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关创新意识观念的分析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本文主要参考刘春学对创新意识的定义,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创新与创造
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和“创造”是近义词,基本上属于同一范畴。其主体都是人,其形成的结果都具备首创性,新颖性,价值性和实用性特征。二者侧重点不同,创造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着重指首创,是一个具体的结果,而创新则强调的是某种社会实现,是创造的过程和目的性结果,侧重于宏观影响的结果。
2.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
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为社会增添、设计、创造新知识和新的物质或精神财富的品质及能力,包括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
(一)相关心理学研究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人具有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多元的,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具有。
(二)从课堂教学本身看
学科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堂气氛沉重,学生心理负担大,压力重。第二,教学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是在教师、家长的双重要求下被迫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第三,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探究性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受到剥夺。第四,教学内容涉及范围狭窄,局限于书本,忽略了对周围生活中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得到激励,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1.倾注爱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细心呵护创新的幼牙,以慈爱宽容之心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创新潜能。教育者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是教育的财富,。
2.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励创新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才能萌发创新之芽,培养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趣,孕育创新意识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现其中的奇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2.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潜在动力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的倾向性。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
实践教学中,教学者随时都应注意在教学内容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先介绍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又复习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然后再出示一些分数(如:3/8,8/25,3/20,1/14,4/9)。一般来讲,学生都会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寻求答案。这时,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信不信?”强烈的好奇心必定会让学生纷纷发问,而教师则一一对答如流。此时学生求知欲极度旺盛,教师及时把这些最简分数的分母分解分解质因数后判断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了。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寻找规律,总结出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樣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经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突破了难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学会了探索解疑的方法,而且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励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是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还要让学生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例如,在“池塘里有鹅16只,鸭9只,鸭比鹅少几只?”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片段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尝试。(1)用两种不同颜色图片,各代表鸭和鹅,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一摆,移一移。(2)根据摆摆、移移,想一想怎样才能列出算式并得出答案。
2.在引导探究中发现问题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引导探究是指在学生对认知对象进行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点拨,达到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每一环节的问题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本文主要参考刘春学对创新意识的定义,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创新与创造
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和“创造”是近义词,基本上属于同一范畴。其主体都是人,其形成的结果都具备首创性,新颖性,价值性和实用性特征。二者侧重点不同,创造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着重指首创,是一个具体的结果,而创新则强调的是某种社会实现,是创造的过程和目的性结果,侧重于宏观影响的结果。
2.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
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为社会增添、设计、创造新知识和新的物质或精神财富的品质及能力,包括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
(一)相关心理学研究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人具有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多元的,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具有。
(二)从课堂教学本身看
学科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堂气氛沉重,学生心理负担大,压力重。第二,教学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是在教师、家长的双重要求下被迫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第三,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探究性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受到剥夺。第四,教学内容涉及范围狭窄,局限于书本,忽略了对周围生活中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得到激励,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1.倾注爱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细心呵护创新的幼牙,以慈爱宽容之心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创新潜能。教育者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是教育的财富,。
2.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励创新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才能萌发创新之芽,培养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趣,孕育创新意识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现其中的奇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2.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潜在动力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的倾向性。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
实践教学中,教学者随时都应注意在教学内容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先介绍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又复习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然后再出示一些分数(如:3/8,8/25,3/20,1/14,4/9)。一般来讲,学生都会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寻求答案。这时,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信不信?”强烈的好奇心必定会让学生纷纷发问,而教师则一一对答如流。此时学生求知欲极度旺盛,教师及时把这些最简分数的分母分解分解质因数后判断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了。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寻找规律,总结出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樣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经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突破了难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学会了探索解疑的方法,而且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励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是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还要让学生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例如,在“池塘里有鹅16只,鸭9只,鸭比鹅少几只?”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片段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尝试。(1)用两种不同颜色图片,各代表鸭和鹅,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一摆,移一移。(2)根据摆摆、移移,想一想怎样才能列出算式并得出答案。
2.在引导探究中发现问题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引导探究是指在学生对认知对象进行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点拨,达到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每一环节的问题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