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词汇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中日词汇交流是双向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给日语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有大量的日语词汇传入中国,但并不是完全照搬。本文以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为根据,分析日语词汇传入汉语词汇后的形态,旨在使读者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汉语词汇 日语词汇 归化理论 异化理论
  一、引言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汉字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日语词汇,而且对日语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日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的影响,造成了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就词汇而言,汉语和日语的交流是双向的,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中,也有大量的日语外来词被接纳到汉语中。日语词汇是被原样接纳到汉语中还是有一定的改变呢?本文通过翻译学中的归化与异化理论,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二、日语中的汉语词汇
  自公元5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日语中就形成了大量的汉语词(漢語),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吴侃,1999):
  (一)从古汉语传入日语
  (二)日本人把原有的词汇改造成汉语词
  当时,汉语词要比原有的和语词时髦,日本人便把一些和语词进行间读,变成汉语词,以抬高自己的身份。比如“かえりごと→返事、おほね→大根、みもの→見物”等。
  (三)利用中文的造词规律创造的汉语词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努力汲取西方文化,在翻译外文资料时,需要大量的词汇来表达。于是,在此期间,日本人又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当然,也有一些是援引了英汉词典中的汉语译文。比如“血管、神経、改良、昨年”等。
  (四)取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日语中改变原来的词义而使用的词
  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取自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改变了汉语原来的词义。比如“経済、表情、景気、改造”等。
  鉴于汉语对日本文字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日语中仍然在产生着大量的汉语词汇。这些词汇由于双向交流而慢慢进入到汉语词汇当中。
  三、归化、异化理论
  翻译学上关于归化、异化理论的概念,最初是在19世纪德国著名翻译家施莱尔马赫所著的《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的。“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的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帝(1998)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将前者概括为“异化”,将后者概括为“归化”。
  关于“归化”与“异化”之争一直都持续着。韦努帝从文化、政治、权力和诗学高度上给归化和异化下了精确的定义。
  所谓归化,是指“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需要,易于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简单说来,就是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
  所谓“异化”,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可以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简单说来,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从这个界定来看,归化大体上相当于意译,异化大体上相当于直译。(孙立春,2010)
  四、汉语中日语词汇的归化、异化体现
  吴侃(2010)指出,一般而言,汉语接纳外来词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在汉语中能够填补空白,即汉语中原来没有表达这一概念、事物的词;二是日语中的汉语词必须符合汉语的造词规律。但是近年来,我们看到很多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日语词汇也同样被汉语吸收。这是因为通过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运用,使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成,所以才能被接纳。
  (一)归化理论的运用
  (1)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了麦当劳宅急送电话,半小时后即收到快餐。①
  “宅急送”源自流行于日本的「宅急便」,在日语中「便」有「交通·運輸機関」的意思。可是汉语中找不到其对应的词,如果直接翻译成“宅急便”的话,会因为“便”在汉语里有“大便、小便”之义显得不文雅。于是通过归化理论的运用,将其翻译为“宅急送”。
  (2)败犬女是30岁以上,高收入、高学历、事业成功,但无感情归宿的女性。
  “败犬女”这种说法源自于日本女作家酒井顺子的散文集『負け犬の遠吠え』(败犬的远吠),用来比喻那些事业有成但感情无归宿的女人,即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剩女”。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负犬女”的话,会有望文生义之嫌。故在此运用了归化理论,将其翻译成更符合汉语习惯的“败犬女”。
  (3)“食草男”最主要的特征是女性化。他们对自己的容貌比对成家立业更在意。
  (4)倒追也是一门学问,一点技巧、一点策略会让“食肉女”更快把猎物捕获。
  “食草男”“食肉女”都源于日语词汇,但原文分别是「草食男性」「肉食女性」。传入汉语时,不仅「男性」「女性」被简化成了“男”“女”,「草食」「肉食」也翻译成了更符合汉语习惯的“食草”“食肉”,从而更符合汉语的“主-谓-宾”句式结构。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日语词汇不仅仅是单纯地传入到汉语中,而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汉语里面,这正是归化理论在其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所致。
  (二)异化理论的运用
  (5)可口养胃的中华料理,让我抛弃了垃圾食品,正宗的世界各地风味也是一应俱全,让我忘却了乡愁。   “料理”一词,汉语词汇中就有,只是含义不一样。汉语中的“料理”是指“照顾,照料;安排,处理;指点,教育”等。日语词汇中的「料理」一词有“烹饪、菜肴”义,这是异化理论在词汇接纳过程中运用的体现。
  (6)建议可单点一份寿司与刺身。
  例(6)中出现了两个来自日语词汇的汉语词,分别为「寿司」「刺身」。汉语词汇中原本没有这两个词,也正因如此,当读者正确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后,才体会到日语的独特魅力。
  (7)莫拉克台风重创屏东县,民众断炊断粮,慈济基金会屏东分会10日动员大批人力准备热腾腾的便当。
  例(7)中的“便当”一词也来自日语词汇,指的是“盒饭”。在汉语词汇中,“便当”一词原是指“方便、容易”,但落实到此句中,并非此意。所以,要应用到中文句子中,则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翻译学上的异化理论。
  (8)蛋糕物语里的巧克力蛋糕很美味。
  类似“**物语”的门店有很多,其实“物语”一词也来自日语词汇。同样,初次接触这一词,读者也是完全不理解。但是当了解到原本日语词汇中的「物語」所指代的含义后,读者会拍案叫绝,充分体会到异国的情调。
  从以上的例句可以看出,很多汉语词汇是通过异化翻译理论而直接接纳日语词汇的,既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也增加了一定的美感。
  本文将归化理论与异化理论分开来论证日语词汇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归化和异化应当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且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对立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归化与异化相互渗透运用而被接纳的日语词汇。
  五、结语
  因为中日交流史上的关系,人们往往过于重视汉语词汇对日语词汇的影响,却忽略了词汇的反哺现象。其实,中日间的双向词汇交流历史悠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语词汇涌入并被接纳到汉语词汇中。本文通过翻译学上的“归化”与“异化”理论,分析了日语词汇被接纳到汉语词汇后的形态与翻译。当然,仍存在有待于研究的课题,比如两种翻译理论哪种运用得更多以及两种翻译理论的运用所带来的功能作用等。
  注 释:
  ①本文中所引用的例句,都转引自吴侃的《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
  文的影响》一文。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8.
