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众文化转向以及当代“时尚”体育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实危机也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转向的现实危机与再造途径进行研究,认为:(1)在“西方化”及“时尚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趋势被打乱;(2)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加大“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3)壮大学校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技术与理论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武术文化;西方化;时尚化;武术进校园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传统武术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竞技运动与教育行为演变为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载体。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浸在各种外来武术项目所带来的快乐之中,然而各种外来体育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们需要把握当代各种武术文化的演变趋向,从而为引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现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自变化状况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文化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始终没有脱离教育化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始终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潮流相适应,其教育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改变人们各种私密的欲望,达到拨乱求正的目的;其次,传统武术文化还能够让消费主体产生不同于意识形态的个性化幻觉,同时提供了抵抗现实价值秩序的感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意识形态中逐步被注入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各种武术培训机构利用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促使武术文化朝向“商业化”发展,并向“利润化”转变。武术文化的各个层次也都被赋予了“金钱论”的符号。
二、“西方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趋势被打乱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方能延续。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粹代表,民间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根基。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象征着历代文化的血脉相传,是武术界的大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历经五千年还能够生生不息,依赖于身怀绝技的各武术派别的传承人毫无保留地进行代代授艺,他们是传统武术文化延续和后代武术文化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中西方文化不断地发生碰撞和交互融合,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开始流失,归咎于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文本上,忽视了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导致没有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者进行更多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家族企业”的杰出代表,其家族血缘关系根深蒂固,从而致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人的选择过程中,更倾向于封建保守性与家族血缘化。这种宗法制度与中国的家族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旦继承者与被继承者少了血缘关系,一种技艺或门派就会后继无人,乃至绝招就面临消亡的危险。传统武术文化始终有着封建时期的那些糟粕思想,如“‘秘而不传’,‘不传外姓人’,即便是有血缘关系也还是‘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一般人学习传统武术困难重重,而且师傅都有‘留一手’的心态,恶化了传承的真实有效性。”
“西方化”的浪潮冲击了国人辨别是非的双眼,迷惑了国人传承的方向,使我们始终带着西方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评价,并改造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一行为导致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后继无人的趋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大众对中国传统武术定位的缺失,使得广大的传统武术传承人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继承国术。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曾经在他们面前是那么亲密无间的国术变得陌生起来,彼此之间的“心”也越走越远。
三、传统武术文化危机转向的再造途径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力度
伴随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根基的流失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成为武术界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状况下,邱丕相开始大力倡导传统武术的教育传承。教育要从根基做起,中国有3亿多的在校青少年儿童,学校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最重要的阵地,只有把传统武术文化置于学校教育中,通过上课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儿童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文化本身的职能,促使青少年儿童更早的担当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术文化传承作为每个学生必上的国术课程,可以在学校的体育课中独立设置,这将十分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
(二)壮大学校武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技术与理论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武术教师。比如,我们在体育考试的时候,将武术也列入考试项目,这样学生与教师就有足够的目标与动力去学习武术,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提高武术的各项知识及技能,还能为我国未来武术的发展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武术教学培训、经验交流,让教师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理论与方法硕士研究生授权点。自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通过论证投票,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 1997年正式将学科确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使武术的学术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武术学科与其他一般性学科一样能够全程培养最高学历人才。
四、结语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一部分,面临当代文化的转型,其定位的缺失让国家有关机构无法准确的制定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措施。基于各方面的不滿足让年轻一代看不到中国武术文化的未来,他们更愿意去效仿西方所谓的“时尚现代化”,放弃原本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武术和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面临的现实危机产生;校园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之一,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离不开校园这片沃土。
参考文献:
[1]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2]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3]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78.
[4]武术研究院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
关键词:武术文化;西方化;时尚化;武术进校园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传统武术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竞技运动与教育行为演变为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载体。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浸在各种外来武术项目所带来的快乐之中,然而各种外来体育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们需要把握当代各种武术文化的演变趋向,从而为引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现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自变化状况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文化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始终没有脱离教育化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始终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潮流相适应,其教育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改变人们各种私密的欲望,达到拨乱求正的目的;其次,传统武术文化还能够让消费主体产生不同于意识形态的个性化幻觉,同时提供了抵抗现实价值秩序的感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意识形态中逐步被注入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各种武术培训机构利用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促使武术文化朝向“商业化”发展,并向“利润化”转变。武术文化的各个层次也都被赋予了“金钱论”的符号。
二、“西方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趋势被打乱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方能延续。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粹代表,民间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根基。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象征着历代文化的血脉相传,是武术界的大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历经五千年还能够生生不息,依赖于身怀绝技的各武术派别的传承人毫无保留地进行代代授艺,他们是传统武术文化延续和后代武术文化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中西方文化不断地发生碰撞和交互融合,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开始流失,归咎于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文本上,忽视了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导致没有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者进行更多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家族企业”的杰出代表,其家族血缘关系根深蒂固,从而致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人的选择过程中,更倾向于封建保守性与家族血缘化。这种宗法制度与中国的家族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旦继承者与被继承者少了血缘关系,一种技艺或门派就会后继无人,乃至绝招就面临消亡的危险。传统武术文化始终有着封建时期的那些糟粕思想,如“‘秘而不传’,‘不传外姓人’,即便是有血缘关系也还是‘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一般人学习传统武术困难重重,而且师傅都有‘留一手’的心态,恶化了传承的真实有效性。”
“西方化”的浪潮冲击了国人辨别是非的双眼,迷惑了国人传承的方向,使我们始终带着西方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评价,并改造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一行为导致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后继无人的趋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大众对中国传统武术定位的缺失,使得广大的传统武术传承人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继承国术。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曾经在他们面前是那么亲密无间的国术变得陌生起来,彼此之间的“心”也越走越远。
三、传统武术文化危机转向的再造途径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力度
伴随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根基的流失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成为武术界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状况下,邱丕相开始大力倡导传统武术的教育传承。教育要从根基做起,中国有3亿多的在校青少年儿童,学校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最重要的阵地,只有把传统武术文化置于学校教育中,通过上课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儿童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文化本身的职能,促使青少年儿童更早的担当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术文化传承作为每个学生必上的国术课程,可以在学校的体育课中独立设置,这将十分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
(二)壮大学校武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技术与理论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武术教师。比如,我们在体育考试的时候,将武术也列入考试项目,这样学生与教师就有足够的目标与动力去学习武术,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提高武术的各项知识及技能,还能为我国未来武术的发展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武术教学培训、经验交流,让教师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理论与方法硕士研究生授权点。自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通过论证投票,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 1997年正式将学科确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使武术的学术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武术学科与其他一般性学科一样能够全程培养最高学历人才。
四、结语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一部分,面临当代文化的转型,其定位的缺失让国家有关机构无法准确的制定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措施。基于各方面的不滿足让年轻一代看不到中国武术文化的未来,他们更愿意去效仿西方所谓的“时尚现代化”,放弃原本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武术和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面临的现实危机产生;校园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之一,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离不开校园这片沃土。
参考文献:
[1]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2]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3]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78.
[4]武术研究院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