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高信息化带来了诸多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随之伴随而来的也有诸多的困扰。当代大学生如何把握网时代的发展脉络,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更好的投入到就业当中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就业
一、就业形式整体向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劳动已经出现了诸多变化。在保留传统就业行业的同时,依照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产生出了诸多的新兴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成为了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新选择。就个别地区和城市而言,由于我国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大量淘汰落后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地区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激增。
随着国家开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落实,我国各大高校集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城市与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入校采取了扩招,某种意义上将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大学生,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我国公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社会出现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饱和现象,用人单位未跟随社会发展增加接受能力,只能提高对毕业生用人标准,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良好,新兴行业不断产生,但是由于我国发展逐步告别落后产能与人员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就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就目前形势而言当代大学生要认清自身,提高业务水平,结合个人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机遇,迎接就业面临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个人与家庭问题
当代大学就业难,要从根本上找问题,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社会阶段,又处于我国“独生子女”集中的阶段,正因为这些的诸多属性,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在性格、抗压能力、处理问题、与独立思考方面还需要更多的锻炼与加强。一些大学生初入社会,有了较高的消费习惯却缺乏艰苦朴素的习惯,对就业岗位只一味的追求“一步到位”,不愿意潜下心来认真学习,缺乏耐心,一旦遇到阻力从来不愿意在自身寻找原因,总是怨天尤人。因为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往往生活在父母安排的温棚之下,这些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由父母做决定,不敢想、不会想、不愿想成为了这一阶段大学生思考能力的真实写照。
(2)学校教育问题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这里教授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但是,过度强调当代大学生就业技能,却忽略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与抗压能力的培养。导致当代大学生只有过硬的知识文化储备,却缺乏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初入社会很多大学生迷茫不知所措,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反而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较好的自我认知,对自我的长处短处估计不足,往往眼高手低,最后处处碰壁,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从而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
(3)国家政策问题
高校大学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一方面他促使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增加的我国人才的储备,间接的帮助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也要做好调控,大量的无业大学生走出校园涌入社会,造成了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解决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对策
(1)加强自我认知,提升就业水平
学生要对自身有准确地定位,这样在面试时,学生才能很好地介绍自己。当代大学生应加强科学的自我评价,减少不合实际的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建设,健全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团队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摆脱由家人做主拿主意的恶习,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独立思考,可以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但要做到自我决断、自我规划,对自我人生有合理定位和计划安排。
(2)学校加强心理、创业教育
学校应提高对心理教育的基本认识,切实加强心理教育力度,增强当代大学生抗心理压力的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振作起来,提高应对挑战的信心,增加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的应对能力,在在心理上做到“大心脏”。同时,就业不是独木桥,就业应该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应该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就业方面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就业方式,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在步入社会进行创业的阶段,增加创业知识储备,做到有备无患,减少创业带来的风险。
(3)国家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
国家层面应提高认识,鼓励当代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富有成果的创新创业活动,国家加大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当代大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赢得社会第一桶金,减少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提升创业成功率,营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社会因大学生就業问题来的诸多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徐 雷.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6)35
[2]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4-03-06(02)
[3]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作者简介:
闫博洋,男,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文苑街道,454000,1996年3月8日,本科,学生,专业:通信工程。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就业
一、就业形式整体向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劳动已经出现了诸多变化。在保留传统就业行业的同时,依照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产生出了诸多的新兴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成为了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新选择。就个别地区和城市而言,由于我国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大量淘汰落后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地区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激增。
随着国家开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落实,我国各大高校集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城市与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入校采取了扩招,某种意义上将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大学生,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我国公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社会出现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饱和现象,用人单位未跟随社会发展增加接受能力,只能提高对毕业生用人标准,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良好,新兴行业不断产生,但是由于我国发展逐步告别落后产能与人员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就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就目前形势而言当代大学生要认清自身,提高业务水平,结合个人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机遇,迎接就业面临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个人与家庭问题
当代大学就业难,要从根本上找问题,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社会阶段,又处于我国“独生子女”集中的阶段,正因为这些的诸多属性,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在性格、抗压能力、处理问题、与独立思考方面还需要更多的锻炼与加强。一些大学生初入社会,有了较高的消费习惯却缺乏艰苦朴素的习惯,对就业岗位只一味的追求“一步到位”,不愿意潜下心来认真学习,缺乏耐心,一旦遇到阻力从来不愿意在自身寻找原因,总是怨天尤人。因为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往往生活在父母安排的温棚之下,这些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由父母做决定,不敢想、不会想、不愿想成为了这一阶段大学生思考能力的真实写照。
(2)学校教育问题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这里教授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但是,过度强调当代大学生就业技能,却忽略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与抗压能力的培养。导致当代大学生只有过硬的知识文化储备,却缺乏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初入社会很多大学生迷茫不知所措,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反而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较好的自我认知,对自我的长处短处估计不足,往往眼高手低,最后处处碰壁,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从而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
(3)国家政策问题
高校大学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一方面他促使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增加的我国人才的储备,间接的帮助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也要做好调控,大量的无业大学生走出校园涌入社会,造成了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解决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对策
(1)加强自我认知,提升就业水平
学生要对自身有准确地定位,这样在面试时,学生才能很好地介绍自己。当代大学生应加强科学的自我评价,减少不合实际的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建设,健全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团队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摆脱由家人做主拿主意的恶习,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独立思考,可以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但要做到自我决断、自我规划,对自我人生有合理定位和计划安排。
(2)学校加强心理、创业教育
学校应提高对心理教育的基本认识,切实加强心理教育力度,增强当代大学生抗心理压力的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振作起来,提高应对挑战的信心,增加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的应对能力,在在心理上做到“大心脏”。同时,就业不是独木桥,就业应该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应该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就业方面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就业方式,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在步入社会进行创业的阶段,增加创业知识储备,做到有备无患,减少创业带来的风险。
(3)国家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
国家层面应提高认识,鼓励当代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富有成果的创新创业活动,国家加大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当代大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赢得社会第一桶金,减少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提升创业成功率,营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社会因大学生就業问题来的诸多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徐 雷.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6)35
[2]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4-03-06(02)
[3]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作者简介:
闫博洋,男,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文苑街道,454000,1996年3月8日,本科,学生,专业:通信工程。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