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00后学生的课堂,为了使现在的学生语文课上能听得进、学得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不再充当课堂主角,他需要化身多元角色,重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这也是语文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课堂实效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起着不同的作用,学生就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它通过教师系统、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副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应今天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寻求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从“教案”到“学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发展
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而制订的一种学习方案。教学的重心是从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过程的转变,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并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而成的学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相互交流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据我所知,就算学生在课前能够进行预习,但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都说不知道如何预习,或者在预习的时候无从下手。有了学案,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有了“指路灯”,凭借“学案”的引导,他们可以参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前预习。同时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并在上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归纳、分析,掌握他们在哪些知识点方面容易做错、哪些知识点难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会针对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如:教学《黔之驴》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案内容:(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驴、虎的语句。(2)驴能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从驴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老虎是如何对驴进行一点点的进逼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和体会。
二、从“共性”到“个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也就难以开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学案”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理解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他们会在小组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因此在学习小组间会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另外,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大胆地尝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如在教学《地毯下的尘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这篇作品的意义的时候,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深入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他们的见解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评价,并引导学生结合当前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弱点,针对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缺乏自主生活能力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要认认真真来对待,要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从“单一”到“多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听的一种单一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思想性格比较活跃。他们不仅爱听故事、爱看故事,还喜欢讲、喜欢编。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我在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来确定所讲故事的题目和故事的相关情节,并确定组内成员的接龙顺序。学生在进行故事接龙时,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并做到声情并茂,使他们在乐中作,在作中乐。
四、从“老师”到“朋友”,让学生在发问中发展
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都是老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回答。他们认为: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的权利。因此,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害怕老师,在课堂上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将“讲台”搬到学生中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量减少自己的提问,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欢迎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说错,允许他们改正错误,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五、从“片面”到“全面”,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法,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关注;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重视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今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内容、动作、表情等都是教师的评价对象,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准确、及时地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和帮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一次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乐学不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从厌学到爱学、从爱学到乐学。这样,我们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作为教师,就不用再担心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会与日俱增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课堂实效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起着不同的作用,学生就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它通过教师系统、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副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应今天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寻求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从“教案”到“学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发展
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而制订的一种学习方案。教学的重心是从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过程的转变,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并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而成的学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相互交流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据我所知,就算学生在课前能够进行预习,但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都说不知道如何预习,或者在预习的时候无从下手。有了学案,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有了“指路灯”,凭借“学案”的引导,他们可以参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前预习。同时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并在上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归纳、分析,掌握他们在哪些知识点方面容易做错、哪些知识点难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会针对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如:教学《黔之驴》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案内容:(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驴、虎的语句。(2)驴能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从驴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老虎是如何对驴进行一点点的进逼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和体会。
二、从“共性”到“个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也就难以开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学案”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理解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他们会在小组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因此在学习小组间会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另外,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大胆地尝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如在教学《地毯下的尘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这篇作品的意义的时候,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深入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他们的见解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评价,并引导学生结合当前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弱点,针对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缺乏自主生活能力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要认认真真来对待,要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从“单一”到“多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听的一种单一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思想性格比较活跃。他们不仅爱听故事、爱看故事,还喜欢讲、喜欢编。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我在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来确定所讲故事的题目和故事的相关情节,并确定组内成员的接龙顺序。学生在进行故事接龙时,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并做到声情并茂,使他们在乐中作,在作中乐。
四、从“老师”到“朋友”,让学生在发问中发展
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都是老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回答。他们认为: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的权利。因此,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害怕老师,在课堂上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将“讲台”搬到学生中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量减少自己的提问,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欢迎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说错,允许他们改正错误,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五、从“片面”到“全面”,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法,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关注;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重视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今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内容、动作、表情等都是教师的评价对象,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准确、及时地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和帮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一次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乐学不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从厌学到爱学、从爱学到乐学。这样,我们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作为教师,就不用再担心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会与日俱增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