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术后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针对性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子宫颈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术后对干预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心理评估和个体教育、盆底康复治疗、开通服务热线并定期随访,共干预3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自编问卷、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盆底功能问卷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子宫颈癌患者术后
【机 构】
:
030013 太原,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030013 太原,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030013 太原,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后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针对性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将86例子宫颈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术后对干预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心理评估和个体教育、盆底康复治疗、开通服务热线并定期随访,共干预3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自编问卷、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盆底功能问卷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
结果干预组子宫颈癌患者术后6个月在社会关系、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理指标、独立性、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84±4.63)分比(40.72±3.74)分,(73.72±2.84)分比(64.07±4.06)分,(64.07±4.08)分比(55.70±4.86)分,(44.77±4.22)分比(36.53±4.29)分,(64.81±5.85)分比(53.95±5.91)分,(88.30±5.75)分比(76.65±5.21)分,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干预组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与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术后放化疗、术后并发症、家属照顾情况、术后心理干预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是否保留卵巢及文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
结论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较差,受很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放疗在腰、骶椎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例腰、骶椎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3.4岁。病变位于腰椎3例,骶椎6例;4例患者采用手术及术后放疗,4例术后复发,2次或3次手术后配合术后放疗,1例术后复发放疗。结果1例男性骶椎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放疗后半年死亡,其余患者随访至少6年,病情稳定,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恢复良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其中,血栓形成是其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微粒是各种细胞受刺激或凋亡时脱落的细胞碎片,表面能表达组织因子的微粒被称为组织因子阳性微粒。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不仅参与血栓形成,同时还参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因此,文章对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与髓样癌的镜下特点、治疗及预后,探讨乳头状癌合并髓样癌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检测calcitonin、SYN、CGA、CD56、CK19、Galectin-3、TPO、Mesotheli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左叶结节中卵圆形、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结构,由不规则片状嗜伊红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截石位术后垂腕的发生原因。方法报道3例截石位直肠癌手术后发生垂腕的患者,分析其垂腕发生的原因。结果3例患者中2例垂腕自行痊愈,1例术后9个月给予肌腱转位手术进行矫正。结论全身麻醉截石位手术时外展侧前臂应小心摆放位置,操作轻柔,防止桡神经损伤。同时,个体易感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与患者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个别施测方法对123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运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QLQ-C3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创伤后成长的领域和成长幅度,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创伤后成长与患者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在PTGI的5个因子中,有4个因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T)与调强放疗(IMRT)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同时辅助其他检索,收集所有关于早期乳腺癌术后行HT与IMRT治疗患者剂量学参数比较的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2软件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深入探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对于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微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参与转录后加工、表观遗传、细胞生长和个体发育等重要生命活动,并且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脱氧核糖核酸,与细胞的癌变和人类的衰老密切相关。文章对miRNA和端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敌人。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与结直肠癌、食管癌、肾癌和子宫内膜癌等许多肿瘤的发生相关。但其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的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瘦素、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类激素,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在影响肿瘤生长的多个环节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在电子结肠镜及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扫描下的特征,以指导直肠类癌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对34例电子结肠镜下怀疑直肠类癌的患者进行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检查,了解肿物的来源、层次、大小、密度、边界、浸润深度及黏膜下层完整性,结合经肛门彩色超声及CT或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指导直肠类癌的治疗(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切除)。结果本组34例直肠类癌的患者超声小探头示,肿物直径小于0.5 c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LPAR1、LPAR2、LPAR3的mRNA和蛋白在82例乳腺癌组织、55例乳腺腺瘤组织及3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P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PAR2和LPAR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