亲,尊敬母亲!还在戏剧学校时,学校里虽然能洗澡,但是却没有热水供应。母亲怕我冬天用冷水洗澡难受,便每星期两次,用两个大塑胶袋把热水灌进去扎紧,放在一个铁桶里,提到学校让我洗澡。我洗完澡母亲替我换上干净衣服,给我留下一些零用钱和食物,把我的脏衣服放在铁桶里,又提着步行回去。因此在学校里,我算是最干净的一个学生。
父母生前在澳洲居住,两三年才回到香港一次。虽然我有能力让二老在香港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母亲仍比较喜欢留在澳洲,做烫洗工作。父亲退休后每年到香港两三次,她都没有同行。并不是母亲不喜欢见我,或者不喜欢跟我一起生活。其实她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工作情形,尤其是心疼我拍戏拼命的样子。母亲一生俭朴,我虽然对母亲非常孝敬,但她仍不肯穿金戴银,更不愿养尊处优,还把我送的贵重礼物当成压箱之物。
2002年,母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亲人和来宾依次抛花撒土渐渐离去后,我一个人静立在母亲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母亲走后,我更加关心父亲。2004年,我率领一百多人的贺寿团前往马来西亚为父亲庆祝90岁大寿。在生日宴会上,我与父亲、我的妻子林凤娇和我儿子房祖名三代同堂,在台上切蛋糕,招呼宾客。为了再给老父惊喜,我还特别邀请父亲数十年的偶像尤雅任嘉宾,与父亲合唱《往事只能回味》,让他老人家开心不已。
2008年2月,父亲在香港病逝,享年93岁。我专程送父亲遗体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和母亲一块安葬。2003年,我曾制作过一部关于我和父母的纪录片,片名叫做《龙的足迹:成龙和他失落的家庭》。现在,这部片子也成为了我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纪念礼物。
(责任编辑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