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我国医学界传来喜讯,《中国误诊学杂志》创刊了,正如创刊词中所说的那样:“她为中国误诊学研究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中国误诊学杂志》的创刊为误诊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学术园地,满足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要求,值得庆贺。拜读张经建教授“我国误诊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这篇专稿,收益匪浅,有感颇多,欣喜之余,随笔如下。rn 误诊是一个古老的医学话题,古今中外医学发展史中都有关于误诊方面的记载。诊断与误诊相生相伴,贯穿着诊疗始终。在现代医学的今天,误诊更是焦点话题。刘振华等编著的《误诊学》统计国内12种有代表性的期刊,在1973~1988年报告的临床病理讨论资料中,误诊率高达48%,张经建等主编的《中国误诊学研究》系列丛书收集了全国1万多篇有关误诊学研究的资料表明,迄今为止,我国整体误诊率仍在30%左右,这说明误诊是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医院的实际问题。因此,研究误诊发生的因素,实事求是的从误诊学角度探索误诊发生的规律,通过反面的研究,总结失误与教训,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应是医学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rn 陈道纯教授在《中国误诊学杂志》创刊号中提到“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对疾病诊断和认识要有一定的过程,即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的规律,也就是强调检查、诊断、治疗,再检查、再诊断、再治疗,直至达到较完美的诊疗目标。”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即使是德高望重的老医学专家,在一生诊疗工作中,也会有失误,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在误诊和正确诊断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医学泰斗张孝骞教授到84岁时对于临床诊疗还认为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以“戒、慎、恐惧”四个字求诸己,说明他晚年虽有丰富经验仍慎勿误诊的意思。可见每个医务工作者只有认真总结前人、他人及自己的失误和教训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在社会科学领域,我国古代名著《资治通鉴》和《反经》等就是正确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总结,警示从事政治生涯的人如何把千头万绪的社会事务处理好。在医学领域,诊断学与误诊学应是同等重要,建议在高等医学院校应组织一些医学专家编写一本简明的《误诊学》教材,并开设“误诊学课程”,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医学生在步入临床工作前就学到有关误诊学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减少误诊的根本措施之一。