  [2]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
  [3]Venuti Lawrence.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New York Routledge,2001 .
  [4]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刘文军.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悖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2).
  [6]李瑞.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理论[J].电影评介,2007,(15).
  [7]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8]孙立春.从《罗生门》的翻译看中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6).
  [9]吴侃.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文的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3).
  (黄森文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构式语法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口语中具有贬抑性否定意义的构式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具有理据性关联意义的构式群的演化发展过程和生成机制。以“爱XX”为例的构式通过动词的实例联接、隐喻扩展和子部分的继承性互相关联,形成了一个以表达说话人或听话主观化否定评价意义或贬抑性感情色彩的构式群。“转喻”作为内部转化机制,贯穿于整个群的演化过程中。在转喻的作用下,一个构式从前一个构式的意义中“推导”出新的
期刊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同义词辨析应当遵循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基本原则。以“关于”和“对于”的辨析为例,我们发现内容和形式是辨析二者的两个简明高效的原则。内容上,“关于”常和“情况”搭配,“对于”常和“态度”搭配;形式上,“关于”可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和绝大部分的标题,“对于”可用于主语之后(作状语)、“对于……来说”句式和“……对于……的贡献/影响”这一标题格式。  关键词:“关于”“对于”内容形
期刊
摘要:“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比兴”修辞有着详尽的论述。《比兴》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对“比兴”辞格的界定,而且还规定了“比兴”修辞在文章写作中的一些方法和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比兴修辞格《文心雕龙·比兴》“比兴”即比喻和兴起,它是中国传统诗文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齐梁时期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
期刊
摘要: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出发,探讨《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人物对话的语用阐述的适切性,分析其翻译是否达到了原文的语用目的。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红楼梦》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何自然,1997)。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与其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
期刊
摘 要:《史记》《汉书》中的“苦兵”式被动表达法和“病创”式动补结构,理解时都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于”,两书中有一些同类型的例子全面展示这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在汉语史上比较少见,值得细究。  关键词:“苦兵”式 “病创”式 汉语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在记录刘邦建国到汉武帝太初末年这一段历史时是互相重合的。并且,班固在处理这一段历史时,几乎
期刊
摘要:英汉缩略语是现代语言发展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2013年《中国教育报》公布的网络新成语及2013年《牛津英语字典》热点词汇中,以“喜大普奔、十动然拒、细思恐极、火钳刘明、说闹觉余”和“selfie(自拍)、budget wife(经济适用女)、fangirl(脑残粉)、gayriage(同性婚姻)、mompetition(拼孩)、showrooming(先逛店后网购)”为代表的缩略语占绝大
期刊
摘 要:《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颇具权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衙”“牙”二字的讹变关系入手,结合《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例证,对《汉语大词典》中“衙兵”一词释义进行补充。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新编五代史平话》 衙兵 牙兵  众所周知,《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在学界颇具权威。在其编纂过程中,众多学者投入
期刊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翻译理论认知环境翻译明晰化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语读者在翻译文本的接受和传播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译语读者,翻译也就失去了意义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横滨中华街和上海市外滩黄浦区的中国餐饮店汉语店名的比较分析,从音节、通名、专名的词汇特点及三者与菜系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语环境下汉语标识特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餐饮店名 音节 词汇 菜系  我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之列,这意义就是它为整个社会服务。”餐饮店名作为社会语言,是一种鲜活的语言景观,其主要功能是发挥自身最大的广告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来吸引过往
期刊
摘 要: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的研究传统,始于摩尔根。近年来,中国亲属称谓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具体、深入地研究某一个区域方言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专门研究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文章目前还未见。本文主要从成因、系统、特点三个方面来描述、分析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关键词:耒阳方言 亲属称谓 系统 特征一、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成因按《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耒阳方言应属于赣方言耒资片。据颜森、鲍厚星(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